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文閱讀基于一定的相關性將多種文本有機組合,實現優化閱讀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促進學生思維進階,是一種結構化閱讀模式,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路徑。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用群文閱讀時,應提煉主線,有機組合文章,構建“1+X”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創新教法,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群文閱讀;閱讀能力;路徑
作者簡介:何海正(1975—),男,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麻尼寺溝鄉唐尕中心小學。
閱讀是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路徑之一。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較好的發展。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閱讀教學主要以單篇教學的形式展開,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發展。而群文閱讀改變了傳統語文教學方式,提煉出一個或多個議題,將多個文本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結構化文本體系,以此在多文本閱讀過程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實踐中探索群文閱讀的有效應用路徑,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一、群文閱讀在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的多重價值
(一)優化閱讀教學環境
閱讀教學環境對學生的閱讀具有重要的影響,但在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下,語文閱讀教學環境相對封閉,以課堂教學為主,相當一部分的教師采用單一化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不利于激活學生的學習潛能,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而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形成了跨文本閱讀教學,使得教學環境更加開放,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二)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群文閱讀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文本數量大幅度增加。學生可以先通過閱讀課內文本積累知識,學習閱讀方法和閱讀策略,再借助課外閱讀達到消化知識的目的。在廣泛的閱讀學習活動中,學生的閱讀積累更加深厚,閱讀體驗不斷豐富。這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其在海量的閱讀學習中提高閱讀能力。
(三)促進學生思維進階
單篇閱讀具有局限性,對學生思維的發散會造成一定阻礙,進而制約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群文閱讀將多種文本有機組合起來,形成結構化的文本體系,在群文閱讀實施過程中,為了理解文本之間的關聯性與邏輯性,學生需要調動思維,開展跨文本閱讀活動。在這樣豐富的思維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等能得到有效的拓展,從而促進其思維進階,為其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支持。
(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優化。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按照傳統單篇教學思路,而是采用“1+X”的閱讀模式,即選擇一篇具有典型意義的中心文本作為支架,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再從中心文本向其他文本遷移,開展關聯性閱讀和比較閱讀。這能使學生有效借助中心文本搭建的支架,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積累的閱讀經驗等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二、群文閱讀的具體應用策略
(一)提煉主線,有機組合群文
群文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組建結構化文本體系,而要想實現文本結構化,教師需要深入解讀語文教材,提煉一條主線。目前,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要采用雙線編排形式,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編制特點,按照人文主題或者語文要素提煉主線。
人文主題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制的主線之一,它發揮主題統攝作用,按照一定的主題將多種文本有機組合起來。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教師可以以人文主題為主線,將多種文本有機組合起來,形成結構化的文本體系。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圍繞“自然之美”的主題,組合《觀潮》《走月亮》《現代詩二首》《繁星》這幾篇文章。在群文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抓住“自然之美”這個主題,搜集多篇相關的課外拓展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掌握這一主題文本的閱讀方法,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
教師也可以根據語文要素提煉主線,落實學生基本語文知識、基本方法、基本策略等訓練,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提高學生語文要素習得能力,讓閱讀教學更加有效。
如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包括《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這四篇文章都是神話故事,對此,教師可以抓住“神話故事”這一要素,引導學生基于群文閱讀了解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掌握神話故事的閱讀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辨別文體的意識,使學生較好地開展深入閱讀[2]。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深入解讀教材編制意圖,根據教材編制特點,靈活地選擇以人文主題或語文要素為主線,拒絕教條主義和思維固化,可以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有機結合這兩項內容,使群文閱讀材料更具有綜合性,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二)構建模式,形成“1+X”樣式
在提煉主線的任務完成后,教師可以基于群文閱讀體系中文本之間的關系,采用“1+X”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所謂的“1”是指中心文本,即能夠發揮統領作用、支架作用的文本。在選擇中心文本時,教師應基于群文體系綜合考慮,既要考慮單元教學目標,又要考慮文本個性化特點,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文本作為中心文本,確保中心文本能夠發揮支架作用,帶動群文體系中的其他文本。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精講精練,由中心文本向其他文本輻射,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話故事”為例,教師可以選擇《盤古開天地》為中心文本。這篇文章取材于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很強的親和力。從文本的主要內容來看,其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情節曲折動人,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選擇這篇神話故事作為中心文本具有典型意義。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明確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需要抓住的重點、閱讀的基本思路等,以精講精讀《盤古開天地》完成支架搭建任務,讓學生學會自主閱讀這一類型的文本[3]。
