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團結;團隊協作;集體榮譽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31-0067-03
【作者簡介】魏凱歌,江蘇省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蘇州,215000)教師,二級教師。
一、教育背景
雷鋒曾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團結就是力量,個人只有加入集體中依靠團結的力量,把個人的目標和團隊的整體愿望結合在一起,才能超越個體的局限來發揮團隊協作能力。但說到“團結”,大部分學生并不能給出清晰的概念,也不能準確表達團結的重要性。我在班級日常管理中,發現部分學生集體榮譽感不強,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體中。基于此,我設計并開展了此節班會,旨在引導學生踐行團結精神,更好地融入班集體。
二、教育目標
認知方面:了解團結的含義。
情感方面:認識到團結對于班集體的重要性,增強個人的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
行為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互相理解、包容,踐行團結精神,更好地融入班集體。
三、活動準備
教師方面:制作PPT;搜集相關視頻;編寫情景劇劇本;準備愛心卡片。
學生方面:學唱一首關于團結的歌曲;搜集身邊關于團結的事例。
四、實施過程
(一)團結為要,合作有道
教師:同學們,大家小時候應該學過很多童謠或者兒歌吧?有關于團結的嗎?可以為大家唱幾句嗎?
學生上臺演唱兒歌《團結友愛親又親》。
教師:你唱得真棒呀!通過你的歌聲,我們能感受到歌詞所包含的寓意,那就是團結是集體匯聚在一起的合作力量,團結的集體具有無窮的力量。接下來,請各位同學看向大屏幕,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兩首童謠。
播放童謠《三個和尚》《螞蟻搬米》。
教師:在欣賞過兩首童謠之后,我想請大家想一想,兩首童謠最后的結局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局?
學生:一個和尚有水喝,兩個和尚共同努力也有水喝,但是三個和尚不團結就沒有水喝了。而螞蟻搬米講求合作精神,他們團結在一起就可以把米搬回家。和尚也要學習螞蟻的團結精神,那么他們就可以有水喝了。
教師:你總結得很好,螞蟻雖然身體很小,但是它們匯聚到一起仍然可以抬起比自己重很多的東西。人比螞蟻大很多倍,如果缺乏團結意識,各有各的想法,就好比是一堆散落的筷子,我們可以很輕松地折斷任意一支。大家覺得什么叫團結呢?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教師:我們可以理解為團結就是讓大家凝聚到一起,集體形成合力。對于我們班級而言,團結就是要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假如我們用公式來體現,那就是:班級的力量=個人力量之和=每個人的平均力量×人數。
【設計意圖】以耳熟能詳的兒歌、童謠導入班會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上課積極性。通過討論何為團結,引導學生了解團結的內涵。
(二)獨行快,眾行遠
教師:剛剛我們知道了什么叫作團結,下面就讓我們在游戲《一路有你,一起前行》中感受一下團結的力量吧!
游戲流程:學生分成四組,組員討論并確定本隊的隊名(學生最終確定組名為:合作號列車組、齊心并進組、牽手十重唱組、合力奧利給組)。每組組員自行劃分為兩人一對,學生A用毛巾遮住眼睛,然后背起學生B,學生B充當學生A的“眼睛”,向學生A發出指令,兩人協同配合跨越障礙物,抵達終點。遇到氣球時,學生B引導學生A踩破氣球;遇到鮮花時,學生B引導學生A撿起并交給自己。用時最短者獲勝。
學生分組進行游戲。
教師:團結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一種不會過時的精神,通過剛剛的游戲,大家有什么感想嗎?
學生1:團結在團隊合作中很重要,同時,信任也很重要。想要取得隊友的信任,我們就要對隊友發出的指令負責,這也是對自己負責,對團隊負責。
學生2:我被蒙上眼睛的那一刻,心里是很忐忑的,不安全感瞬間包圍了我,但是我認為我們現在既然是一個團隊,就一定要團結起來,我就把他當作我的“眼睛”,他指哪我就走哪,做到有效溝通,最終我們順利完成了任務。
教師小結:是呀!美國教育家韋伯斯特曾說,“人們在一起可以做出單獨一個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業;智慧+雙手+力量結合在一起,幾乎是萬能的。”在團隊中,信任和團結是十分重要的,“獨行”或許更快,但“眾行”一定可以讓我們走得更遠!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切身體會團結協作的力量,同時增進學生間的溝通,拉近他們的距離。
(三)團結一致,智贏未來
教師:相信在剛剛的小游戲中,大家都體會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老師課前準備了一個情景劇——《魚竿和魚簍》,下面我們來抽取四名同學現場表演這個情景劇。
教師抽取四名學生,學生花十分鐘研讀劇本并做好分工。
學生表演情景劇《魚竿和魚簍》。
情節梗概:兩個年輕人在沙漠中迷路了,身上的糧食也所剩無幾。正當絕望時,兩人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提供了一根魚竿和魚簍里的魚供二人選擇,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他們各選擇了一樣,便分別上路了。拿了魚竿的年輕人還沒找到可以釣魚的地方就餓死了,拿了魚的年輕人才走了一半的路程,魚已經被吃完了,最后他也餓死在了路上。多年后,又有兩個年輕人遇到了相同的情況、相同的選擇,但二人選擇了合作,最終攜手走出了沙漠。
教師:這是一個關于合作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團隊需要凝聚力,要精誠合作,不能自私狹隘。對于我們的班集體也是一樣的,請同學們看一看我們班級的窗戶玻璃,大家覺得干凈嗎?
學生:干凈!
教師:大家知道為什么嗎?這是因為每周五放學后,都有同學自覺留下來,哪怕他不是值日生。勞動委員會安排兩人一組,一里一外配合著將班級的窗戶玻璃擦得干干凈凈。在這個過程中,正是體現了團結的力量,體現了班級的凝聚力。在澳大利亞有這樣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合作可以把勝利無窮地放大,自私狹隘只會毀掉前途。”下面請同學們想想有哪些能夠增強班級凝聚力的方法,寫在小紙條上。
學生分組討論,將方法寫在小紙條上,小組代表將紙條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劇表演,讓學生在親身參與其中的同時,感受合作的力量,明白團結和凝聚力對于一個團隊的重要性。通過班級的具體事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團結協作的力量。
(四)團結你我,共建家園
教師:課前老師已經讓同學們搜集了身邊有關團結的事例,大家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上臺分享故事。
教師:剛剛聽了這么多有關團結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感觸頗深吧。如果我們是該事件的主人公,該如何應對呢?現在,每組選擇一個故事,給出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讓我們來看看哪一種方法更合適。
學生組內討論,小組代表上臺發言。
播放視頻《團結的班級真好》。
教師:同學們對于提升班級凝聚力有哪些意見和建議嗎?將它們都寫到愛心卡上,然后將愛心卡貼到班級的“團結樹”上。
學生填寫愛心卡,并貼到“團結樹”上。
教師小結:通過本次班會,相信大家都深刻地了解了團結的含義,以及團結對于一個班集體的重要性。大家以前可能沒有意識到一些小矛盾、小誤會也會影響同學之間的感情,甚至會影響班集體的團結和凝聚力。通過今天的班會,老師希望大家能夠學會理解和溝通,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同伴團結,共建文明美好的班集體。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身邊的故事,引導學生學會包容和理解,從而達到增強班級凝聚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