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杰 劉立軍

摘要: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沖擊影響著社會的各個行業。一方面,步入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同時,全新的機會又因此而生。作為備受影響的傳統媒體之一,電視新聞節目要謀發展、保質量,就要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尋找未來的創新路徑。本文運用案例分析法、文獻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圍繞新媒體沖擊下對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影響展開研究,首先闡述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編輯提出的新要求;其次分析電視新聞編輯發展面臨的問題;最后以“四個創新”的方式提出未來發展的新路徑,旨在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的水平和效率,維系受眾群體。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問題;創新路徑
長期以來,電視新聞節目以傳統編輯模式發展,面向的受眾群體針對性較強。然而,隨著新媒體的飛速發展,電視新聞節目的編輯工作者面對新的挑戰,不得不注意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只有明確新時代需求,突破傳統問題的弊端,才能煥發電視新聞的活力,開啟新的征程。
一、新媒體沖擊對電視新聞編輯提出的新要求
(一)成為信息的把關者
新媒體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信息量呈爆發式增長,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受各種流動的信息影響,吸收的信息不同,對新聞的內容也持有不同的態度。傳統意義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的工作是搜集信息并且進行加工編輯。如今,在面對新媒體時代的變化時,電視新聞編輯者要有成為信息把關者的覺悟,不僅僅進行簡單的信息搜集工作,還要有搜集信息后進行嚴格篩選的舉措。剔除錯誤的、混淆視聽的信息,留下正確且有價值的信息,來保障新聞節目的真實有效性。
(二)成為信息的解讀者
受新媒體的影響,人們能夠更清楚地意識到自身擁有話語權,并且自行尋找表達觀點的渠道,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評論和解讀中,輿論成為監督和執行的有效途徑。但是在這種趨勢下,新聞節目的責任和職能便有所變化,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有引導受眾群體的責任,更有正確解讀信息的職責。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在獲取新聞素材后,需要根據自我觀點進行解讀,重新組合信息變成播報的新聞內容,這樣一來新聞編輯就會夾雜個人觀點。這些個人觀點的質量非常重要,良好的觀點能夠幫助新聞受眾群體深入解讀,了解新聞的要點。這就需要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擁有清晰的認知能力和文字組織能力[1]。
(三)成為信息的交流者
現如今受眾群體向著年輕化和高素質群體發展,信息的交流互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向著手機軟件平臺發展,開通了許多互動交流渠道,成為信息的交流者,也是時代給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媒體沖擊下電視新聞編輯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新聞節目內容編排形式單調
對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而言,新聞節目內容的編排是其工作的最重要任務之一,科學合理的編排形式能夠讓電視新聞節目受眾在最短時間內獲取最多的信息,同時將所有重點進行有效的強調。以往的平鋪直敘的敘述方式在新時代作為內容散播的形式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行之有效,全媒體和快速的生活節奏讓受眾的關注形式也逐漸向零碎式、爆點式發展。因此,新聞節目內容的編排形式也應當遵循時代改變而改變。然而,在實踐當中,能夠與時俱進,調整單調的內容編排的新聞編輯只占電視新聞編輯從業人員總體的極少數,大多數電視新聞節目內容編排的現狀較為隨意,不但缺少與觀眾的互動,還缺少在新媒體時代表述中維持自身作為新聞鏈條的邏輯性,在某些能夠調動觀眾情緒的層面也無法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例如,地方臺在報道社會不良現象,陳述一些社區環境和道德風氣的嚴峻現狀時,缺少分析環節,更多的呈現方式是實地采訪,讓觀眾從零散的信息之中自行感受能夠觸動受眾的內容,這就導致了新聞的疏離[2]。
(二)新聞節目市場占有量低
