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批注式閱讀指的是通過文字或符號對閱讀過程中需要記錄的地方進行標注,從而輔助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初中語文學習強度大,所需記憶和掌握的知識點非常多,而運用批注式閱讀能夠幫助初中生篩選出重難點,從而高效地進行復習。文章分析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發展歷史及現狀,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進行闡釋,并對批注式閱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實際運用進行研究,以便對初中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初中語文;教學
作者簡介:關彩虹(1980—),女,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第三中學。
批注式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1],在中小學語文課堂中應用十分廣泛,發揮著重要的價值,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但總體上而言,部分教師對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存在為使用而使用的情況,沒有充分發揮批注式閱讀的教學效果,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
批注式閱讀的優點在于能夠突出教學重難點,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吸收,能夠將課文中難以記憶的地方進行及時的標注,方便課后復習記憶。而動筆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夠將學生自己的想法融入教學過程中,從而為學生的主觀想法提供一個表達的渠道。批注式閱讀的缺點在于教師平時如果不加以指導,許多學生的批注很難得到及時的反饋,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得不到修改意見,很難真正意義上引導學生正確地做出批注,所以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求進行科學的運用。
一、批注式閱讀的發展歷史及教學現狀
(一)批注式閱讀的發展歷史
批注式閱讀自古有之,由于文獻資料的缺失,目前在學界關于古代評點學的出現時間并沒有準確的界定,一般公認評點學出現的時間為唐宋晚期?!霸u”的意思是評論,“點”的意思是圈點勾畫,即對作品內容寫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是觀點。
到了唐代,評點進一步推廣,丹陽進士殷璠在閱讀《河岳英靈集》的時候,對入選書中的各家詩歌做了簡要的評論批注,語言簡潔精辟。
到了宋代,民間文學藝術進一步興起,人們開始熱衷于戲曲與文學小說,因此這一時期除了給詩、詞、散文評點,還出現了對小說、戲曲的評點。而關于文學批評的理論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謝枋提出了“初要大膽,終要心小”等具體的評點方法。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文學批評的不斷發展繁榮,評點也隨之發展為一種社會風氣。到了清代,評點更是發展到頂峰,不斷有學者對各種文學作品進行評點。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脂硯齋評點的《紅樓夢》抄本系統《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其對原著中沒有的內容進行了補充,通過評點的方式參與創作,使這本文學著作變得更加豐滿充實。而這一抄本系統也成為“紅學”的基礎。
古代很多評點家在評點過程中運用的評點方法以及評點語言都是我們在進行批注式閱讀教學時的重要資源,對于教師指導批注式閱讀和學生寫作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現狀
批注式閱讀教學最早由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孫立權老師提出,距今已有十幾年。在這段時間里,批注式閱讀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得到了教育界的很多學者以及一線教師的認同,有不少教師將這一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筆者在閱讀一些關于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研究成果,以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后,發現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開展存在一些困難與挑戰。
一方面,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落后。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閱讀,但還是只停留在對字、詞、句的簡單批注上,認為給不認識的字加上拼音,給不理解的詞語寫上注釋,給一些上課時講的語句寫上筆記就完成了批注式閱讀教學的任務。其實不然,批注式閱讀教學提出的初衷是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與文本溝通的橋梁。
另一方面,學生還沒有養成批注式閱讀的習慣,缺乏批注式閱讀的觀念,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奏,面對教學中各種各樣的信息,無法準確地抓住關鍵的信息進行批注。比如,筆者在講授曹操的《觀滄海》時提出問題:“這首詩歌屬于什么題材?”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學生說這是敘事詩,因為詩歌里寫了“東臨碣石,以觀滄?!薄扒镲L蕭瑟,洪波涌起”,這些都是對事情的描寫,所以它是敘事詩。更有甚者,對詩歌題材和詩歌風格都分不清,回答這首詩歌屬于雄厚大氣的詩歌。這些都是學生閱讀能力缺失的具體表現。
總之,批注式閱讀雖然在我國已經有了十幾年時間的發展,但在中小學課堂中,學生自行添加批注的具體效果還不是特別理想,引起的重視程度也不夠,這是目前批注式閱讀推廣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二、批注式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新課標的實施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課標指的是國家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來設定的課程標準,其明確了課內閱讀的方向,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能力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2]。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新課標來制訂相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從而達到相應的培養目標,使學生獲得相應的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這充分說明了初中語文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重視閱讀,還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獨立思考,并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從新課標中我們可以看出死記硬背早已不再提倡,而是提倡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這就要求批注式閱讀教學不能只是把文中的注音、需要背記的重點標記出來而已,還應該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的看法與見解標注出來,從而達到個性化培養的目標,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使用批注式閱讀方法來進行課文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力[3]。在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章寫得十分優美及精彩,具有濃厚的文學底蘊,包括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色彩美、思想美、文體形式美等,學生把對這些美的感受寫下來,就會更加喜愛閱讀文章,從而激發閱讀興趣。