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凱
摘? 要:歷史是對人類社會的深刻記錄,也是人類未來發展的借鑒。文章從尋找教學研究方法出發,對中職歷史這門全新的公共基礎課教學方法進行初步探究。希望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在學習過程中完成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通過發揮自我選擇的教化功能,升華歷史核心素養的共同之處,在具體的時間、人物、事件中,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中職歷史教學;歷史學科素養;游戲化教學
2020年9月開始,教育部統一在全國中職、技校開展歷史學科教育。按照新課程標準,立德樹人是歷史學科教學的根本目標。如何在文化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中開展歷史教育,成為中職歷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如何吸引學生對歷史產生興趣,如何在學習中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是中職歷史教學的三個思考方向。筆者通過以下探究過程,拋磚引玉,以期引發更多中職歷史人共同探討教學模式和方法,探尋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立德樹人模型,為最終培養符合國家要求,愛黨敬業的新一代建設人才而努力。
一、課題構思
(一)社會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了解歷史、尊重歷史才能更好把握當下,以史為鑒、與時俱進才能更好走向未來。”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華民族正處于民族復興的關鍵階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們要再奮斗十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此,我們需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需要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更需要品德為先的大國工匠。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從2020年9月開始,教育部統一在全國中職、技校開展歷史學科教育,以期新一代的中職生能以史為鑒,以史為鏡,從歷史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培養適合國家發展,有堅定意志品質的接班人。
(二)教育研究
現階段,在歷史教學中比較流行的是項目化學習、小組討論探究、問題驅動、翻轉課堂等方法。
項目化學習是這幾年最流行的學習方法之一,全稱Project-based learning,即通過pbl讓學生主動探索現實世界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領會更深刻的知識和技能。教師通過設計教學活動,把概念轉化為話題,通過話題引發學生交流討論,讓學生在自我參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對概念的了解,從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小組討論探究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問題驅動是這幾年在普通高中用得較多的一種學習模式,主要是激發學生的推理遞進水平,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驅動下,覆蓋學習任務,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翻轉課堂更是將學生的主動性和課堂內容相結合,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
這些方法的共同點都是在學生自我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目標是在教學任務完成的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對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
但對中職學生而言,由于現階段缺乏和普高一樣平等的選拔機制,所以進入中職學習的學生學習基礎和習慣有待提升,中職沒有升學壓力,沒有先入為主的自我學習要求,結合之前筆者所做的研究和記述論文來看,單純用上述的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是特別好。因此,本研究以期探究構建新的教學方式。
(三)課題設定
1. 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鑒于以上思考,筆者提出在中職歷史教學中采用游戲化教學方法的理念。游戲化教學是指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類似角色扮演類游戲(RPG)的形式依托情景、故事,把教材游戲化地編成劇本,將教材從引入到結尾串聯起來。用歷史學科特有的時空觀念,創設具體的、生動的場景,通過角色創建,第三者旁觀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自我參與,自我選擇,在代入和互動的過程中,增強課堂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從而調動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提高歷史核心素養
游戲化教學有別于之前歷史學科采用比較廣的情境化教學,因為情境化教學一般用于課程開頭的引入和教學,普高的側重點放在引入后的情境了解,總結原因影響等。但游戲化教學理念是將整個學習過程趨向于游戲角色的選擇,嘗試將自主參與、課堂情境、角色設定扮演融合起來,將教材游戲化貫穿于教學開頭和結尾。教學法的關鍵在于利用歷史的選擇特性,在互動的過程中,在情境人物事件的塑造下,讓學生自我選擇,其他同學對該選擇進行評論,在選擇和評論中達到提高歷史核心素養的目的。
3. 立德樹人的自我教化
學生成長過程按需求程度依次分為“教養、教育、教化”,教養是父母在他生下來之后供他吃穿、給予物質上的關心;教育是指在精神上給予關懷,培養學習技能,讓他知道方向;更高級的教化,是在不知不覺中營造一種氛圍,對學生潛移默化地構成影響、受到熏陶和引導。游戲化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自我選擇,在討論的過程中進行自我完善,發揮自我選擇的教化作用,符合現代教育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在具體的時空中理解古人的選擇,尋找自己感悟,將選擇的方法方式借鑒到今天的社會生活中,增強愛國主義信念和民族認同感,真正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德才兼備的建設者和參與者。
二、課題研究
接下來以“戊戌變法”一課為例,進行課題探究。
(一)擬定框架
備課之時,需要將教學過程設計成游戲式劇本,讓學生每走一步都有所選擇。戊戌變法講述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愛國的定性很清楚。筆者以譚嗣同為RPG的主人公,讓學生模擬譚嗣同,在每一個歷史節點中進行個人選擇,通過每一步的選擇串起整個框架,在每一個選擇中,讓學生參與其中,對選擇進行討論,在對史料的討論過程中得出個人的選擇,從而提高歷史核心素養,在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達到自我教化的目的,達成立德樹人目標。
(二)具體課程
1. 情境創設輔助支持
