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摘? 要:教師是辦學的主體,如何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形成一流的教師群體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畢生要思考的問題。一流的教師隊伍,既要明星閃爍,更要群星燦爛。無論是啟明星還是普通星辰,都應是一個由原本并不發光到光彩照人的過程。筆者翻閱了一些材料,反復琢磨,分析一些成功教師的發展經歷,發表以下看法,旨在與其他教師分享。
關鍵詞:名師;成長過程;影響因素
一、名師成長的過程及影響因素
(一)名師成長的過程
1. 奮斗期
名師都是由事業心較強、能力較強的青年教師成長起來的。他們有一定才華,眼界較寬,在工作中經常表現出較強的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如果能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管理,這種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便會發展成為教育事業奮斗的拼搏精神。反之,如果他們的工作得不到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理解與指導,或者工作條件不能保證他們工作、發展的基本需求,使他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較大的挫折與困惑,就會產生苦悶、彷徨、抑郁、自卑心理。
對于處于奮斗期的優秀青年,學校領導和老教師們要多加關懷、積極引導,對其合理的要求要盡量滿足,在他們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找出癥結,正面引導和鼓勵,增加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在業務上,學校領導、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老教師要積極地給予幫助和培養,指導他們備課、聽課、評課與研究,共同分析課堂效果,既允許他們存在不足,又要找出制約發展的因素。
2. 萌芽期
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和業務領域表現出了一定才華,部分工作得到了領導、同事、學生的認可和社會的贊譽。同事們的稱贊、領導的表揚、學生的欽佩以及間或而來的獎勵、榮譽、稱號,成就了青年教師最得意的時期。一般來說,這一時期,他們能安心工作,在教育、教學中肯投入大量的精力,對工作產生了興趣,嘗到了甜頭,對學生、對事業產生了感情,進入了按常規工作的狀態。
這一時期可能產生兩種現狀:一是個別青年教師開始恃才自傲、陶醉于已經取得的成績,看不起在他看來能力較低的其他教師。二是出于妒忌心理或其他利益,周圍同事中有些人會采取各種手段諷刺、挖苦、貶低他人,有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打擊他人。更多的情況是以上兩種情況同時發生,一方面,個別青年教師不時流露出驕傲狂妄的情緒,另一方面,其周圍的某些同事有意無意排斥他。這是這些教師最難的時期,有些人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原本可以成為未來的名師,卻不經意自殺或被扼殺在搖籃中,好在在區域教育中的濃厚教研氛圍,為處于這一階段的中青年教師提供了必要的幫助,在他們取得成績時,既要給予肯定,又要引導他們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幫助他們制定今后的努力方向,落實具體措施,促使他們盡快進入成熟期;在其遇到人際關系問題時,既要敢于和善于分清是非,又要敢于和善于調解各種矛盾。
3. 成熟期
這一時期又分為熟練階段和專家階段,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這些教師在各方面日趨成熟,能夠真正做到育人教書,把教書與育人自然地融會貫通起來(在這方面應該避免班主任只管育人,學科教師只管教書的現象);有了一定的教育教學思想,能積極接受先進、科學的教育教學思想來武裝自己、指導工作,基本掌握了教育教學規律,由經驗型逐漸轉化為科學型;熟悉全部教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經驗,對各種類型的教學班與學生,都能確保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專長;能獨立進行教育科研活動與教學實踐;在事業上能經得起風雨與挫折,而不后悔自己所選擇的事業,這是成熟期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標志。這個時期是教師生活中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最能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為教育事業做出長久、持續、實實在在的貢獻。
(二)影響名師成長的因素
1. 影響名師成長的個體內部因素
(1)成才動力
成才主要靠“內動力”。這種內動力主要來自自己對事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來自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來自同厄運和困難不屈不撓的爭斗精神和取勝的強烈愿望與信念。困難和機會,挫折和成功總是并存的,對于執著于進取的人來說,困難和挫折也許正是他們人生的“財富”和動力。成才的最大“敵人”不是別人,是自己,是自己的惰性、滿足、自我原諒、自我開脫和不甘“寂寞”的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做的輕浮“瀟灑”,是孤芳自賞和拿著放大鏡從別人身上找斑點的絕頂聰明。人生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會是萬事如意、諸運亨通的。要想到不耕耘就不會有收獲,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不一定有十分的收獲。但是不管有怎樣的收獲,重要的是俯下身子默默耕耘,因為“季節”是不等人的。有人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同樣可以說,當不好一個兵的將軍一定不會是合格的、稱職的將軍。為此,做教師的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實實在在的現實出發,不去埋怨環境,不生無謂的煩惱,不做無謂的犧牲。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提高自身素質,發展自我,成就自我。要當一流的教師,先當一流的學生,注意向自己身邊的老師學習,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了解和模仿他們的“絕活”,獲得所需要的東西,既獲得了尊重和友善,又可以發展自己,何樂而不為!