“X”是群文文本體系中的其他文本,對中心文本起著補充作用。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基于中心文本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開展跨文本閱讀,即讓學生運用學習中心文本的方法,去閱讀這一群文單元中的其他文本。組建“X”時,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的內部體系,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教學思維束縛,基于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需求,選擇“X”閱讀文本。除了課內的《精衛填海》《普羅米修斯》《女媧補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中外神話故事作品,如《古希臘神話故事》,以課外的優秀文本構成外層閱讀體系,以使學生更好地鞏固、吸收知識。教師通過豐富“X”文本體系內容,能夠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閱讀的機會,以此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1+X”群文閱讀體系中,中心文本和其他文本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中心文本是重點,是輻射點,其他文本是支撐,是對中心文本的深化,二者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4]。
(三)創新教法,深化閱讀體驗
由于群文閱讀跨度比較大,學生需要閱讀的文本較多,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專題探究、比較教學等方法,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1.專題探究法
專題探究法是指教師圍繞某一個知識點,如教學重點或者難點等,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探究學習的一種方法。它對于引發語文課堂的深度學習具有重要價值,能夠促進學生專項閱讀能力發展,實現專項突破,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
例如,在第一單元以“自然之美”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其中寫景的方法部分,提煉出“修辭在寫景中的運用”這一專題,要求學生從群文文本中找出運用修辭的句段,并先在小組內交流文章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不同的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發揮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不同的表達效果等。通過這樣的專題探究學習,學生會對修辭手法的實際應用方法產生深刻的認識,能較好地提升自身的賞析能力,為今后在寫景作文中運用修辭優化表達做好鋪墊[5]。
2.比較教學法
比較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方法,對于引領閱讀課堂走向深入具有重要價值。通過比較,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較好的發展。在群文學習中,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調動思維,從而深化閱讀理解,促進自身比較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在第一單元“自然之美”群文體系中,《現代詩二首》是現代詩,《觀潮》《走月亮》《繁星》則是散文。對此,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比較教學,探究散文和詩歌這兩種不同的文學樣式在表現自然之美時的異同之處。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對散文和現代詩兩種不同文體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其跨文體閱讀能力也得到較好的發展。
教師無論采用哪一種教學方法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都應與群文文本體系保持高度的匹配度,要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給學生創造自主閱讀的機會,不能落入俗套,要體現出靈活性和多樣性。
(四)重構環境,拓展閱讀時空
群文閱讀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重構教學,即突破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構建相對開放的群文閱讀環境,并從課內向課外拓展,為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例如,在“神話故事”群文閱讀教學中,配合教材內群文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中外神話故事閱讀活動,具體如下。
活動一:中外神話故事交流會。調動神話故事閱讀積累,選擇自己最喜歡或者最感興趣的神話故事,將故事生動地講述出來,并結合你的閱讀成果,說一說神話故事具有什么特點,并和大家分享你的閱讀感受或閱讀方法。
活動二:課本劇表演。小組推薦神話故事,并選擇最精彩的神話故事或者片段,表演課本劇。
活動三:模擬小作者。結合群文閱讀學習成果,試著自己寫一篇神話故事,最好能化用在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以及各種寫作手法。
這個環節借助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從群文靜態閱讀轉向動態閱讀,給學生創造學以致用的機會,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借助形式多樣的活動提高群文閱讀的實效性。學生要完成這些活動,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支持,這些活動又反過來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發展。
結語
總之,群文閱讀教學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深入解讀群文閱讀,并根據群文閱讀教學特點重構語文教學生態,積極探索適合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努力突破傳統的教學空間局限,給學生創造自主閱讀的機會,建立起與群文閱讀教學相匹配的閱讀教學生態,在形式多樣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成長。
[參考文獻]
徐小珍.群文閱讀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綜合版),2019(2):167.
吳蓮澤.“群文閱讀”與小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的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16):157.
馬麗.在群文閱讀中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19(10):72.
郭志明.簡而約 約而雅:評丁衛軍老師《詠梅組詩》群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20(2):31.
李鳳珍.新課改語境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分析[J].天津教育,2020(5):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