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博物館資源能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信息化和數字化,數字博物館中精美的圖片和視頻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結合自身已有認知,對古代歷史形成更深入的理解。數字化教學資源不但為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發展提供了新方向,還能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文章重點探討數字博物館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數字博物館;初中歷史;教學
作者簡介:石吉芬(1979—),女,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第八中學。
數字博物館資源能為初中歷史教學提供新的方向,教師若想更好地運用數字博物館資源,應主動提高自身的信息檢索能力,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為其提供科學合理的學習資源,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容。
一、數字博物館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
(一)不受時空限制,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
教師結合博物館資源開展歷史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到,教師要大力開發校外歷史課程資源,通過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但是,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初中歷史教師雖然認可博物館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但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部分教師并沒有將博物館資源應用起來。當前,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依舊以學生進行線下場館參觀為主,而部分學校由于地理位置限制或當地博物館資源的缺乏,更難將博物館資源融入初中歷史教學中。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博物館資源越來越多,其不但繼承了實體博物館的大量資源,還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多元化的方式為人們提供直觀的體驗。此外,傳統博物館受場地面積以及相關經費的影響,文物展出的規模受到限制,而數字博物館的問世使人們僅需通過訪問數字平臺就能夠獲取大量的展品信息。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數字博物館資源,可為學生展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文物,讓學生即使不進行線下參觀,也能看見博物館里珍貴的歷史文物,這豐富了教學資源,拓展了教學空間,能促進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此外,學生也可在課余時間利用手機或電腦隨時隨地瀏覽數字博物館,拓寬知識面。
(二)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從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來看,初中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待發展,其難以理解較抽象復雜的事物,且易對新鮮事物感興趣,較容易在興趣的驅使下進行學習。當前,部分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不高的原因之一是學生覺得教材中的歷史資料、文物年代久遠,難以在生活中找到對照和參考,因而難以形成深入的認識。對此,教師倘若只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展示文字資料或歷史圖片,則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歷史文化知識。而數字博物館資源既有豐富的實體文物圖像,也有3D立體圖片,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視角觀察歷史文物的樣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這種形象的教學資源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發展規律。
(三)具有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作用
線下博物館教學通常需要師生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場館,這一過程不但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并且在校外活動中,教師為了減少安全隱患,需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動向,從而難以高效地開展教學。此外,線下博物館由于展品數量有限,難以與教學內容實現全面對接。而通過數字博物館開展歷史教學,教師僅需要為學生搭建好數字博物館數據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需求瀏覽博物館里的歷史文物資料,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具有提高初中生歷史感知能力的作用
初中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知道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了解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還要幫助學生提高歷史感知能力。歷史感知能力是指學生可以根據某一歷史線索或相關歷史資料,通過分析、綜合、概括、比較等思維過程,運用時序與地域、原因與結果等歷史概念,對歷史事實進行理解和判斷。數字博物館的歷史資源通常以時間線為基礎,展示每一件歷史文物的歷史背景。學生利用數字博物館輔助學習,既能夠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又能夠在與他人的交流探討中提高歷史感知能力。
(五)促進教育公平
我國實體博物館的發展并不均衡,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就會顯現。數字博物館的出現彌補了不具備實體博物館資源教學條件的學校的不足,讓那些學校只需要接通網絡,就可以讓學生在線上參觀博物館,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數字博物館資源的條件
(一)學校要具備基本的硬件設施
由于數字博物館資源是以數字化形態呈現的,因此,學校需要搭建多媒體系統,如音響、屏幕以及掃描儀等設備,以能夠通過終端接收數字博物館的各項資源。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很多學校已具備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甚至部分學校還能夠通過虛擬現實設備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學習歷史。總的來說,學校若想在教學中應用數字博物館資源,需要準備基本的多媒體設備,讓教師可以為學生連接數字博物館數據庫,讓學生通過數字博物館進行學習。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為了提高數字化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當轉變傳統教學觀念,應基于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由于利用數字博物館資源需要教師事先導入相應數據庫,然后通過訪問數據庫的方式開展教學,所以,初中歷史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操作技術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使用技術。此外,教師還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與其他歷史教師共同探討更好地利用數字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的策略,以提高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數字博物館的資源具有不同的特點,教師若想保證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需在教學前科學地選擇適用于教學的博物館資源,而不僅是展現奇特的歷史文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忽視了教學的重點。
