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振 曹峰
摘 要:食品安全問題是當今社會人們重點關注的話題,為全方位落實、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要求,最大限度發揮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作用,相關企業、政府單位應進一步強化多個部門協同和社會監督,增強食品安全風險發現、預警和交流能力,力爭從本質層面遏制或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進而確保人們飲食安全性及可靠性。
關鍵詞: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督抽檢;問題分析;解決策略
Consideration on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Sampling Inspection
QI Zhen, CAO Feng
(Jinan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 topic that people focus on toda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and implement the “four strictest” requirements of food safety, maximize the rol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nspection and risk monitoring, relevant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units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departments and social supervision,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food safety risk discovery, early w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strive to curb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food safety accidents from the essential level,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peoples diet.
Keywords: food safety; risk monitoring; supervision and sampling inspection; problem analysis; solution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的頻發使人們對食品安全越發重視,風險高效化監測和監督抽檢工作是確保食品安全的初期點和基礎,應對其加以重視。受多方面因素的約束和影響,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工作落地過程中,仍存在部分困境難以消除的問題,為從本質層面解決該問題,有必要緊扣其問題成因,選取與之相適應的策略和方法予以解決,始終堅持筑牢食品質量安全底線,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及可靠性提供支撐。
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分析
1.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問題分析
為確保食品安全更具可靠性,建議相關部門積極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明晰其自身重要價值和優勢,梳理不同食品檢驗的主體職責,明晰實際生存發展關系,促使食品檢驗檢測和風險監測體系更具規范化、有序化,確保食品安全問題得以有序解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仍存在部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食品安全監測技術能力不足。①食品安全監測需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試驗器材、設備,部分區域食品安全監測試驗設備存在滯后性,以及人員素質有待提升,食品風險監測水平與我國相關規范和要求仍存在較大差距。②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投入資金等較少,技術發展和更新速度滯后,且缺少完善的風險監測制度,食品樣本較少和信息匱乏是影響監測技術良好發展的關鍵因素。③部分食品安全方面制定相關規范和標準是借鑒國外經驗,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經濟等差異性,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規范存在較大差異性,無法達到降低食品安全監測風險的目的。
(2)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缺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主要是由衛生部門與其他部門選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實施,其主要表現為衛生部門主要負責協調和統一相關工作,其他部門開展階段性工作。整個食品安全監測風險內容十分廣泛,如環保、醫療等,此類環節中監測產生問題需將問題通過數據和報表形式反饋至衛生部門統計匯總。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缺位,主要是由資金、資源等不足導致,難以依靠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實現內部信息共享和信息傳輸時效性[1]。
(3)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部門職業分工缺乏精細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部門內部應以完善的權責利制度,確保各部門職責更具精細化、具體化,從而杜絕和減少管理者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者間利益沖突。食品安全監測活動實施過程中,相關專家應及時參與其中,發揮自身作用。當下各部門無法明晰自身職責,且分工缺乏精細化,導致整個部門和人員無法明確自身職責,難以形成合力全方位參與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致使其工作止步于表現,難以獲取較佳的效果。此外,對風險監測監管相關責任主體未進行追責,風險監測工作中失職現象較為普遍,利益與職責間的關系無法得到平衡,導致部門之間缺少強有力的分工協作意識。
1.2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要求抽檢人員結合我國相關規范和要求針對性地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通過統計分析,明確食品安全現狀。就當前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實施現狀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問題。
(1)工作計劃或方案制定缺乏合理性。整個監督抽檢工作涵蓋內容、方案較多,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確定檢測項目過程中應考量歷史監測結果、食品標準項目危害風險等。但目前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過程中,并未結合實際狀況,并未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計劃和方案,導致整個工作計劃和方案缺少適用性及合理性,無法獲取較佳的成效。