(2)學習能力
這里的學習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我反思,自我選擇,自我調整和自我提高。教師的成果就在于能否正確選擇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教學行為。教師的自我學習是教師在自我激勵基礎上的自我評價、自我診斷,在發現問題基礎上的自我調節、自我提高的活動。
自我評價與自我診斷的能力,實質就是發現自己不足的能力。好教師的最大特點就是他們能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自我調節能力,教師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確定了自己要進一步努力的新方向,于是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改進自己的教學,自我充實,使自己走上了一個新臺階。
自我提高能力,由于自我激勵,而自我診斷、自我調查,必然帶來自我提高,這一活動的周而復始,就是教師的自我發展。
(3)個人品格
教師的個人品格,在這里主要指師德修養、敬業精神和人際關系。高尚的人格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人格的力量是無窮的”,人格的力量一定能引起心靈的震撼。皆曾從師于人,怎能忘記,那些人格高尚的恩師曾奠定了美好人生的基礎。相反,那些素質低劣、人格微賤的教師也曾在那尚稚嫩的心靈上劃過深深的一刀,以致抱恨至今。
2. 影響名師成長的學校環境因素
(1)管理措施
學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切實有力的措施,包括目標確定、政策導向、獎勵制度、激勵機制、提供各種發展的機會以及鼓勵教師進修提高,外出交流的舉措,都對教師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如果學校管理得當,措施有力,對推動教師個體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對促進名師成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反之,學校對教師的發展聽之任之,任其自生自滅,或措施不當,管理力度不夠,表面看是尊重教師的選擇和個性,是愛護教師,實質是放任自流,是不負責任,勢必會影響教師真正健康地、按正確方向發展。
(2)學術環境
這里的學術環境指的是微觀的校內學術環境。有利于學術群體形成的微觀的學術環境必然是寬松和諧的。它表現為學校內部高度的寬容氛圍、薦賢舉能的風氣,同時具有良好的學風和良好的學術氣氛。
①寬容的氛圍。寬容的氛圍是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需要。因而,學校積極的引導和鼓勵有利于學校及教師發展的思想、言論,鼓勵教師積極進取、大膽創新、努力拓展工作外延,主動接受先進的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學方法和技能,努力促進一大批教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②真誠合作的氛圍。社會要求現在的學生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有積極合作的意識,要成為復合型人才。那么教師首先要搞好協作,以達到取人之才、補己之短之效,使自己提高,發揮群體優勢,共同進步。同時,教師不同知識領域的互相滲透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薦賢舉能的風氣。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發達,東西方文化不斷交流和沖擊,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學術思想,教師的發展也不再是按常規的方式進行,會出現一些教師的跳躍式發展。因而,應提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論資排輩、嫉賢妒能只能壓抑人才,抑制人的發展,扼殺學術發展。同時,對待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研究的成果也不應爭名奪利,要互敬互讓、甘為人梯、甘做蠟燭。社會常把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其實,不要因蠟燭為照亮別人、燃燒自己而悲傷,因為蠟燭照亮別人的同時,也照亮了自己。曾經有兩位教師在“教師寄語”中也寫道“為自己撐起一片藍天,自己也在藍天下”和“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以上思想以及產生的行為于人于己都有利無弊。
④良好學風。這里的學風指的是教師在不斷發展中形成的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探索教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研究需要純正的目標、頑強的毅力,又需要踏實的作用,不斷地追求。嚴謹治學,勤奮鉆研是任何一位有成就的教師和教師群體必備的學風。
二、多措并舉,推動教師迅速成長
(一)物質上保證,精神上鼓勵
學校應努力為教師發展提供必要的外出學習的機會,提供圖書資料、音像材料、電教設備等購置的資金。學校和周圍的老師對正成長中的教師要多些關懷,當他們有了一些成績時要從不同方面給予激勵,以促使該同志確定下一個奮斗目標;當他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惑、煩惱時,要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尤其是找出自身原因,指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從感情上給以安慰,從方法上給出指導。
(二)明確發展路徑
基本功達標教師→教學新秀→骨干教師(優秀班主任)→學科帶頭人→十佳教師→功勛教師,還評選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師德標兵、中考優秀教師。在發展過程中,每位教師循序漸進地夯實個人基本功。通過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平臺鍛煉老師的業務素養,最后擇優推薦評選省市區名師!
(三)嚴格各項制度
嚴格的制度保障能保證學校少受消極或其他極端因素的侵蝕,以保證正常的學校秩序。各學校已明確了幾項檢查、評比、選拔制度,學校工作人員應認真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不違規、不沖撞、顧大局、識大體;執行者要嚴格程序、不徇私情、公平、公正,確保制度的權威性。嚴格執行這些制度,可保證學校工作的公平原則,使貢獻大、素質高的同志能得到安慰,感到激勵,受到保護,以便向更高的方向發展。學校是一個整體,是由校長、教師、學生共同構成的一個家庭,由于家庭成員較多,每個成員都有各自的客觀基礎,都有自己的聰明才智,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都有自己合理、高明的想法和措施,為了使這個家庭穩定團結,需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和一個相對統一的思路。
三、結語
我們深知,教師的成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個巨大的工程,教研改革的道路也不會一帆風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作為基層教研部門,教師應持之以恒,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在全區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教研之樹一定會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劉祥,陳太年. 農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21(19):52-53.
[2]王慧梅. 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途徑研究[J]. 甘肅教育,2018(12):30.
[3]肖磊. 教師專業化的制度困境與突圍路徑[J]. 課程·教材·教法,2018,38(01):120-125.
[4]李娟. 淺議當代教師個體專業化的發展[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10):26-27+4.
[5]黃少勤. 淺議教師培訓及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 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04):25-26.
[6]蔣艷菊,許紹康. 淺議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主要策略[J]. 教育與職業,2005(15):77-78.
[7]張靜文,王靖. 試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 基礎教育參考,2016(15):29-30.
[8]高景偉. 淺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3):149.
[9]駱剛. 淺議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 學周刊,2015(10):28.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