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變革以及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推進對學校的音樂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音樂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聲樂素質和協作能力為基礎,帶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藝術課程,著重凸顯藝術的表現形式,但還需進一步明確學生的主體性,營造出和諧、積極的氛圍,培養并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體驗式教學從本質上來講是教師在理論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挖掘課程中的重難點知識以及有價值的信息,領悟知識的內涵,并用一系列實踐活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知情合一的教學活動。文章從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展開分析,探究了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原則,提出了體驗式教學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體驗式教學
作者簡介:李珺(1995—),女,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學。
音樂發自人的內心,是情感的藝術,它比其他藝術更直接地傳達情感。對小學生而言,每一節音樂課都是一次積極的感受,小學生只有投入音樂教學活動中,充分地感受、探索、認識,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小學音樂課的特點和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課堂活動的音樂性、文化性、審美性,逐步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在音樂體驗活動中實現情感共鳴。
一、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的特點
體驗式教學是指教師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實踐活動或進行具體個案的剖析,讓學生在人生情感、行動、事件和決策的體察中,學會運用一些技巧、謀略,逐步培養能力和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人生情感、心態、價值觀的過程。體驗式教學的關鍵是指導學生進行感受與反思。感受是指對知識點的掌握與情感共鳴,反思是構建和深化。體驗式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一)親歷性
親歷性是體驗式教學的本質特點。親歷性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具體層面的親身經歷,二是心靈層面的親身經歷。具體層面的親身經歷是指主體人物經過實踐行動親自經歷了某一件事情,如小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分為主體角色與客體角色[1]。心靈層面的親身經歷是指對別人的移情性認識、對自己經驗的總結以及反思。體驗式教學倡導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并利用自己的感受和經歷來建構對音樂的認知。
(二)個人性
不同主體之間有著各種情感差異,其主體性程度也不一,由于認識對象有所不同,主體對于事情的認識也有所不同,因而對其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主體也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經歷,獲得截然不同的理解,從而產生截然不同的情感。但個人性的情感是可以共享的。正是由于主體的情感具有差異性,個體間才有了信息溝通與共享情感的必要與機會[2]。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通過交流與溝通能夠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緘默性
感受是主觀的親歷,意味著主體在場。對于主體不在場的情況來說,某些成分是能夠言說的,有的卻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這就是所謂的“緘默性認識”。審美感受就是這樣,當主體在欣賞與享受音樂之美時,伴隨著緊張激烈的內心活動、豐富多彩的想象、激情歡快的情感,所帶來的將是深刻的、活生生的、令人陶醉癡迷而又無法言語的獨特的內心體驗。
(四)交互性
在體驗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是經由課堂中的互動、交談、理解而形成的交互關系。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主要幫助者。及時找出學生的問題,并提供合理的幫助,是教師最關鍵的教育基本功。而體驗式教學注重教師幫助學生的方式,也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關注的根本點是如何協助小學生完成體驗式的教學任務,看學生學沒學會,以及是如何學會的。
二、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教學的應用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要想在音樂課堂上發揮體驗式教學的作用,就必須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小學生受到年齡和認知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加之他們大多數在音樂方面沒有受到過系統的訓練,所以他們的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確保自己所設計的課程方案適合學生的學習狀況,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寓教于樂原則
體驗式學習為寓教于樂的探究開拓了新的思路。“樂”不是由教師單方面產生樂,而是班級學生自主感覺到樂。寓教于樂中的“樂”字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教師將科學知識滲透到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中,并盡力讓整個教學過程像娛樂那樣吸引學生;二是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從被動掌握知識轉變為自主學會知識,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并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3]。為了創造人性化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師應該堅持寓教于樂的原則,根據小學生的身體發育特征,利用各類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進入高效的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豐富自己的音樂教學形式,融入相應的音樂游戲,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小學音樂課堂中體驗式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建設優質的體驗環境
建設優質的音樂體驗環境是小學音樂課堂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前提。優質的體驗環境可以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音樂知識的興趣,為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例如,在教學“快樂的一天”這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快樂的一天》的MV,引導學生在觀看音樂MV的同時體會其中所傳達的情感,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4]。