三、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數字博物館資源的策略
(一)打破教材的限制
傳統初中歷史教學以課本為主,教師偶爾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歷史圖片。將數字博物館資源引入歷史課堂教學后,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檢索、信息整合等為學生展示多種多樣的歷史圖片和影像資料,使學生深入學習相關歷史知識。以“盛唐氣象”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博物館向學生展示唐代各類精美的手工藝品文物,隨后向學生提問:“為什么我國在唐朝時期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陶器?”學生通過數字博物館中展示的文物,如唐三彩等,可以直觀地感受唐朝手工藝的高超水平,進而展開思考。
(二)結合多媒體技術
初中歷史教師在利用數字博物館資源開展教學的時候,還需要結合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調動視覺、聽覺進行認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以“古代兩河流域”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更加直觀地為學生展示兩河流域悠久的文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大洪水泥板的圖片,隨后利用互聯網尋找有關《吉爾伽美什史詩》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兩河流域的文明。
(三)創設教學情境
雖然數字博物館相比于傳統線下博物館擁有較強的教學靈活性,但是數字博物館資源依舊存在真實性不足的弱點。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教師應注意為學生創設相關的教學情景。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數字博物館中的絲綢之路主題展館,并播放相關的影視內容,創設相關的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四)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表現為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容易基于興趣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學習資源。以教學“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這一課為例,教師可利用相關紀念館的資源開展教學,利用其中生動有趣的圖文資料,讓學生體會中國革命的艱難歷程。
四、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數字博物館資源的案例分析
以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宋代經濟的發展”一課的教學為例,該課主要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展現宋代農業的發展,二是展現宋代手工業的情況,三是展現宋代商業貿易發展的情況。宋朝是我國古代南方農業高速發展的時期,由于新品種的引入和當時朝廷大力提倡提高農業產量,棉花、茶樹等經濟作物在南方地區得到推廣種植,進而推動了宋朝南方地區紡織業的發展。隨后,由于黃河、長江沿岸興建起了不少商業城市,都市之間的貿易活動從城市輻射到了鄉鎮。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結束后,學生應能清晰地認識到宋代時期我國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處于較高的水平,并由此產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一)教學設計
該課的教學目標,一是引導學生了解宋朝手工業、農業高速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原因,二是讓學生掌握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利用數字博物館資源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歷史圖片,運用具體的歷史故事使學生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遷的原因。
(二)課程講授
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搜索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有關《清明上河圖》的信息,并在教學中用PPT展示相關圖片,圈出重點事物,向同學提問,如圈出漕船通過汴河的景象,告知學生圖中圈出的船只運載了大量農作物,而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北宋時期的南方貨船上有這么多的農作物,并讓學生閱讀教材,與周圍的同學進行討論,尋找答案。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再為學生總結答案:“首先,宋代人口南遷為南方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以及多元化的生產技術;其次,宋代南方地區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使得人們將大量時間用于農作物的耕作,進而提高了農作技術;最后,宋朝統治者十分重視農作物的培育以及新品種的推廣,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在講解手工業和商業的相關知識時,教師繼續展示《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并指出相關的史實,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三)課后檢測
教師需注意,基于數字博物館資源開展歷史課程教學后,在設計課后作業時,不應布置傳統的習題練習,應創新作業形式,如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以及實際生活,創作有關歷史的作文。教師在教學“宋代經濟的發展”這節課后,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清明上河圖》的理解,以“我在宋朝如何生活”為主題,進行文章創作,這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能讓學生深入思考,更深入地了解宋朝時期人們的生活面貌。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將數字博物館資源運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能使初中歷史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提高初中歷史教學和學生學習歷史的效率,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張軍.數字歷史博物館資源利用與初中歷史教學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9):63-64.
王玉波.探究博物館資源與初中歷史教學[J].中外交流,2019,26(42):376-377.
高則.初中歷史博物館課程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8):154.
王瑞昌.博物館資源在初中歷史教育中的開發與利用[J].課程教學研究,2020(7):77-80.
陳夢媛.利用博物館資源提高初中學生歷史素養的探究[J].文存閱刊,2019(22):28.
張雯菁.博物館資源在初中歷史課程建設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8(6):17.
龔梁.通過體驗式教學提升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J].求知導刊,2019(13):123-124.
李保平.鄉土歷史文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以鶴壁地方歷史文化為例[J].魅力中國,2019(33):164-165.
柔協卓瑪.初中歷史教學中培育學生審美素養的策略[J].空中美語,2020(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