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要以鼓勵引導為主,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傳統激勵方式單一,不能全面呈現激勵內容,不利于引導和教育小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筆者結合小學生的特點,設置獎章激勵評價機制,將獎章激勵評價機制與小學生的德育活動相結合,用獎章調動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小學德育工作成效。
關鍵詞:獎章;激勵評價機制;小學德育
作者簡介:謝麗艾(1978—),女,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陸川中學附屬小學。
以往的小學德育激勵評價機制用空洞的分數去評價學生,缺乏教育實效,同時教師和年級的更換導致德育評價沒有持續跟蹤,激勵難以持久。獎章可以展現獎勵內容,讓學生能了解自己在哪一方面進步了,也能了解周圍的同學在哪一方面獲得了進步,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缺失哪一方面的獎章,力爭獲得更多的獎章,鞭策自己變得更優秀。獎章可以是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教師根據不同的德育內容設計不同顏色的獎章,制訂每種顏色獎章的激勵評價機制,將獎章激勵評價機制融入小學德育工作的全過程,致力于培養尚美、求真、向善、人格健全的新時代少年[1]。
一、七彩獎章的內涵
德育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先思考和明確立什么德,樹什么人,以此作為德育評價的起點,完善評價體系。因此,教師需要明確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和內容,著力于學校“愛、健、和、行、思、恒、信”七彩陽光德育體系,創設“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彩獎章激勵評價機制。紅色獎章激勵愛黨、愛國、愛校、愛家;橙色獎章激勵健康自信、積極向上;黃色獎章激勵和諧友善、安全衛生;綠色獎章激勵熱愛生命、自然環保;青色獎章激勵善于思考、勇于創新;藍色獎章激勵博愛包容、多元發展;紫色獎章激勵誠信擔當、服務社會。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爭取獎章,讓學生融入小學德育工作中,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二、獎章激勵評價機制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的實踐對策
(一)獎勵紅色獎章,激勵學生愛黨愛國
愛國主義教育是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其中包括愛國情感激發、愛國知識教育、愛國行為引導等內容。教師要加強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小學德育工作中,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感、愛國行為。紅色獎章象征著紅色基因、愛黨愛國,教師利用各種教育契機,開展紅色主題的爭章活動,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感。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可通過獎勵紅色獎章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黨史、國家英雄和模范人物事跡,增強其愛國情感,提高德育成效。
例如,教師制訂整個學期的愛國主義活動計劃,構建初步活動框架,將主題拆分為愛黨愛國活動和活潑團結活動。愛黨愛國活動包含四個小活動:紅星書吧、紅色傳說主題文化長廊、黨史學習教育、“祭英烈,學黨史,跟黨走——爭做紅色少年”。活潑團結活動包含兩個小活動:祖國華誕慶祝活動、國防教育成果匯報展演。在紅星書吧、紅色傳說主題文化長廊中陳列關于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的書籍、照片,鼓勵學生閱讀紅色經典讀物,并寫下讀書心得,加深學生對中國革命與建設成就的認知。在祖國華誕慶祝活動和國防教育成果匯報展演活動中,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參與,共同協作,完成活動,激發學生愛國的樸素情感。教師制作一個小卡片,在卡片上記錄參與活動的學生的名字、表現、參與活動次數、積分。每次參與活動取得成果或表現良好,則在卡片上記2分。在活動結束之后,若學生的卡片積分滿100分,就可以兌換一枚紅色獎章。教師在升國旗儀式上舉行紅色獎章頒章儀式,讓獲得紅色獎章的學生了解到紅色獎章是對自己愛黨愛國、活潑團結表現的肯定,提醒自己再接再厲,同時也激勵其他學生參與爭章活動,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校愛家的情感。
(二)獎勵橙色獎章,激勵學生健康積極
培養學生健康自信、積極向上的行為習慣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而橙色獎章象征著活力陽光,激勵學生爭做活潑開朗、體魄強健的好少年。對學生而言,擁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身心,不僅是學習生活的基本保障,還是勇敢面對學習和生活中各種挑戰的動力源泉。教師通過開展橙色獎章爭章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踴躍展現自己的才藝,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綜合實力[2]。教師以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作為爭章的主陣地,以校園活動為載體,春季舉辦讀書節、科技節,秋季舉辦藝術節、體育節,為每個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特長的平臺,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感,使其成為一個健康積極的良好少年,充分發揮獎章的激勵作用。
