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明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而普修課和專業課主要注重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思政教育與各類課程相互不通。特別是很多高校足球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不感興趣,缺乏認知和理解,沒有興趣在本課程體系的課程思政教育方面進行深入和延展。課程思政實則是育人觀的具體實現,不是簡單地在某一門課程里增加思政教育環節,而是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課程體系內容,在專業課程教育過程中加強德育教育。課程思政教育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第一,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和弘揚民族自信;第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基本的道德規范;第三,行為習慣教育,養成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符合社會文明發展需要。
從我國足球發展的歷史來看,近20年內足球行業經歷過2次反腐風波,我國部分高水平足球裁判員也身陷其中。截至目前,每當提到足球裁判員大多數球迷的第一反應還是“黑哨”,球場上的“黑衣法官”失去了最基本的公信力。但是,足球運動的發展離不開裁判員的服務工作,培養具有合格政治素養和業務素養的足球裁判員非常值得重視和研究。
“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是體育院校足球專業的必修內容。 把足球裁判員應該具備的法治、尊重、平等、公正、合作、誠信等精神在相關課程的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符合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宗旨。因此,研究“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思政功能,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和促進足球運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中多以基礎知識教學和實踐能力提高為主,教學過程中重技術教學、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思政教育不夠,導致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政素養脫節,因此,對高校足球裁判課程的思政教學深化改革勢在必行。
傳統的足球裁判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對大學生基礎規則知識和裁判實踐能力的教育,主要目的是讓大學生掌握作為足球裁判員的理論知識、應用規則的能力和執法比賽的程序方法,從而可以勝任足球裁判員相關工作。由于其更多地側重對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大學生愛崗敬業、公平公正、誠實誠信、廉潔自律等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教育,也無課程思政方面的考核。發生在足球裁判員身上的“假球”“黑哨”“賭球”等違法案例,給行業和國家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因此,對于從事專業后備人才培養的高校來說,要從根源抓起,在每一節課中融入道德教育,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德才雙優的棟梁之材。
《中國足球協會一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國足球協會二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國足球協會三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有關裁判思政教育的課程任務和內容設置匯總如表1所示。在《中國足球協會三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雖培訓任務中有所提及思政,但教學內容、綱要、學時和考核中均無任何安排;在《中國足球協會一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國足球協會二級裁判員培訓大綱(試行)》中,培訓任務、教學內容、綱要、學時均有相應安排,但無相關考核安排。縱觀三級至一級的足球裁判員培訓大綱,對于足球裁判員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共安排4學時。因此,在“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中,教師常將授課重點放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很少去研究如何在專業知識中提煉思想政治因素、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過程。部分專業足球教師認為思政教育不是他們的教學職責內容,在理念上沒有引起重視。

表1 中國足協等級裁判員培訓大綱思政內容匯總
在思政教育方法方面,目前大多數教師仍然運用PPT的大量文字性描述的教育方式,缺乏大學生的參與性,很難使大學生產生共情。因此,教師在教育方法上可以突破原有模式,如采用模擬比賽場景教學法,通過大量重復的模擬訓練規范程序,使大學生養成好習慣;分組角色扮演討論法,讓大學生通過分配角色解決實際案例,加強團隊合作意識;采用反面案例分析法,通過分析不同的教學內容涉及的反面案例,對大學生起到警示作用。思政教育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其目的是觸動大學生的內心,使大學生在思想上樹立正確的理念和觀念。
在“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設計過程中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內容結合,體現思政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理解教學內容及思政內容,從而保證教學質量。通過立項專家論證或微課堂、課程思政教學賽等途徑不斷優化課程建設,讓大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不僅能收獲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培養出熱愛職業、公平公正、誠實廉潔的專業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科研團隊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斷的探討、培訓和實踐中提升整體能力。高校應加強教師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可以邀請思政教育專家給教師進行定期培訓,使教師在教學工作會議中學習課程思政相關文件,對思政教育與相關教學內容結合進行專題探討,通過課程實踐總結經驗。通過這一系列教學活動對課程思政內容的學習和探討不僅能鞏固教師的專業素質,還能建設一支思想政治過硬的教學科研團隊,為保證優質的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通過分析足球行業和專業的典型案例、社會熱點事件,從中找出與本專業相關的思想政治主題內容;梳理包括樹立法律意識、建立職業道德、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勇于承擔責任、鍛煉溝通交流和管理組織能力等思政主題內容;統一設計課程教學計劃,對高校足球裁判課程的所有內容進行詳細研究,明確每一個教學內容與思政內容的結合(表2),使課堂內容更有價值、課堂氣氛更活躍、課程思政更深刻。

表2 教學內容與思政內容的結合設計
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創新教學方法并豐富教學手段,使大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無論是反面案例分析還是模擬比賽場景訓練都需要大學生充分參與,引發其思考,從而達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職業道德觀念的目的。
4.4.1經典案例分析分析經典案例時,將其與思想政治內容結合,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在思政視域下審視社會熱點問題、職業道德問題以及與其相關的業務問題。警示大學生作為足球裁判員應該具有社會公信力,如果違反法律法規、違背職業道德或者在生活工作中有任何污點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4.4.2模擬比賽場景教學法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模擬比賽場景,使大學生在短時間內反復訓練形成動力定性和行為習慣。讓大學生掌握規范的操作程序,培養良好的執法習慣,從而達到避免和預防發生潛在道德問題的風險。
4.4.3分組角色扮演教學法足球裁判員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大學生多嘗試不同的角色,并啟發大學生進行討論。促使大學生通過體會不同的角色執法經歷,學會換位思考、培養溝通交流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增加思政內容,通過修改教學大綱使課程體系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足球裁判員思想政治案例庫,在教學大綱、教案、教學進度以及考核等教學文件中融入思想政治內容。設計課程思政相關內容的考核方案,考核內容應包括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思想政治和出勤等。思想政治考核形式應該融入理論與實踐考核的過程,包括隨堂討論、調查報告、分組案例分析匯報、單元模擬測評、視頻測試以及比賽實踐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教育工作應該圍繞國家制定的教育政策方針進行具體實施和開展。因此,從課程思政視域研究“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建設,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政素養和促進校園足球運動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足球裁判理論與實踐”課程通過主動、恰當的教學方式設計,將職業道德教育、正向價值觀、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等思想政治內容融入足球規則和裁判能力教學,使高校大學生在正式進入社會工作前初步完成系統的、專業的和全面的職業思政教育,以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實現對專業后備人才的思想政治培養,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優質資源,為大學生進一步提高足球業務能力打下扎實的思想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