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蘭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全面到來促使媒體格局、信息傳播方式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廣播播音員主持人也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方式,更需要具備推動新媒體與廣播融合發展的能力,為媒體行業提供多元化、即興化、個性化主持,為廣播媒體抵達受眾內心提供更好的媒介。本文通過對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的闡述探索其應對策略,希望能為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新挑戰;新機遇
數字網絡、手機APP、移動傳輸平臺等多媒體載體的出現,不僅有效改變了廣播傳播形式,更大大提升了傳播效率和速度,讓受眾可以隨時隨地以各種形式聽取廣播,獲取信息,而這也給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廣播主持人,只有直面挑戰,抓住機遇,才能在大浪淘沙的市場中快速發展起來,才能為廣播主持行業帶來新契機,推進其可持續發展和銳意創新。
一、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面臨的新挑戰
(一)主持人綜合能力和知識面不足
以往的廣播播音員主持人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綜合素質也千差萬別,因此,在新媒體的沖擊下,極容易出現綜合能力和知識面不足,無法滿足受眾對多元化主持需求的情況。在播報、講解一些專有名詞或不常見詞匯之時,知識面不足的主持人很容易出現卡頓、播放失誤等情況,因此,超強單一專業素養和知識已經很難幫助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特別是涉獵知識面窄、綜合技能不足等問題更是成為其工作中的一大挑戰[1]。可以說,在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專業功底扎實,更要博學多才,做有識之士,這樣才能面對受眾侃侃而談,才能推進廣播主持行業在新媒體時代快速融合發展。
(二)邏輯思維和即興反應能力不足
與過去的錄播相比,現在的直播更考驗廣播播音員主持人的能力和專業素養,特別是新媒體平臺的融入,更是大大增加了廣播電視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這就給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帶來更大的挑戰。在節目錄制過程中,廣播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根據網友的問題去現場答疑、與網友互動等,更是對其邏輯思維能力管理和即興反應能力提出全新的挑戰和要求,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只有耳聽六路、眼觀八方,不斷關注各個媒體上的信息,以恰如其分的表達來維護好新媒體與主持之間的關系,才能避免出現新媒介喧賓奪主的現象。而這些都需要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自身具備極為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敏捷的即興反應能力,這樣才能在新媒體強勢介入之下展現出強大的把控能力,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不會因為突發事件而自亂陣腳,影響受眾觀看、聆聽體驗。
(三)個性化主持和個人形象魅力不足
近年來,廣播播音員主持人的形象在熒屏上越來越淡化,受眾更多關注的是節目的質量和效果,因此,“去主持化”成為當下極為普遍的一種現象,而這種現象也給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帶來極大的挑戰[2]。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想要在新媒體時代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塑造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樣才能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才能獲得受眾的喜愛。例如,撒貝寧、董卿等知名主持人,他們都具有自己的主持風格且形象魅力極高,凡是他們主持的節目都會受到受眾的廣泛關注,因此,很難出現主持人不受關注的現象。再如,近兩年非常受大家歡迎的主持人傅首爾,她在《做家務的男人》中的精彩表現以及鮮明的形象緊緊抓住了受眾的眼和心,讓這個節目成為火爆網絡的娛樂節目。近年來,各大衛視推出的如《我是歌手》《王牌對王牌》《奔跑吧》等熱點節目中,主持人的形象逐漸被淡化,其不可撼動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漸被分散,甚至被許多流量明星反超,導致受眾對流量明星的期待值遠超主持人。而部分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因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在面對新媒體挑戰時自然就極容易出現被淡化的現象,這也是其面臨的挑戰之一。
(四)新媒體新技術在廣播主持中應用帶來的挑戰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帶來了改革,也帶來了創新,特別是在廣播主持工作中,新媒體技術、新傳播方式的出現改變了主持人的工作內容和形式,也讓越來越多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成為全能之才。例如,在短視頻平臺中,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想要播出既能表達中心思想,還能展現個人特色的內容,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專業能力、真情實感以及創新思想來完成文案的創作和修改。而這也意味著,在當前乃至未來,廣播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完成主持人的工作,更有可能兼顧擔任采編、攝像、記者等多種工作,以此來確保工作的順利完成。例如,在特殊時期,某些地區可能只允許一個人進入,此時所有的工作事項都將由廣播播音員主持人一人完成,因此,廣播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完成對信息的收集,即以記者身份完成采訪,還要對信息進行現場篩選、編輯,完成資源整合、組織好播音語言等,確保播放過程中語言表達清晰,中心思想明確,客觀、公正地報道事件,讓受眾能在第一時間精準了解事件發生的過程及動向。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學習全新領域的新媒體知識和技術并將其應用到廣播主持中,這也是一項極大的挑戰。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面臨的新機遇