例如,教師根據橙色獎章評比項目和內容設計爭章活動,在每學期開展體操或健美操比賽,舉辦校歌歌唱比賽,運動會期間舉辦個人體育技能展示比賽,如武術、啦啦操、籃球等。在活動期間,教師制作爭章小檔案,向學生介紹橙色獎章評比體系、爭章辦法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并對學生的爭章表現進行評比。在活動期間,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活動成果,并將有關信息記錄在檔案中。教師根據爭章小檔案的內容,獎勵有體育鍛煉意識和行動、認真做好每次眼保健操和體操、具有良好體育運動興趣與技能、舉止文明、說話得體的學生,激勵學生健康自信;獎勵常懷感恩之心、為人誠實、積極對待挑戰和失敗、正確看待成績與自己、正確處理矛盾與情緒、學習和做事積極不拖延、作息有規律、習慣良好的學生,激勵學生積極向上。這樣一來,教師通過開展橙色獎章爭章活動,能讓學生逐漸成為健康向上的好少年,充分發揮獎章的激勵評價作用,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三)獎勵黃色獎章,激勵學生和諧友愛
和諧友善是學生遵紀守法的基本素養,安全衛生是學生必須養成的良好習慣,也是小學德育對學生著重培養的主要品質。黃色獎章象征著和諧發展,激勵學生養成和諧友善、安全衛生的品質,在小學德育工作中通過采用黃色獎章激勵評價機制,開展爭章活動,以“和諧友善、安全衛生”為主題,可以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團結友愛,講衛生、講文明,將德育工作推向縱深發展。
例如,教師開展以“和諧友善、安全衛生”為主題的爭章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小手牽小手”的形式,開展爭做小老師、互幫互學、衛生文明小標兵、安全在我心等系列活動,創建和諧校園。教師向學生講解黃色獎章評比細則:在和諧友善方面,獎勵樂于助人、愛護公物、與人友好相處、尊敬長輩、使用文明用語和基本禮節的學生;在安全衛生方面,獎勵不玩危險物品、遵守各項交通規則、做到防溺水“六不準”、主動維護環境衛生、主動承擔班級清潔任務或參與各類清潔衛生活動、注重個人衛生且做好各種疾病防控措施的學生。在活動期間,學生滿足或達到和諧友善、安全衛生兩個方面的所有要求,則獎勵一枚黃色獎章。
(四)獎勵綠色獎章,激勵學生保護環境
我國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致力于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這是每個中國人的義務。若想落實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就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也成為小學德育工作的重點內容。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要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激勵其從生活點滴做起,養成綠色生活習慣。綠色獎章象征著自然環保、熱愛生命,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綠色獎章激勵評價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參與綠色環保活動,養成愛護生命、愛護大自然的良好行為,實現德育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開展節約用水、保護野生動物、垃圾分類、自我保護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稀缺、野生動物瀕危的現狀、垃圾分類方法及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意義,使其學會尊重、珍愛和保護生命,引導學生懂得敬愛大自然、保護環境。同時每個月開展救助流浪動物、清潔街道、社區垃圾分類、植樹等爭章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圍繞“爭綠色獎章,做環保大使”主題活動,實行綠色獎章月授制,利用班會課時間頒章,并將獲得綠色獎章的學生名字公布在班級“綠色環保伴我行”榮譽榜上,宣傳學生熱愛生命、保護環境的事跡,激勵其他學生學習和繼續努力,向著綠色獎章邁進。這樣一來,在開展培育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品質的德育工作中,通過采用綠色獎章激勵評價機制,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關愛、幫助他人,珍愛生命,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養成節儉、環保的良好習慣,進而提高德育成效。
(五)獎勵青色獎章,激勵學生創新思考
創新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品質,教師在德育工作中要重視對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掘,激發其創新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創新,實現創新品質的培養。青色獎章具有激勵學生勇于創新、善于思考的作用,教師以“勇于創新、善于思考”為主題,開展科技創新實踐的爭章活動,激勵學生成為追求上進、熱愛探究的人才。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通過青色獎章激勵評價機制,可以引導學生爭當“科技創新小達人”,培養其勤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品質。