新媒體時代,由于新聞受眾的接收渠道有了前所未有的拓寬,時間安排上也有了更大的自由,新聞受眾有更多權利能夠結合自身的需要和喜好,從新媒體渠道中獲取更具有吸引力的新聞信息。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呈現形式較為單調,電視這種單一的傳播渠道更限制了其發揮,僅僅對事件內容進行播報,難以滿足觀看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電視新聞節目的市場占有量低。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急需以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為核心的創新。此外,新媒體帶來的多種形式的新聞節目,使新聞市場迅速擴大,導致電視節目在整個市場中的占比更低。新聞節目作為即時性要求最高的節目類型,在電視這種傳播渠道上與其他全媒體時代的新聞相競爭,由于新聞內容編輯缺少互動性、形式單一和內容真實性不足而缺乏競爭力。
(三)新聞節目編輯人才不足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中,人才的任用是至關重要的。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能夠帶動電視臺的良性發展。因此,電視臺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獲取人才、培訓人才以及搭建合理的人才隊伍。盡管在當前,傳播學人才和傳播高新技術人才層出不窮,但由于市場占比份額小、行業可創新的方面少,電視新聞業對創新型人才的吸引力整體較低。相比與互聯網企業公司下的新聞編輯工作,電視行業所吸引的人才質量不高,且多是安于現狀的態度[3]。而新聞編輯行業更加缺乏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信息化人才等,更是很少引入電視臺中。電視新聞業面臨著如何招聘人才、以怎樣的條件吸引人才、將聘請的人才放置到什么位置上比較合適等現實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導致電視臺在招聘中錯過大量人才,也無法留住人才,使電視臺內的創新動力不足,與信息技術結合的速度慢。
除對人才的吸引招聘之外,對新聞編輯人才的持續化培養也有待規劃。電視臺需要將人才隊伍建設成制度體系完整、“換人不換樣”的可持續發展系統,以及擁有對新聞編輯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創新性考核制度等的現代化團隊,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穩步發展。電視新聞節目編輯創新型人才的使用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流程最初的吸引、招聘,到流程中的上崗前培訓、在職培訓、在職隊伍建設,再到最后人才的升遷、舊人才對新人才的引導、舊人才的技術學習和理念創新,都需要電視臺的管理層進行完整詳盡的規劃。
三、新媒體沖擊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
(一)基于受眾群體創新編輯思維
根據CSM全國網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像是《新聞聯播》《焦點訪談》一類的節目,受眾群體偏向年輕高學歷人群。從全國網收視率來看,對比去年同期,15-24歲人群漲幅達18%,占全年齡段最高數據。年輕群體的增長勢頭迅猛,導致電視新聞編輯者更要關注受眾群體的需求,以吸引新的群體為導向。電視新聞編輯出現創新慢、發展慢等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電視新聞本身展現方式較為傳統。然而,電視新聞相對其他渠道仍然具有更強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具有一定的優勢。因此要從改變編輯思維做起,才能得到報紙媒體和網絡媒體都無法具有的優勢。電視新聞編輯人員要圍繞電視新聞的基本立足點進行編輯,也就是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豐富信息內容。要做讓廣大受眾群體能信服的、匯聚多方考慮在內的新聞節目,增加客觀性、理論性、可看性等豐富的內容。中國電視臺的優秀電視新聞節目,例如CCTV-2的深耕財經領域,其經濟類新聞節目從2021年10月起,頻道的收視率和收視份額均持續走高(詳見圖1)。
其他電視新聞節目也要給予受眾群體挖掘節目特色,如CCTV-2的《天下財經》節目,以匯總各方的討論為亮點,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讓新聞不只是播報消息、平面地敘述事實的新聞,更成為人民大眾可以獲得深度思考的新聞,增強人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感,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
(二)基于市場發展創新策劃方案
日新月異的市場環境和電視新聞節目的長期發展需求,決定了電視新聞編輯要基于市場的發展創新策劃方案。新聞編輯工作者在工作中的重點難點之一就是新聞的創新策劃,優秀的策劃決定著新聞節目能否吸引受眾群體。新聞編輯工作者要格外注意節目策劃的合理性和創新展現形式。在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有了更多的展現形式,選擇增加的同時,也給了新聞編輯工作者更大的挑戰。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要提前進行市場調查,明確市場發展方向,明確新聞節目能夠產生的效果,為后期帶來的影響做好充分的準備。在新聞類節目編輯工作中,要在策劃內留出觀眾反饋的余地,這對于新媒體時期的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具有關鍵的作用。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可以在反饋和評價中得到對于策劃的建議,能夠了解受眾群體的需求,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并且調整不同環節的占比,以便未來更好地建設節目[4]。
