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妙齡
摘? 要: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需要積極滲透思政元素,為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發展觀,在化學知識中包含大量的思政內容,無論是化學發展史還是化學知識中所蘊含的人生哲學,均具備較強的思想教育功效。化學教師需要分析化學教材,從中提煉出積極正向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
關鍵詞:高中化學;思政教育;滲透
當前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實施對學生定向化的思想教學指導,培養學生積極正確的發展觀,確保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能夠有所收獲。在化學思政教育中,化學教師需要參照當前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選取適當的思政教育元素,使得學生能夠在完成對化學知識以及相關思政元素的學習之后能夠做到知行合一。
一、思政教育對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
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當今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下,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最終目標,對現有的教學工作進行革新、優化。化學相對其他科目而言更多是考量學生在微觀領域的認知能力;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也會涉及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大部分化學知識需要學生通過實踐、分析、推理、推敲才能實現對其有效地掌握。因此,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應當具備實驗探究勇氣。在化學教學中還涉及大量實驗性教學內容,學生需要從實驗中進行不斷總結分析,而化學作為當代基礎科學,其進一步推動了社會科技的發展進步,學生在學習化學時需要具備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將自身所學習的知識理論進行實踐應用,以此來創造出更大的社會價值;化學學科也涉及大量探究性元素,學生需要具備積極正確的科學態度才能夠在學習相關學科知識時探尋到自然物質的本質規律,進而發展學生的學科思維。
其次,在當前世界快速發展變革的時期,各國在發展改革過程中需要完成對高端人才的教育培養,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機制正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需要側重學生的德育、美育,進而使得現有的教育工作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在高中階段滲透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思政教師所面臨的工作職責,落實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既包含理論元素,也包含實踐教育元素,在當今課程思政的理念下,各學科教師均需要承擔起培養學生積極正向學科思維的工作職責,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科發展觀,用先進的思想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確保學生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持續不斷地學習。
二、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
化學教師需要將教學重心從原本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即化學教師需要側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并且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時進行實踐探究學習,從化學知識中學習并掌握思政元素,并且從化學學習過程中驗證思政課程理論。在此期間,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高中化學教材中所蘊含的哲學內容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理論;其次,化學教師還可以利用教材中豐富的政治歷史落實對學生的愛國愛黨教育;除此之外,化學教師還需要借用化學學科中豐富的人文資料,為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職業觀、發展觀;化學教師還可以利用化學教材中所提到的人類發展問題,落實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提升。
(一)利用教材中的哲學內容實施對學生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的滲透
在當前的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借助唯物主義論向學生講解化學知識中所蘊含的本質現象,具體來說,世界所具備的統一性在于其所包含的物質性,而物質的存在是有意識所決定的,但是物質世界的發展卻是永恒的,在化學學科知識中包含著大量的哲學內容,如質量互換、否定規律、自然歷史思維,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哲學理論建立在人們的實踐生活基礎之上,其最終是考量人們從感性到理性認識的變化過程,再由理性到實踐的飛躍。總之,化學學科的發展是由實踐認知再到實踐的循序轉換,以此來實現相關學科的不斷革新,最終相關知識理論還需要再次回到認知與辯證的層面,即實踐檢驗真理,由真理解釋自然現象。
在化學領域,在微觀世界,引力和斥力共存;化學鍵也具備相應的特征,比如在化學中所涉及的離子鍵是由陰陽離子靜電吸引與核外電子排斥達成的一種平衡狀態,在化學中也包含化學平衡及正反應和逆反應之間的速率對比,也包含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除此之外,氧化反應也貫穿于整個高中化學的知識體系;在自然界中的物質也存在同化與異化的現象。
因此,通過對以上知識點的講解,化學教師可以充分向學生滲透其中所存在的唯物主義理論,即化學學科包含鮮明的對立統一規律,任何化學反應都不是絕對存在。化學教師可以借此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批判意識,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讓學生具備對既有問題或既有理論提出質疑的勇氣。
化學教師也可以適當地通過教材所包含的化學變化來實現對學生有效的理論實踐指導,教導學生學會用基本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去分析化學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比如在銅與硫酸溶液共熱反應的過程中,要想探究二氧化硫的生成量,學生通過反應方程式可以回答出相應的問題,但是學生所回答出的結果往往存在相應的偏差,具體來說,根據化學反應式,濃硫酸的消耗量在不斷增大,但是溶液體積卻沒有變化,當濃硫酸變成稀硫酸之后,相關強氧化反應便會停止,因此所生成的二氧化硫量與方程式的實際推理量還存在相應的差異。教師可以通過此類知識理論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讓學生靜下心來通過實際分析去觀察自然現象以及物質變化規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正確的科學觀、世界觀。
