劉小峰
摘 要: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占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學生中所發揮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將需要傳遞的知識、理念、觀點等進行整合和延伸,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高校應積極探索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徑,不斷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全媒體;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網絡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0后”“00后”更是伴隨著網絡的發展成長起來的“原住民”。然而,隨著“后真相時代”的到來,網絡生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大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影響。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關鍵時期,對于成長環境的依賴度和敏感度較高,“后真相時代”的種種特點導致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中“事實求真難、理性對話難、權威樹立難”,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巨大挑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順應時代的要求,充分認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應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前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和研究,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路徑,切實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在大學生中已經基本全面普及,充斥在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以更加貼近學生、更能夠被學生接受的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線上”、做到“網上”,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在現代網絡環境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有巨大的潛力,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針對性,更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個性需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現能夠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對于很多時事和熱點能夠以更快的效率、更便捷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解決很多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無法傳遞的觀點和理念,緊跟時代的步伐,講述貼近學生成長的事實,使得學生更能夠感同身受。
(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路徑。當今時代,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如何讓大學生在爆炸式增長的信息中辨別是非,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結合可以豐富教育的形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將更多順應時代發展需求、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觀點通過網絡進行輸出,做到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改變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說教式”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面臨的挑戰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但當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面臨著一定的挑戰。一是當前互聯網行業的高速發展,使網絡信息的來源和內容都十分豐富,互聯網傳遞的信息質量良莠不齊,部分信息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較大的沖擊;二是部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不足,對網絡話語的表達方式和語氣語態的表達掌握不佳,媒介素養不高、思想觀念陳舊、對新媒體平臺的應用等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足,導致很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質量不高,很難吸引學生;三是部分學生在網上瀏覽信息、觀看學習的時候,存在“斷章取義”“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只看有趣的,不看有益的”等諸多現象,很多有意義的內容沒有很好的被學生接受。
同時,“后真相時代”,信息發布、傳遞的門檻降低,每一個人都是網絡世界的主角,“權威”與“中心”難以維持,網絡主體相對隱匿,網絡責任感與道德感弱化。受情緒驅使的人們在未獲取全部真相的情況下,“人多勢眾”給了偏激者一種力量感,越發認為自己得到群體表面認同的價值觀念是正確合理的。在“后真相”的驅使下,大學生義憤填膺的正義感取代了追求新聞事實和真相的使命感,從而弱化了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責任擔當。網絡生態中的關系聯結與自由表達的特點,給大學生提供“道義支持”和“伸張正義”的渠道,也讓大學生暴露于群體狂歡下的道德失范風險區,無法形成系統道德觀念與道德標準,道德判斷力減弱。
三、加強和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舉措
要想做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應不斷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與研究,將更有意義的內容以更受學生接受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
(一)完善制度建設。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思想引領,構建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網絡陣地。建立網絡思政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健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及體系,不斷開拓視野、推陳出新,全面推進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嚴格把控發布內容質量,規范信息內容傳播,摒棄“唯流量是從”的錯誤思想,注重當代青年價值觀的養成,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正確引導網絡輿論,推動數字化建設,致力于將信息最大化、最優化呈現,推進網絡思政教育向縱深發展。
(二)強化隊伍建設。完善新媒體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崗前培訓,切實提高其政治意識、責任意識以及網絡應用素養,促進學生與教師的思想相融合,促進指導教師作為全面推進網絡思政教育中的執行者與主導者的作用。邀請專家學者運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教育系列講座,注重講座內容的權威性、全面性、先進性、趣味性,積極打造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紅色平臺,潤物無聲地提高學生個人思想修養。
加強新媒體運營學生干部團隊建設,創新培養方法,開展多方面技術培訓,為新媒體平臺提供強硬技術支持,開拓學生多元化思維,排除思維定勢,培養創新能力。
(三)豐富內容建設。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把控重要時間節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及時轉化為行動力量,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認知、情感、價值領域的教育成果轉化為大學生與國同夢、與黨同心、與民同行的實際行動。增強網絡文化教育投入,打造網絡文化精品課程,開展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思想境界,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大力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傳播環境,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學生甄別信息的能力,并促使大學生以自主的道德規范意識來約束自己的網絡行為。
(四)拓展方法建設。建立網絡黨團支部,有效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傳遞最新政策信息,推進黨員、團員思想建設與素質建設,帶動廣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擴大網絡思想教育輻射面。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教會學生求真、求證、求實的態度與能力,養成在理性思考之前不隨意轉發、評論的習慣,切實做到網絡角色與現實角色相統一,踐行文明自律的網絡空間道德。增強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讓學生擁有多方式、多維度的教育體驗,從而達到使其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的目的。注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綜合能力的提升,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汲取有利信息,加強師生間的有效交流,開創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五)加強平臺建設。積極健全完善官方微信、QQ、抖音、微博等學生賴以交流、傳播信息的新媒體平臺的運營規則、體系、機制及模式,分析各平臺傳播特色,通過培養學生運營團隊的各方面技術,發揮各平臺最大化功能,做到物盡其用。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網絡互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新性,提高運營團隊先進性、創新性思維,善于追隨正確的網絡熱潮,適當運用熱門網絡熱詞,通過圖片、視頻等生動鮮活的方式輔助文字表達中心思想,使傳播內容更具趣味性,唱響網絡思政教育主旋律。建立符合學生潮流的網絡陣地,切實豐富師生的“精神家園”,牢牢抓住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
四、結束語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高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高校應注重匯聚多方合力,全方位賦能,做好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懈奮斗。
注釋:
[1]趙健.論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03):30-32.
[2]謝玉進,趙玉枝.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矛盾及其新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1):149-153.
[3]徐璐,朱炳元.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構建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2):57-60.
[4]梁欽,蒲清平,肖國芳.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演進與經驗啟示[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06):147-151.
[5]田川,熊明巧,萬泱. 全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J]. 教育學術月刊,2021(05):66-71.
[6]溫曉年,余維法.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能力的內涵、構成、價值表達及提升策略[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1,39(06):125-129.
[7]趙玉枝,胡樹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內涵、成因及意義[J].思想教育研究,2021(06):36-42.
[8]高歌.加強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2):65-67.
[9]李玲.論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