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是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習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掌握語言工具,并依托最近發展區,理清行文思路,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習作支架,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保障,使之學會運用支架來儲備不同形式的素材,不斷豐富認知。文章立足習作支架的理論內容以及應用價值,分析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深入研究寫作支架的應用策略,旨在促進小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支架;應用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為廣西教育科學規劃2021年度自籌經費一般課題(C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習作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21C707),批準文號:桂教科學[2021]1號。
作者簡介:王炳全(1975—),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北區中里鄉龍山小學。
小學習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針對小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專家和學者提出了“習作支架”理念。該理念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指導,幫助其克服習作困難。從理論意義角度分析,習作支架的應用能夠為后續研究提供落腳點,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行動指南。從教學實踐角度分析,習作支架的應用能夠改善學生的習作方式,促進其語文素養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重視習作支架的應用,積極探索高質量的習作教學方法。
一、習作支架
(一)理論內容
習作支架是學習支架的一種形式,具體是指維果斯基社會與文化學說中的“腳手架”?!白罱l展區理論”是維果斯基的教育研究成果,其認為學生的發展水平有現在和發展兩種,二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而習作支架是以建構主義教學發展論為基礎,由教師幫助學生搭建學習的框架,滿足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發展需要,通過支架將管理學習的任務轉移給學生,在撤去支架后,讓學生理解、吸收、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
(二)應用價值
相關理論研究結果顯示,習作支架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部分學生容易形成固化思維,很難從不同的角度來描寫人物、事件,這不利于其習作水平的提升。而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形式的習作支架,指明寫作文的基本方向,能讓學生充分把握各項要素,明晰和完善自己的創作思路,巧妙運用不同的手法來進行敘述,不斷提升作文質量,同時打磨自己的習作技巧,掌握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在不斷實踐中,提高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二、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有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能夠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語文教師沒有注重運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講解理論知識,只是單純地向學生傳輸作文的寫作注意事項和文章結構等知識,設置較多的“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的思維,導致學生缺乏寫作興趣,在長時間的被動學習中,難以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二)作文構思存在障礙
作文的構思是習作的第一步,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訓練來找準寫作的主要方向,構思作文結構,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然而,在引導學生構思的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深入引導學生去體驗、觀察、分析,而是選擇讓學生直接敘述,導致學生在構思時存在不同的障礙,很難根據實際要求來進行寫作,也很難養成良好的作文構思習慣。
(三)語言表達含糊不清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合理的語言來描述事件、刻畫人物,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素養提升,使之可以寫出一篇極具文采的作文。但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語言素養的培養,喜歡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記背大量的修辭手法知識,卻不傳授語言表達的技巧,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含糊不清,很難在作文中清楚地闡述觀點,也無法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四)習作評價方式單一
對作文進行評價是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和診斷學情的重要途徑。在評價習作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文的實際情況,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作習慣。同時,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評價,明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完善自己的作文,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語文學習水平。但有些教師不注重創新習作評價方式,甚至僅直接給出作文分數,導致學生很難從評價中獲得有用信息,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和質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支架的應用策略
(一)情境支架,使習作教學趣味化
學習動機驅動習作行為,傳統的習作教學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是因為學生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應通過情境支架,使習作教學趣味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其對學習充滿期待和向往,讓習作成為學生自我綻放、滿足內需的過程。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習作興趣的情境,靈活應用情境支架提高習作教學的趣味性,積極引導學生在內部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觀察、分析、實踐,使之能夠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我的心愛之物》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并運用不同的圖片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對自己心愛之物的思考,讓學生能夠通過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搜集與寫作對象相關的材料。在學生回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不同的書籍、花朵、美食、玩具等圖片,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題目,把握寫作重點,讓學生能夠快速回憶起自己喜歡的事物,提升習作教學的趣味性。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對習作題目“我的心愛之物”的理解,創設問題情境,提出有關習作重點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思考,明白寫作的具體要求,明確自己的論述角度,懂得從心愛之物的外觀、獲得過程、發生的故事等角度進行論述。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材料,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圍繞心愛之物的形狀、顏色、故事等進行探討和交流,并創設有助于學生寫作的教學情境,不斷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總結自己對選材的體會,設計“突破難點”教學環節,利用情境支架指導學生寫作文,使學生能夠按照正確的方式來描繪心愛之物的外觀,詳細介紹獲得過程,敘述自己與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故事,使作文更加生動具體。