(二)利用教材中的政治歷史,完成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當前高中化學思政教育中,化學教師需要明確思政教學的重點和要點,在此過程中,化學教師需要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愛國主義元素,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需要對自己祖國的文化做出清晰直觀的認知,對民族、對國家要具備基本的責任感和責任心。當前,愛黨愛國教育是落實對青春期學生思想政治引導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有高中化學教材所涉及的政治史料來滲透相應的愛國教育,比如化學教師在講解硫磺的實際用途時可以介紹我國四大發明中的黑火藥,向學生講到“黑火藥的發明進一步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在講解金屬冶煉時也可以將我國古人對練劍以及冶金工藝技術對人類文明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我國將黑火藥和金屬冶煉技術進行不斷地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元素,提高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但是當相應的技術傳到西方之后,西方國家卻將其用作為大炮槍支,在世界進行不斷掠奪,甚至打開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程,究其原因,我國雖然具備豐富的文學體系,但是卻沒有先進的武裝頭腦,以至于我國在近現代飽受屈辱,在此環境下,共產黨人借用先進的知識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實現救國救民,結合馬克思主義,參考當前中國革命的實際狀況,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其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在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斗下,我國取得了獨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且在實踐檢驗真理的理論推動下,我國實施了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整個化學政治歷史時刻教導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我們不僅需要實現在科學技術上的先進,還需要在思想理論上保持相應的前沿性。
化學教師也可以借用相應的大脖子病例向學生滲透在舊時代國民黨統治期間各軍閥相互攻伐,未將人民疾苦放在心中,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在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解決了人們所需、人們所想,消除了我國人民群眾缺碘、缺氟所導致的疾病,以此來向學生滲透相應的愛黨愛國教育。又比如在講解某些高端科學技術時,化學教師也可以順便介紹我國“兩彈一星”、運載火箭、太空技術,展現我國在國際社會上前沿性的科學技術,以此來證明我國的發展路線所具備的先進性和正確性,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力的論據,向學生滲透愛黨愛國教育,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借助教材中豐富的人文資料,落實對學生職業理想、前途的教育滲透
當前高中化學教學涉及大量的定理,部分化學元素也是以科學家的名字來定義的,其中包含大量催人奮進的歷史故事。比如在當前化學中所涉及的阿伏伽德羅定律,教師可以借助相應的定律向學生滲透阿伏伽德羅正向的人生觀、發展觀以及職業道德觀,阿伏伽德羅從法學到自然科學的學習轉變印證了棄文從理的精神,之后,再通過自身不斷地學習、研究,在道爾頓所提出的原子學說陷入相應的發展困境時,其通過自身的學識來支持相關理論的發展壯大,雖然阿伏伽德羅在當時受到學術界權威對其所造成的惡意攻擊,但是卻將真理掌握在手中,并且大膽提出分子學說,之后阿伏伽德羅借助原子分子理論,將化學獨立為一門自然學科,因此最后才有阿伏伽德羅常數一說。而在講解烷烴類化合物時,化學教師可以將李四光的故事向學生進行講解滲透,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在講解同位素裂變、聚變時,化學教師可以將錢學森、鄧稼先等先進的科學家向學生進行講解。化學知識中包含大量的人文精神內容,能夠為學生樹立積極的發展觀、科學觀,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不斷的研究、奮斗,為國家、為民族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四)運用教材中的人類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滲透社會責任感教育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進一步實現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壯大,人們的思想由封閉變得開放,并且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進行不斷的創新創造,進一步提高了國家的發展水平。但是在此過程中,人們的綜合素養也需要不斷提升,將相應的學科知識用到正確的領域,在當前高中化學思政教育中,化學教師需要側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解化石資源時化學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化石能源所具備的稀缺性,讓學生樹立全新的能源發展觀,將可持續發展理論以及發展理念向學生進行教育滲透。比如教師在講解太陽能分解水獲取氫氣能源時,可將其中所涉及的能源發展觀向學生進行講解,在講解同位素時也可以將相應的核能核聚變向學生進行教學普及。通過正反物質的作用化學教師也可以向學生講解到未來解決能源的主要方向。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人類自身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也在改變著周邊的環境,其中既有正向的一面,又有逆向的一面,比如人們無節制發展工業,從而造成了相應的溫室效應,并且對空調無節制地使用也使得臭氧層遭到破壞,極大地危害了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化學教師在講解相關化學元素所具備的危害性時可以向學生敲響相應的警鐘,讓學生具備積極正確的發展觀、科學觀,完成相應的學業。因此,在當前化學思政教育中,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化學知識中所涉及的社會元素、道德元素,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學科發展思維。
三、結語
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政教育具備較大的現實意義,能夠為學生樹立積極正確的三觀,確保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能夠從事正確的行業,并且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
參考文獻:
[1]朱平武. 淺析三步滲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高效課堂中的應用[J]. 讀寫算,2020(17):87.
[2]沈夢霞,趙焱,鄧年偉,等.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思政教育[J]. 云南化工,2021,48(12):186-188.
[3]李鑫悅,張欣. 高中化學課程思政元素的梳理與運用[J]. 化工設計通訊,2022,48(09):103-105+163.
[4]丁雪. 高中化學教學中思政元素的凝煉與應用研究[D]. 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2.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