例如,教師結合學科知識的學習與拓展,開展未來生活、未來資源利用、人與地球等相關問題的探究活動,根據問題設計實踐調查,要求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查找資料、實地調研、與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并撰寫一份調查報告,增強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校園文化周或者科技月中,開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和展示活動、科幻畫活動、機器人設計競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對積極參與學校各種活動、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學以致用能力強、熱愛開拓新知識、熱衷科技創新、成績優秀的學生獎勵青色獎章,肯定學生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品質。
(六)獎勵藍色獎章,激勵學生博愛感恩
培養學生博愛感恩的道德品質是加強校園文明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也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推動素質教育的需要。教師可將藍色獎章獎勵給博愛包容、多元發展的學生。教師以“博愛感恩、多元發展”為主題,開展感恩教育的爭章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讓學生懂得知恩圖報。在德育工作中,教師通過獎勵藍色獎章,引導學生在學校獻關心、在家里盡孝心、在社會獻愛心,依托學校、家庭和社會培養學生博愛感恩的品德,提高德育工作效率。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更能引導學生在家庭中幫助父母做家務,在社會上關愛弱勢群體,向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弱勢群體提供幫助或捐贈物資。
爭章活動從實際生活出發,多方結合,讓家長及時了解德育工作要求和爭章激勵方法,使其配合學生爭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爭章,充分調動學生爭章的積極性。此外,爭章還可以與課堂教學結合,藍色獎章爭章評比細則中的很多技能與學科有關,例如歌唱比賽與音樂學科有關、畫畫比賽與美術學科有關、田徑比賽與體育學科有關等,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指導學生學習相關技能,幫助學生爭章。以“博愛感恩”為主題的爭章活動包含關愛空巢老人、我是小家長、我是綠色守衛者三個小活動;以“多元發展”為主題的爭章活動包含歌唱比賽、畫畫比賽、書法展示、朗誦比賽、體育技能比賽五個小活動。開展爭章活動期間,教師制作《爭章活動手冊》,并開辟寄語勉勵專欄,分別為“老師想對你說”“父母想對你說”“同學想對你說”,教師、父母、同學根據實際情況給予評價和勉勵,用飽含真摯情感的寄語激發學生博愛感恩的良好品德,調動學生多元化發展的積極性。根據學生在爭章活動中的表現,對關懷弱勢群體、樂于助人、有愛心、在多個領域有特長的學生獎勵藍色獎章,這樣可以激勵學生在往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爭做博愛包容、多元發展的少年,提高學校德育工作開展成效。
(七)獎勵紫色獎章,激勵學生誠信擔當
誠信擔當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故而培養學生誠信擔當的品質是小學德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教師開展誠實守信教育活動,營造講誠信的校園氛圍,推動校園誠信文化建設,將學校德育工作引向深處。若想有效營造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和促進誠信校園文化建設,就需要教師在誠實守信教育活動中引入獎章激勵評價機制。紫色獎章象征著誠信擔當,通過開展誠實守信、服務社會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爭章活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使文明誠信走進學生的心靈,激勵其成為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例如,教師召開“誠信是金”主題班會,結合《小學生守則》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進行文明誠信的認知教育,對比學生的實際行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否相符,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寫一份思想報告。同時,舉辦“誠信之約”牽手活動,在學習生活中找到文明誠信典型,以此作為榜樣,向誠信榜樣學習,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在活動結束后,對認真遵守校紀校規、按時完成作業、上課認真學習、考試不作弊、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按時完成值日工作、拾金不昧的學生獎勵紫色獎章,激勵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誠實守信。
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巧用七彩獎章激勵評價機制,打造學校特有的“七彩陽光教育”,激勵學生爭做最好的自己,多元化評價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表現,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德育工作深入發展,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孫曉燕.以獎章激勵 促行規養成:一年級“先修章”獎章活動的實踐模式與策略研究[J].教師,2015(3):13-15.
段向蕓.獎章指引“E”路同行:聽障隊員和紅領巾獎章的故事[J].少先隊活動,2022(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