(2)抽檢人員專業性有限。抽樣和檢驗是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如果缺少相關抽檢規范,則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干擾整個檢測結果的精準性,難以精準、客觀呈現食品整體狀況,甚至產生錯判誤判狀況。部分人員由于自身業務素養有待提升,操作技術水平較低,使抽樣缺少規范化和代表性。工作實踐開展過程中,需合理布設專業的法律及工作標準,由具有相關資質的人員負責抽樣,確保抽取樣品的合理性以及代表性[2]。
(3)重復抽檢導致資源浪費。通過國家級監督抽查部門檢查的產品,地方部門無需進行重復抽樣,通過上級部門抽查的產品下級部門無需重復抽查。由于地方市級缺少完善的數據匯總平臺,致使監督抽檢工作實施中易產生重復抽檢問題,造成資源浪費,耗損成本,影響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相關規范。
(4)樣品總體率的直接比較缺乏合理性。結合原有針對不同年份的抽樣檢測結果,發現原有抽樣缺乏合理性,沒有關注抽檢食品種類、項目等的差異性,無法保證最終結果的精準性。此外,相同的樣本不同年份檢測項目差異性較大,即便超標率相同,超標項目也不盡相同。
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相關問題應對策略
2.1 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策略和方法
為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質量,有必要選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策略,確保其監測更具規范化、標準化,以獲取較佳的成效。通過上述核心問題分析,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策略和方法如下。
(1)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專項機構應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污染物及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對風險做好辨識和評估,及時公開、公布有害物質黑名單。此外,還應充分借力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自身優勢,省級疾控中心做以輔助,結合實際狀況逐步構建全方位覆蓋各省、市和縣延伸至農村區域內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同時,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等環節中,應進一步強化安全監測和信息收集工作,對污染源進行全天追蹤和調研,主動加強高風險食品原料及相關配料監測工作。
(2)增強食品安全監測技術水平。新時期背景下,為顯著提升食品安全監測水平,有必要及時引入和更新設備,并將其資金納入相關企業年度預算中,以確保設備及器材更新和養護資金投入持續性,保證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質量達標。此外,積極引入先進的食品安全監測技術,不斷汲取國外優秀的技術,不斷構建完善的監測技術體系,為提高食品安全監測技術做支撐。
(3)搭建完善的監測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信息時代背景下,為確保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水平提升,獲取較佳的成效,應發揮各類先進技術的優勢,充分搭建完善、高效的監測信息資源平臺,將相關主體納入其中,確保各部門和人員相互間實現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傳輸時效性,提升食品安全監測水平。同時,國家疾控中心應對省級疾控中心給予強有力的指導,確保國家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風險監測信息全方位收集和整合,第一時間對外公布食品安全監測重點污染物,建立食品安全隱患防范預警機制,從本質層面實現早發現、早預警,及時選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加以遏制[3]。
2.2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工作實施的優化策略和方法
食品安全抽檢作為一項綜合性、復雜性工作,為促使該項工作高質量落地,應選取多元化的策略和方法,持續性提高監督抽檢工作質量,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工作。
(1)整體統籌,制定有效的工作計劃。為促使監督抽檢工作高質量實施,相關部門應制定完善的計劃和方案,并進行高質量貫徹和落實。始終結合相關規范和要求,布設與之相適應的抽樣小組入駐管理,對同種樣品選取多樣的方法進行檢驗,以確保最終結果的可靠性及合理性。建議合理布設相應的指標,以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上下級機構應合理分工,避免出現重復性檢測現象而造成浪費。
(2)強化樣品接收、制備和流轉。樣品送至專項機構后,內部人員應結合實際,及時做好樣品接收、存儲工作。制備樣品過程中,檢測人員應始終結合相關制備方案實施,避免在操作中造成污染。完成樣品制備工作后,應及時粘貼標簽,避免樣本產生混亂[4]。
(3)保證抽樣抽檢工作程序規范化。制定完善、科學的工作程序是對歷史工作經驗的匯總,也是質量管理體系提出的新要求,其能夠有效提升整體工作效率[5]。具體實踐過程中,建議結合以往工作流程和操作,如現場抽樣時布設專業人員實施,且要求人員全面進入現場后方可實施抽樣工作,確保抽樣抽檢工作更具有序化、規范化,提高工作精準性。
(4)使用抽檢App,避免重復抽樣。為從源頭避免和減少重復抽樣,相關部門應做好機構創新和改革工作,抽樣抽檢人員應積極選取App,完成現場樣品采集工作,及時對相關信息進行反饋和傳輸,實現內部共享。通過校驗,布設重要的字段,如抽樣單位營養執照、樣品名稱等,通過后臺條件約束,限制相同生產企業、場所及批次樣品的抽檢數量。
(5)合理比較抽檢結果,如超標率、合格率。抽檢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充分考量食品內部構成、檢測項目數量等,合理比對食品整體率,以確保最終抽檢工作更具可靠性及合理性。
3 結語
我國食品安全整體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風險檢測和監督抽檢工作對確保食品安全、保護人們身體健康十分重要。為從源頭遏制各類風險和有害因子,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食品風險安全監測和監督抽檢工作,明晰其工作開展的問題,有的放矢選取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加以處理,以確保整個工作高質量
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孝艷,徐秋生,厲晨皓,等.2019年平湖市食用農產品風險監測結果分析[J].食品與發酵科技,2020,56(4):113-116.
[2]李志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方法探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26):362.
[3]毛立琪,吳曙霞,方振宇,等.后疫情時期食品安全抽檢形式的探討[J].中國食品,2021(13):126-127.
[4]王煥新.幾個食品分類及判定問題的探討[J].廣東化工,2021,48(10):115-116.
[5]丁寧,陳少洲,郝明虹,等.國內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與實施的比較研究[J].中國釀造,2018,37(3):19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