(二)開展自主探究模式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開展自主探究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之后,還要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使不同的教學方式實現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教師研究、制訂自主探究學習方案時必須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在開展《讓我們蕩起雙槳》的學唱教學時,考慮到這首歌曲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對它的熟悉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感。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音樂預習任務,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式預習流程中,感受樂曲所抒發的情感,提高學生對樂曲的欣賞能力。
(三)創設多元音樂情境
所謂創設音樂情境,是指針對歌曲的創作背景、風格類型有針對性地創設多元化的情境與氣氛環境,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以此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促使其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提升課堂活動參與度。這一教學方法和課程理念是傳統教育無可比擬的,既可以給予小學生更多的情感感受,調動其興趣,又可以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的探索意識、創造力、音樂素養。例如,在“動物說話”這一音樂課題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創設出具體的音樂情境,在小樹林、公園這些地方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模擬不同的小動物。同時,教師也應當在課前創設一定的故事情境,并采用游戲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寓教于樂,活躍課堂氣氛,有助于學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和學習技巧,弄清重難點知識。
(四)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花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完成課本知識點的介紹,而學生大多只是被動地學習音樂技巧。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少有學生重視音樂課,也沒有興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學習效率無法得到保障。因此,教師應開展分組體驗式教學,讓一組學生開展探究式合作學習,而另一組學生則進行任務導向式學習。在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能得到有效激發,學習積極性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同時,還能有效避免學生由于長時間學習音樂而產生審美疲勞,豐富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
(五)開展專項聲音訓練
教師開展專項聲音訓練可以使小學生感受到歌聲的美,并正確地掌握音樂內涵。學校聲樂教師要指導學生一字一句地了解歌詞的含義,以確保吐字清晰與讀音正確,這樣在合唱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把音樂的思想與情感形象地表達出來,而唱出的曲子也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合唱練習的時候,可以借助動漫使學生感受音樂所傳達的情感。比如,當學生演唱《小青蛙找家》這首歌曲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小青蛙找家》這一片段的動漫,使他們更加精準地抓住音樂所傳達的情感,這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在開展專項聲音訓練時,音樂教師還應該耐心地指導學生,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準,使整個演奏的效果變得更好。
(六)開展音樂實踐活動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小學生能夠用于學習音樂的時間十分有限,因為大多數學校設置的音樂課程的課時不多,學生無法通過短暫的學習時間掌握音樂的內涵[5]。基于此,音樂教師可以適當地把音樂課程延伸至學生的業余時間,利用學生的閑暇時間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如組織與音樂有關的競賽活動,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并培養他們的音樂審美。例如,在開展“我愛我的家鄉”這一音樂實踐活動時,教師通過播放相關歌曲調動學生對故鄉、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教師也可立足于愛國、愛家鄉的基本主題開展豐富多樣的音樂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在聽歌曲的過程中,在頭腦里勾畫出故鄉的具體景象。教師也可按照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都可以運用自己喜歡的音樂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鄉,引起其他同學的情感共鳴。教師通過課內、課外的相關活動與競賽,讓學生充分體驗不同音樂所帶來的藝術享受,這樣能讓學生對藝術有更高的追求。
結語
音樂課堂必須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知,如果教師沒有在教學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充分融入音樂元素,就無法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這帶動了學校音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往以學唱歌為主的音樂教學方式逐漸朝著“感受和體驗”這一模式轉化。音樂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要善于運用各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更加深入的感知。音樂教師還要繼續研究體驗式教學應用原則和應用策略,根據每學期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開展好相關的教學活動與實踐活動,這樣音樂教學的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學生也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進而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馬莉.“互聯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21(27):93-94.
陸曉玲.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學習的有效策略探究[J].兒童音樂,2021(1):74-75,79.
徐惠琴.中小學音樂課堂“體驗式學習”的實踐策略(上)[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0(9):3-6.
杜陸偉.融通多元體驗,感受音樂之美:淺議“通感體驗”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J].教育觀察,2020,9(3):139-140.
柯小斌.基于體驗活動的音樂課堂教學創新研究:中西結合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七法十三類”[J].中國音樂教育,2020(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