(二)內容支架,使學生思維圖像化
教師要在把握學情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內容支架,可以利用圖表、影像等,幫助學生科學地進行選材、構思、表達,使學生的思維圖像化,讓其能夠高效地進行寫作。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圖文資料,引導學生科學地選材,提出有關寫作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能夠進行全面的構思。同時,教師還可適當運用影像資料幫助學生把握細節,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交流,從而充分發揮內容支架的優勢,激活學生的習作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習作:他____了》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圖表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在橫線處填寫恰當的詞語,并根據所填詞語來推理事件,完成選題準備。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呈現思維導圖,將圖表支架可視化,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作文的構思與選材過程,使學生的思維圖像化,為后續的寫作和言語表達做好充分的準備。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支架來降低寫作的難度,提出有關人物動作、形態、情緒的問題,讓學生回憶自己見過的人,思考如何描寫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反應等,并出示范文,引導學生了解寫作方法。同時,教師要與學生互動交流,引導學生科學地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素材進行創作,并列出寫作提綱,促進自己的思維圖像化,從而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習作要求,逐段進行寫作,清楚地介紹相關事件的前因后果,并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借鑒和討論,圍繞習作中的普遍性問題進行總結。此外,教師還可播放不同的人物傳記影片資料,利用影像支架來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直觀感受來完善、修改作文,使之能夠學會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技巧,從而提高作文質量。
(三)表達支架,使學生語言形象化
傳授學生寫作方法,可以讓學生掌握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技巧,進而豐富自我言語圖式,掌握全新的寫作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應運用表達支架指導學生欣賞例文,利用提示支架幫助學生積累素材,使學生的語言形象化、具體化。這既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升,又可以幫助其提高作文的文采。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課內外的優秀文章為范例,引導學生借鑒其中的經典段式,發現寫作的秘訣,同時提示學生搜集和整理相關素材,幫助其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習作:學寫倡議書》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要圍繞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出示有不同的環境問題的圖片,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環保經驗,并帶領學生從課文和例文中總結表達技巧,讓學生對環境保護有初步的認識,形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對倡議書也有全方位的了解,懂得在書寫倡議書時要寫清楚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重點圍繞解決辦法進行探討。然后,為了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例文和課文的過程中積累不同的寫作素材,運用例文支架和提示支架幫助學生搜集不同的環境保護資料,這樣既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又可以為倡議書的撰寫奠定良好基礎。教師也可以合理引發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思考不環?,F象出現的原因,并針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觀點進行辯論,使學生能夠明確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在撰寫倡議書的過程中具體表明觀點。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展示格式正確的倡議書模板并進行巡視,引導學生明確倡議書的書寫格式,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寫作技巧。最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才藝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倡議書進行演講,發揮表達支架的優勢,使學生的語言更形象化,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其能夠積累豐富的寫作經驗,提高語言素養。
(四)評價支架,使習作評價細致化
評價支架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表格和解釋。教師通過運用評價支架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自我診斷,能夠使寫作評價細致化,增強學生的學習反思意識,使其根據教師給出的評價來補正文章,從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學生的作文,通過表格分解習作要求,讓學生明確相關標準,再從題目、內容、結構、語言等角度入手解釋評判標準,科學指導學生修改,提出詳細的學習要求,幫助學生明確后續的學習方向。
例如,在講解部編版小學語文《習作:家鄉的風俗》這部分內容時,首先,教師要以開展風俗介紹活動的方式,鼓勵學生介紹自己參加過的一種風俗活動,結合學生的表述用詞和感受,制訂習作評價標準表,讓學生能夠在評價支架的幫助下,把握民風民俗類作文的寫作重點,從民俗活動的過程、趣事、情感等角度入手進行寫作。然后,針對學生的作文,教師要進行全方位的點評,在評價標準表中,注重對學生作文的細節、結構、情感表達等進行細致的點評,使習作評價細致化、具體化,讓學生明確自己作文的優缺點。最后,教師應當利用教學評價的診斷、總結功能,在點評作文的過程中,應用解釋支架來審改學生的作文內容、結構、語言等,側重解釋風俗活動帶來的直觀感受和深遠影響,讓學生能夠在明確習作內容重點的同時,對照自己的作文來反思寫作效果,找出作文中仍需完善之處,并根據教師的建議進行修正。在評價支架的幫助下,學生能夠抓住風俗的主要特點以及情感元素進行寫作,同時根據教師的指導,學會取長補短,運用所掌握的作文技巧來描述風俗,表達自己對家鄉的自豪與熱愛之情。
結語
作文并非臆想而成,需要學生用心打磨詞語,斟酌語句,精心構思結構。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從語文要素中提煉習作主題,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寫作,展現行文亮點,從而提高自身的創作水平和文化素養。為學生提供習作支架,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寫作,讓其豐富自身的語言認知體系,最終實現語文素養發展和習作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唐詩英.小學語文高年級習作教學實施建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178.
王樹林.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4):250.
魏雪峰,楊帆,石軒,等.協作思維導圖策略促進小學生習作的行動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0,30(6):47-54.
李小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