(一)綜合技能提升的機遇
多元化的新媒體平臺、高效且多樣化的閱讀方式讓傳統廣播主持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下的發展需求,因此,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去學習和了解更多新媒體知識,掌握多樣化技能,這樣才能滿足受眾觀看、聆聽需要,才能為廣播電視臺發展贏得一席之地。不僅如此,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應用,信息傳播渠道和傳播模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受眾觀看節目的時間、地點也更具靈活,更具隨意性,再加上互動平臺的出現,更是拉近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更加注重自身修養的拓展,而這對于提升信息報道內容的深度,展現主持人個人魅力等都有積極推動作用,也是提升廣播電視臺粉絲忠誠度,增強受眾關注度的重要保障[3]。例如,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主持人董卿在主持過程中總能隨口說出一些名言警句,更能抒發自己的個人情感,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表達,既是她作為主持人深厚的主持功底彰顯,也是她文學素養以及對古典詩詞理解深刻的表現,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深厚的知識底蘊,才讓她在《中國詩詞大會》的主持中大放異彩,也讓這個節目成為引人注目的優秀節目,而她主持的《朗讀者》也是深受大眾歡迎。無獨有偶,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也是如此,只要有撒貝寧在場,永遠是熱場,沒有冷場,只要有他在的舞臺,人人都能擁有最佳體驗,而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綜合能力。在這個全民媒體時代,多媒體的出現也給了眾人提升的機會,讓這些專業人士在新領域發揮自身優勢提升自我,在完成蛻變的同時推進整個媒體行業的良性發展。
(二)多元主持產生的機遇
新媒體時代,網絡普及以及新媒介的誕生催生了各種各樣的環境和傳播介質,傳統的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想要依靠單一的傳播方式來完成主持是不可能的。因此,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所面臨的機遇也更具多樣化、豐富化,是其自身發展的大好時機。當下,微信、微博以及短視頻平臺等已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信息獲取方式、交流載體,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傳播時,要完成從“臺”到“場”的轉變,因此,需要借助多媒體以多樣化主持形式來增強自身主持的生動性和直觀性,這樣也會促使播音員主持人的主持形式更加多元化。例如,曾引發熱議的主持人康輝的Vlog,這條短視頻主要介紹的是康輝在出國工作前所做的工作準備。這條Vlog緊緊抓住了受眾的心和需求,吸引了大批的關注者。同時,在Vlog中,康輝也一改在《新聞聯播》中的嚴肅形象,以親和力極強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播音員主持人形象,更增強了大眾對其好感度和對其主持節目的黏性、關注度。如今,不僅僅是地方臺,連央視也有自己的抖音賬號,而在這些短視頻內容中主持人主持的方式也多樣化,自然就能帶來更多的發展契機。
(三)良好互動帶來的機遇
與受眾互動是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發展的重要機遇。一方面,良好的互動能讓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更好地了解、感知受眾喜好和需求,并以此為參考調整主持模式、內容,提升節目質量和個人能力;另一方面,以往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錄制過程中若出現失誤,若其他工作人員沒有察覺的話,節目就會帶錯播出,對節目發展不利。而新媒體新技術的出現讓受眾可以及時為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提醒,確保節目無誤,有效規避對節目的不利因素??梢哉f,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播音員主持人改善節目質量,提升個人能力,繼而提高受眾對節目的滿意度和參與感[4]。例如,在央視推出的《我要上春晚》節目中,通過微信、微博以及APP等方式,主持人可以和受眾之間進行互動,可以在微博或微信中瀏覽受眾的留言,也可以與之對話,或是通過電話等方式與之直接溝通。如此一來,不僅大大滿足了受眾參與節目的需求和好奇心,也提高了受眾的滿意度,特別是在受眾提出的想法和建議得到肯定和采納之后,更是激發了其他受眾的觀看和互動熱情,從而使該節目成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優質節目。
(四)內容多樣帶來的機遇
新媒體時代,節目內容的收集渠道越來越廣泛,播音員主持人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關注網絡最新消息,還可以通過網友精彩評論來優化節目內容,同時,新媒體平臺多元化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主持人”,因此,主持人不再是“單打獨斗”,可以集思廣益,匯集大家的想法和智慧來完善、豐富自己主持的內容。例如,在《非常道》節目中,主持人會播放網友上傳的視頻、圖片,這些趣味盎然的圖片、視頻不僅豐富了節目內容,更拉近了受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增強了節目的親和力,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非常道》。此外,主持人還會截取部分網友的評論,以此來作為交流話題,也極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新媒體下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應對發展的策略