電視臺自身擁有很大的主動性,因此,可以利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的便利,開通互動論壇、話題頻道,讓觀眾從電視新聞中獲取信息的同時有空間留下建議,也是一種有效的市場調研方法。
(三)基于視覺藝術創新排版形式
根據民意調查顯示,新聞受眾群體更愿意觀看能滿足視覺藝術的編排方式,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在進行新聞節目編排上要具有藝術創新性,能夠用創意吸引觀眾,增加新聞節目的趣味性,增加觀看量。除去中央臺固定的新聞欄目,地方衛視在趣味性方面具有更多的靈活性,能夠根據地方特色和獨特的主題增加電視新聞的趣味性以及傳播的價值。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有創新意識,結合新聞節目現場、新聞背景進行多樣的編排手段讓電視節目更加立體。還可以把新聞話題串聯起來做出簡短的評論,由于電視節目不像是紙媒那樣需要清楚劃分各個版塊,因此編排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件事情,錯落有致地進行安排,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根據電視眼網站所搜集的電視臺累計播放量,可以看出鳳凰衛視做得尤為突出,其新聞欄目有454萬觀看量[5],其中《鳳凰財經日報》《鳳凰焦點新聞》等收視率戰績優秀,甚至遠超過其他臺新聞頻道的部分老牌欄目。
(四)基于科技發展創新技術引進
電視臺要與時俱進地引入先進的科技技術,還要對新聞編輯工作者們提供專業的培訓。現如今,科技的發展給各個行業帶來了便利,電視新聞節目的技術創新也受益于此。為了熟練使用引入的新技術,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不能墨守成規,停留原地,要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學習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編輯方式,讓電視新聞節目和科技結合在一起,注入新活力。例如,現如今虛擬演播室的立體動畫技術,就可以在新聞的片頭和片尾使用;在演播室播報新聞過程中,也可以加入5G、VR等新技術,吸引觀眾,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競爭力。新聞編輯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知識技能,突破傳統思維,這樣才能盡早熟練使用新科技。電視臺可以安排電視新聞編輯者和播報員一起參加培訓,進行常態化的培訓活動。多方面培訓從業者運用技術的能力,讓新聞編輯工作者和播報員互相配合,都能適應引入的新技術,滿足現如今新聞工作的需求。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給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使電視新聞編輯兼顧信息的把關者、解讀者、交流者和藝術的創造者。在這樣的環境下,電視臺必須明確在傳統模式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弊端,改變新聞節目內容編排形式單調、新聞節目市場占有量低、新聞節目編輯人才不足的問題。本文以現如今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不足,提出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基于受眾群體創新編輯思維、基于市場發展創新策劃方案、基于視覺藝術創新排版形式、基于科技發展創新技術引進。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后,借鑒優秀的電視臺案例,發揮不同電視臺的優勢,找準創新基點,重視具體執行,才能真正推動電視新聞編輯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冬青.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分析[J].文化產業,2022(1):25-27.
[2] 丁玄玄.基于受眾需求思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路徑[J].新聞文化建設,2021(19):92-93.
[3] 王秋珵.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面臨的挑戰與創新能力的提高[J].新聞文化建設,2021(13):125-126.
[4] 劉奇明.“互聯網+”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制作方法創新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9(10):101-103.
[5] 吳紅霞.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創新發展的路徑選擇[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13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