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亞閣
摘要:新媒體時代到來后,以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為主導的新興媒體,打破了原有傳統媒體的新聞壟斷格局,我國新聞傳播形式與傳播內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特點包括內容碎片化、形式多樣化、交互性強以及速度快等,這些優勢較好地滿足了當代新聞受眾群體的信息需求,也為傳統電視媒體的轉型和發展提供了方向。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牢牢把握時代發展趨勢,借助現有的機遇和形勢,與新興媒體進行媒體融合,實現資源整合利用,為傳統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奠定有力基礎。基于此,本文以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的傳播特點為切入點,分析了當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面臨的困境與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困局;對策
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媒體作為我國的主流媒體,一直有黨的“喉舌”與“耳目”之稱,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以新興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開始逐漸取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媒體的獨特地位與傳播優勢。新興媒體的傳播優勢包括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形式多樣等,極為符合當前民眾的新聞閱讀需求。以抖音、微博、知乎等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用戶數量呈上升趨勢,以電視、廣播為代表的傳統媒體用戶數量則呈斷崖式下降的趨勢。在如此鮮明的對比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需借助新媒體展開轉型與發展,這也是實現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長效發展的前提與基礎。
一、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傳播特點
(一)傳播內容碎片化
受到信息傳播形式以及社會發展趨勢的影響,當前人們對新聞信息的關注方式已從報紙、電視轉移到手機、平板。據工信部統計結果可知,截至2020年底,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到15.94億戶,而且手機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不斷增強,在新聞閱讀中更傾向于選擇短視頻或段子等形式。短視頻作為近幾年新興的一種形式,受到了廣大網民的喜愛與追捧。短視頻非常貼合當前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即使是碎片化時間,也能利用短視頻進行消遣娛樂。由于短視頻的時間有限,在觀看視頻時,人們會逐漸淡化對時間的概念,產生心理認知錯覺[1]。由此可見,任何一種新形式的出現對人們而言都是有利有弊。
(二)傳播形式多樣化
移動端設備和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多種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網絡運營商能借助這一特點,為廣大群眾提供符合其興趣愛好的新聞信息內容與新聞信息形式。例如,社交平臺、娛樂平臺的信息傳播方式,都從文字或圖片的形式轉變為短視頻或長視頻的形式。各大平臺的博主也頻繁利用視頻發布屬于自己的作品,進而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流量。在新媒體以及自媒體的推動下,信息傳播形式變得極具多樣化,人們能從網絡中自主選擇喜愛的新聞信息傳播形式,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三)傳播信息交互性強
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傳播不再是傳統的單向傳播,成為了雙向或多向傳播。新聞信息創作者在互聯網中發表創作的新聞內容,任何人都能在觀看后于評論中發表自己的看法并給出反饋。這種新聞信息傳播方式,無疑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滿足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精神需求。信息傳播交互性增強為人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但也產生了一些弊端。例如,某些不法分子會利用社會輿論挑起爭端[2]。人們在享受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一系列新聞優勢時,也要學會篩選信息,避免虛假信息或不良信息對個人思維造成干擾。
(四)傳播速度快
新媒體時代讓每個人都能成為新聞信息的發布者,在網絡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新聞信息的傳播速度進一步加快,傳播范圍也變得更加廣闊。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可借助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傳播特點,擴大自身影響力,增強新聞信息的時效性[3]。
二、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面臨的困境與原因
(一)困境
1.新聞傳播形式相對固定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內容傳播形式變得極具多樣化,文字、圖片、視頻都能成為新聞信息內容的表達方式,而且顏色豐富、形式多樣的新聞信息內容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傳播。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而言,雖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但融合形式存在僵化問題,無法完全發揮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傳播流程與傳播模式,新聞采編、新聞播報、解說詞添加、記者采訪等,都屬于傳統電視新聞傳播流程的主要內容,而播放內容主要以國內外的經濟、政治、文化為主。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仍然存在形式僵化的問題,嚴重制約著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同樣也導致了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受眾黏性持續下降[4]。