(一)樹立“三個意識”,創新思想理念
新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從理念上不斷創新,以多元融合發展的思想替代傳統觀念,這樣才能真正打破傳統桎梏,走出自己的風格特色,提升個人素養。第一,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用戶意識”,要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虛擬技術以及AI等技術來增強節目的生機活力,為受眾提供新鮮、獨一無二的節目,帶給受眾前所未有的不一樣體驗,這樣才能滿足受眾的創新需求,才能擴大節目影響力,吸引更多關注度;第二,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樹立精準投放的“產品意識”,即為受眾打造一個個性化信息傳播節目,轉變傳播方式,由單向傳播升級為多元融合發展,全面提升節目質量,提高自身競爭力[5]。例如,在《開門大吉》中,主持人尼格買提在主持過程中不僅充分考慮了節目的娛樂化特點,更以其強大的親和力與每一位來開門大吉的選手打成一片。而他的這種主持風格也得到了受眾的認可,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為節目爭取到了更高的收視率;第三,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樹立思想融合的“輿論引導意識”,將正能量傳遞給大眾,對社會輿論起到正確引導作用。例如,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張國立主持的《國家寶藏》等節目,都是充分體現了多元融合的正能量節目。這些節目的播出,不僅提升了主持人的影響力,也實現了主持人與節目的共榮共生,以至每當受眾提到這些節目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節目主持人。
所以,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深刻意識到新媒體環境的特點,要以多元融合發展思想尋求轉型突破,發揮自身創新精神,以更高、更遠、更廣闊的視野來重新定位,自我創新,促進自身全面提升與發展。
(二)做到“四個提升”,創新工作內容
任何時候,“內容為王”都是不變的真理,作為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以優質內容取勝才能得到長久發展,才能擁有一席之地。因此,在面對新媒體大環境,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從知識、思考、實踐等多個方面來提升自我,為自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夯實專業能力是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重視的提升要點。一方面,播音員主持人的專業素養會直接影響節目的播出效果和質量,特別是在網絡時代,播音員主持人自身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節目的狀態。因此,廣播播音員主持人要時時學、事事學,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一種修養,為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思維打下基礎;另一方面,隨著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互動的增加,播音員主持人面對即時性突發事件的頻率會大幅度增加。播音員主持人只有具備強大的臨場應變能力才能控場,才能確保主持質量。例如,在撒貝寧主持的《開講啦》中,有很多不善言辭的名人進入節目之后都會變得非常拘束,而撒貝寧總能找到合適的契機以一句話、一個動作扭轉局面,讓現場氣氛活躍起來。再如,在《我是歌手》中,孫楠突然退場,主持人汪涵以妙語連珠巧妙救場,不僅化解了孫楠退場的尷尬,也讓整個節目爆發熱點,吸引大量關注。除此之外,提升自身思考能力、精品創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等都是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必須要重視的,這樣才能在行業中長久立足、持續發展。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面對機遇與挑戰,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想要持續、全面發展就必須要明確定位、認清形勢,以提升自我來提高節目質量,實現節目播出最優化,這樣才能在同行中占據穩定地位。同時,作為媒體代言人,廣播播音員主持下還要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以創新、守正來打造不可取代的優質節目,在提高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斯文,肖瀟.新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4):61-63.
[2] 張雪.新媒體背景下播音員主持人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新通信,2021,23(22):112-113.
[3] 李優.廣播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沖擊[J].新聞傳播,2021(21):110-111.
[4] 李馨瑤.論融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的堅守與創新[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8):212-214.
[5] 黃春平.融媒體時代廣播播音員主持人應對策略[J].視聽, 2019(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