葉小兵教授曾說過:“認識歷史一定要放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來進行考察才有意義,否則就不是歷史認識。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基礎和條件,沒有這個基礎和條件,無從認識過去的事情。”作為歷史腳本,教師通過多樣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創設出環境,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
教師通過構建情境,隨機指定學生扮演譚嗣同的角色(必須隨機指定,否則達不到教學的普遍性作用,這也是游戲化課題的必備條件),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我選擇。從具體的課程來看,選擇過好日子的學生居多、最深層次的也只是選擇要做一個好官、清官。同樣,周圍討論的學生也基本上將好生活作為第一選擇,這是人之常情。接下來,教師將官二代的選擇與常理形成的反差進行對比,通過這種反差引起學生的興趣。當《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出來后,回到當時的時空,學生能感悟譚嗣同救亡圖存之堅決,也讓全體學生在時空中做出自己的第二次選擇。
時空觀念是學習掌握歷史,提高素養的奠基石,也是歷史學科有別于其他科目的重要特性。所有的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才可能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有準確的認識。游戲化教學這種選擇性的教學方式,恰恰就能讓學生將人之常情和當時具體的時空進行對比,將學習的對象置于具體時空中進行學習,強化學生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也在時間順序、空間變換中,將事件、人物進行相互關聯,讓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增加了對譚嗣同選擇原因(戊戌變法背景)的期待。
2. 史料運用提高素養
教師通過出示戊戌變法的人物思想、變法的原因和內容三則材料。通過“除了面臨亡國滅種的境況以外,還有什么事情讓你(譚嗣同)這樣的人產生新變化?”“既然你(譚嗣同)反對這個制度,一個人能不能成功?你會找什么樣的朋友?你們的想法是什么?”“戊戌變法是你們提的政治主張,為什么沒有將原來所有的想法提進去?”三個提問將三則材料進行關聯,在每一次的歷史節點,讓學生(譚嗣同)進行選擇(這是游戲化教學的又一顯現),其他學生則從旁觀者的角度去評價這種選擇結果如何,探討為什么要有這種選擇。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是唯物史觀的核心觀點之一。在戊戌變法的背景階段,教師展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數據,中外差別和中日地理位置情況等,通過“譚嗣同”的選擇,引出當時讀書人為了救亡圖存,在新興資本主義的影響下,產生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朦朧想法。
這樣的設置,擺脫了以前由教師直接給戊戌變法定性的做法。參與討論的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解讀,還原歷史,在具體的時空環境中,根據自己的想法和目的做出當時最實在的選擇,對戊戌變法為什么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有了更深的感悟。通過代表人物的思想和最后戊戌變法內容之間的差距對比,讓學生對這種情況進行探討,在譚嗣同等人的選擇中,得出代表人物無法完全與封建專制決裂的本質狀況,也得出妥協也換來了部分想法的實施。這樣,在多角度、具體化的史料面前,通過運用歸納、概括、比較等思維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歷史推論的嚴謹性,避免了學生非一即二的極端思想,鍛煉了學生的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推斷能力。
朱漢國教授認為歷史核心素養要提高學生“全面、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歷史現象的能力;發現和論證歷史問題,獨立提出觀點的能力”。初中的歷史教材已經講述了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是戊戌變法最終走向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中職階段,教師通過將現代人對戊戌變法失敗原因的研究、康廣仁對哥哥康有為的看法和康有為在戊戌變法時期的措施、話語等材料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多史料的分析中探索,得出維新派在政治上的幼稚,缺乏斗爭經驗和理論支持也是導致其失敗的原因之一。這樣,學生在自我參與的過程中,能將初高中的知識進行融合,更重要的是能更全面地去評價歷史事件。
3. 選擇凸顯家國情懷
戊戌變法的結果已經詳知,教師在此特意讓扮演者繼續選擇:面對殺頭的危險,跑還是不跑。在學生的選擇過程中,就將趨吉避兇的人之常情和譚嗣同“能跑而不跑”的選擇進行對比。展示孫中山、周恩來等革命先輩為救亡圖存所付出的犧牲和努力,明白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愛國情操,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經驗和反思
(一)經驗
該課題的設置符合中職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要義。課標強調在教學內容中,要根據學科核心素養與專業、學科特點,利用或設置職場情境,突出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在學業質量要求中,強調結合中職學生的學情特點,把握深度與廣度,引導教學更關注育人目的。從上述公開課的進程來看,教師通過教材的設計,用學生的個人選擇把課程拉成一個系統,走出了提升歷史核心素養、達成立德樹人目標構建的第一步。
(二)反思
學習是一個從興趣、思維到行為的過程,從具體的課堂學習來看,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涉及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備課狀況,中職歷史學習時間等方面的內容,如能將這些影響計算在課程學習中,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定不一樣的歷史人物事件進行創設,進行不一樣的選擇,在完成最終立德樹人目標的前提下,游戲化教學方法的運用范圍將更有廣度和靈活性。
游戲化教學法是立足于中職學生基礎的教學方法,通過具體時空下的個人選擇,將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融會貫通,將核心素養的共同之處,如意識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愛國情操進行提煉。在“中職生今天選擇什么?”的答案中,讓自我教化的效果得到體現,完成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磊.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初探[J]. 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07):83-84.
[2]師林軍.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J]. 學園,2022,15(01):84-86.
[3]朱漢國.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釋義[J]. 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8(03):3-9.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