2.新聞傳播內容同質化嚴重
雖然不同層級的傳統電視新聞在傳播范圍、覆蓋面、傳播內容方面有著根本性差異,但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卻在新聞傳播內容中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同一電視臺內部也存在不同節目為爭搶一條新聞,進行重復播放或無效播放的情況。爭搶新聞資源,卻達不到預期的新聞內容播報結果,導致現有的新聞資源浪費。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若要改變新聞內容同質化現象,要做好內容創新與采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省、地級市的電視新聞節目便很少會出現重復播放情況,因為即使播放同一條新聞信息,采編人員或記者也會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提高新聞內容的創新性和質量水平。媒體融合背景下,差異化競爭、創新性競爭是所有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競爭核心,只有擺脫新聞同質化的限制,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困境才能被徹底打破。
3.新聞傳播覆蓋面較窄
新聞傳播途徑單一所導致的新聞覆蓋面過于狹窄,是當前所有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共同面臨的問題之一。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新聞信息可以借助手機、平板等移動客戶端,獲取網絡中的新聞內容,從而打破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新聞信息傳播時空限制。人們能利用手機在網絡上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獲取新聞信息,也能在網絡中搜索世界各地的新聞內容。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媒體已與新媒體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發展,但受到傳統傳播體制的限制,傳統新聞的傳播平臺和傳播方式仍然存在單一化問題,限制了新聞信息的傳播范圍,降低了傳統新聞的影響力[5]。
4.新聞內容互動性較弱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與新媒體的傳播形式存在本質不同,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受眾較為單一,且借助現有的新聞信息傳播方式,與受眾之間的交互性被大幅削弱。而新媒體可借助網絡與用戶展開實時交流,盡可能收集用戶的意見、建議,并據此做出針對性改革和變化,提高用戶個性化閱讀體驗。網絡信息技術的介入下,新媒體用戶由傳統新聞媒體的信息單向接收者,變為了信息雙向交流者,且能在互聯網和新媒體中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滿足。從這一點能得知,以傳統模式為主的新聞傳播方式已不適用于新時代,也不符合當代人的發展需求。若傳統媒體繼續與新媒體展開融合發展,傳統媒體的新聞話語權必然會被大幅削弱,但如果傳統媒體維持現狀,對觀眾的吸引力必然會持續下降,因此對于現階段的傳統媒體而言,如何轉型以及增強互動性是急需思考的問題[6]。
(二)原因
1.節目定位缺乏個性和創新性
創新是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困境打破的關鍵所在。對當前時代而言,創新也是一個行業發展的根本。一旦脫離了創新,新聞內容會變成單純的復制或模仿,而復制、模仿也是扼殺行業未來發展潛力的一把鈍器。縱觀我國傳統電視新聞行業,創新性強、思維豐富、方式新穎的新聞內容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但過不了多久,其他媒體會相繼模仿[7]。從表面上看,形式上的模仿、內容上的表面創新確實提高了新聞信息的傳播活力,但觀其本質就能發現高度雷同的問題。《焦點訪談》是在1994年推出的新聞輿論監督欄目,自出現后,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從此各種效仿與相似節目相繼出臺。失去了創新與發展進步,訪談類電視新聞在進入21世紀之后熱度逐漸消退,甚至迎來了“寒冬”。由此可見,一旦模仿者與復制者越來越多,整個行業將失去發展的動力與創新的潛力,從而陷入故步自封的困境。
2.受到新媒體的沖擊
新媒體出現后,對電視媒體等傳統媒體也造成了很大沖擊,這是時代更迭所帶來的必然趨勢。自互聯網和新媒體出現后,電視新聞媒體便遭受了來自各方的沖擊和影響。例如,電視新聞媒體的用戶大量轉移,成為新媒體的忠實擁躉者。而電視新聞媒體賴以生存的新聞傳播方式與新聞內容優勢也被新媒體逐漸分化。在各方面的沖擊影響下,電視新聞媒體逐漸被時代邊緣化,雖然沒有被完全取代,但在競爭方面的優勢已逐漸消失。而且受到社會形勢的影響,電視新聞媒體的人才正逐漸流向新媒體市場,一旦失去人才支持,電視新聞媒體將真正迎來發展的“寒冬”。
三、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困局的解決對策
(一)利用新媒體技術與網絡信息技術,實現新聞直播常態化
從當前的社會發展形勢來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若想在傳播過程中獲得更大的優勢,不斷增強自身傳播影響力,需樹立以新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直播常態化發展方式[8]。互聯網能讓所有人在新聞事件發生第一時間接收到與新聞內容有關的信息,而直播常態化要將新媒體時代的這一優勢進行充分擴展。其實當下的網絡直播并不少見,但網絡直播受到資源以及渠道的限制,無法對新聞信息展開深度化報道。傳統電視新聞當下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在于思想意識的提升與人力物力的補充,通過補足各方面短板,傳統電視新聞的直播常態化發展會成為傳統電視新聞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電視新聞要立足自身的深度報道和權威報道優勢,借助新媒體技術打破傳統媒體新聞傳播時效性不足的困境,滿足當前用戶對新聞信息閱讀的各種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電視新聞在播報過程中,要通過創新報道形式,更好地維護觀眾、吸引觀眾。通過創新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優勢也能得到有效擴大,推動傳統媒體更快速地走出傳播困境。