如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板塊中的詩詞《秋詞》《夜雨寄北》等,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統一性以及文化地域之遼闊,其中的詩句非常優美,采用四句一韻的用韻方式,讓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學生把對詩詞美的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能夠知道這首詩詞為什么美,也能夠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提升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三)通過批注式閱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批注式閱讀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的是善于利用學習方法完成知識學習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學習能力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學習能力包含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理解力等多種能力。批注式閱讀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思維的活躍性,通過動筆做批注,使自己更加投入到閱讀當中,從而提高自己對文章的注意力;對文章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關鍵詞等批注過程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文章進行批注,動筆寫過之后,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從而加強對文章的記憶;通過批注式閱讀,學生能夠對文章提出自己的觀點,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當文中有晦澀難懂的文字表述時,批注式閱讀能夠把這種比較難懂的部分進行標注,從而使文章變得通俗易懂,學生閱讀起來更加方便,這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總之,批注式閱讀能夠有效地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在批注式閱讀中更為高效地掌握知識。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批注式閱讀的作用是十分廣泛的,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目標不再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是要培養更為全面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比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為重要。
三、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
批注式閱讀根據層次來進行劃分,可分為基礎感知、探究研討和拓展內化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分別對應三種不同的學習內容,能夠較為全面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一)基礎感知
基礎感知式的批注包括基礎式批注和感受式批注?;A式批注指的是通過批注加強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包括文章中的重點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內容繁多,如果不加以整理歸類,學生便很難消化,所以筆者要求學生對此進行批注,并整理在筆記本上,方便日后復習。如在《天凈沙·秋思》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要求學生采用基礎式批注把其中的重點詞“昏鴉”“斷腸”等標記出來,并把釋義和用法標注在詞的下面。
在人教版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對于較為難懂的文字編者往往都采用注解的方式在文章下方進行了解釋,這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意。但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情況都有所區別,比如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其中許多注解對他們而言很容易理解;而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對課文下方的注解則需要花更多時間閱讀,并對其進行補充,這種注解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批注式閱讀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課文下方的注解形成個性化的改編,更加符合學生自己的學習習慣與需求。此外,教師讓學生在課后對本堂課所學的基礎內容進行歸納與總結,并把不足之處以及還沒有熟練掌握的知識及時記錄下來,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二)探究研討
探究研討式的批注包括點評式批注、疑問式批注和方法式批注。點評式批注指的是通過批注對文章進行思考,發表自己對文章的看法。疑問式批注可以把自己對于課文有疑問和難以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便于課上解決。方法式批注則是將其中的寫作方法標注出來,以便日后分析和運用。比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篇課文,其中重要的思想是愛國主義思想,筆者便要求學生通過點評式閱讀對“文章的愛國之情是如何體現的”進行評論,如全文的最后一句“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去取得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作者為何發出這樣的感慨?教師給學生提供思路,便于引發學生之間的討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問答,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思想都有了較深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勇于通過批注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在課堂上營造探究研討的氣氛。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也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拓展內化
拓展內化式的批注主要包括聯想式批注和仿寫式批注。聯想式批注主要是指對課文展開聯想,通過批注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樣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造力,教師也能夠從學生所做的批注中了解到學生的想法以及學生對于文章是如何理解的。仿寫式批注能夠讓學生掌握文章好詞好句的精妙之處,把課文中優秀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模仿其中佳句的寫法,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如在《海燕》這一課中有許多精彩的句子,如“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能夠引發人們對大海進行遐想。筆者要求學生借鑒文本中的擬人手法,寫一段文字來描繪景色,如“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沖向高空,去迎接那雷聲”把自然景象擬人化,這能夠使學生在批注的過程中進一步消化文章的內容,從而內化為自己能夠運用的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批注式閱讀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批注式閱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不同的批注也對應著不同的教學需求。批注式閱讀能夠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文章中的知識點,突出重點難點;通過批注學生能夠對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也能夠吸收文中經典的寫法,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而且批注式閱讀對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都有較大的幫助。整體上而言,進行批注能夠全面而有效地提升閱讀學習效率,但就目前而言,批注式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我們應該進一步分析研究其用法,使批注式閱讀能夠更好地為初中語文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陳小琴.批注:撬動閱讀對話的支點[J].華夏教師,2019(19):41-42.
尹廣會.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21):67.
黃珍.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求知導刊,2016(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