(二)發揮社會輿論引導作用,提高傳統電視新聞權威性
新媒體時代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信息爆炸式增長。海量的信息資源雖然擴大了人們可獲得的信息范圍,但也導致新聞信息出現了重復、碎片、虛假、雜亂等特征,導致網絡中虛假信息和片面化信息泛濫,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判斷。片面、虛假的信息在別有用心的人的引導下,甚至會轉變為極為惡劣的社會輿論。傳統電視新聞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應加強社會正向輿論引導作用,為信息傳播提供可靠、干凈的媒體環境。在輿論引導過程中,傳統電視新聞的權威性會被進一步鞏固和加強[9]。人們也能在引導中增強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銳性,有篩選地閱讀新聞信息。由此可見,傳統電視新聞通過發揮社會輿論領導作用,增強自身新聞信息傳播權威性,能有效解決當下困境,創造長效發展的有利條件。
(三)落實與加強媒體融合,拓展傳播渠道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渠道和傳播時間會受到嚴重限制,為了幫助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與新媒體進行媒體融合,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勢,拓寬傳統電視新聞的信息傳播渠道。首先,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樹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新聞傳播體系,在傳播過程中傳統新聞傳播媒體的影響力會持續擴大。例如,傳統媒體可以在新媒體平臺中設立官方網站或建造獨立APP,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新聞傳播服務;其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可借助新媒體技術,優化與創新傳播形式。例如,傳統媒體通過增設手機、iPad等移動客戶端的新聞傳播渠道,實現與觀眾的雙向互動交流;最后,傳統電視新聞在傳播過程中應注重塑造品牌形象、打造品牌優勢,建立傳統電視新聞的長效發展機制。
(四)樹立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方向
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存在較為明顯的內容同質化現象,而且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社會與經濟收益持續下降。為解決這一問題,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應樹立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方向。例如,以用戶需求和個性為核心,打造針對性頻道,同時增強頻道的專業化,解決當前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存在的內容同質化問題。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的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呈高速化、高質量化、碎片化、集約化發展趨勢,而傳統電視新聞媒體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作為主流媒體的代表和傳統媒體行業的主導者,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只有打破現有的傳播困境,增強傳播優勢和傳播競爭力,結合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形態,才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受眾。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而言,解決傳播困局主要依靠實現直播常態化、增強電視新聞權威性、提高與拓展電視新聞傳播渠道以及樹立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發展方向為主。
參考文獻:
[1] 顏楠怡.論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困局之破解[J].傳媒論壇,2021,4(6):53-54.
[2] 趙婷婷.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傳播力研究,2020,4(2):46-47.
[3] 薛帆.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西部廣播電視,2019(21):96-97.
[4] 薄凱文.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如何突破傳播困局[J].西部廣播電視,2017(23):50.
[5] 胡建中.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聞傳播,2017(9):39+41.
[6] 王穎.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在新媒體時代下的發展方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4):96.
[7] 吉旭忠.試析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聞研究導刊,2016,7(3):259.
[8] 劉瑾璐.試析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聞傳播,2014(18):17-18.
[9] 陳紹富.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J].新聞界,2010(3):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