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摘 ?要:目的 ?探討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采取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負壓封閉引流(VSD)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開放性脛腓骨骨折6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VSD技術治療,持續觀察至患者痊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應激反應水平、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前的應激反應指標水平[去甲腎上腺素(NE)、皮質醇(Cor)、腎上腺素(AD)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觀察組患者的NE、Cor、AD和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應用于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能夠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和并發癥發生率,有助于促進骨折愈合。
關鍵詞: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負壓封閉引流;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816.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04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是骨科常見急性創傷之一,交通事故、高空墜落均是造成該病的主要因素,會引起大面積皮膚缺損、挫傷,甚至有骨外露,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1-2]。故對該病的治療不僅是將骨折復位,如何處理軟組織缺損也至關重要。以往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療,一定程度上能夠將骨折復位、促進骨折愈合,但難以引流出深部組織液,愈合較慢,感染發生率較高,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患者康復。負壓封閉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種利用負壓海綿、半透膜和三通接管進行負壓吸引的技術,半透膜可封閉創面腔隙,引流管與患者負壓相接,持續吸引液化的壞死組織[3-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分析,旨在探討采取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的效果。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龍口市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50.74±3.21)歲;致傷原因:墜落傷11例,車禍傷10例,重物砸傷7例,其他2例;受損部位:中下部位12例,中部9例,中上部位9例;軟組織受損面積:2.1 cm×4.8 cm~7.8 cm×12.6 cm,平均受損面積(4.89±0.15)cm2;教育程度:小學7例,初高中11例,??萍耙陨?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3~68歲,平均年齡(50.67±3.24)歲;致傷原因:墜落傷10例,車禍傷12例,重物砸傷5例,其他3例;受損部位:中下部位13例,中部10例,中上部位7例;軟組織受損面積:2.1 cm×4.8 cm~7.9 cm×12.9 cm,平均受損面積(4.86±0.13)cm2;教育程度:小學6例,初高中10例,??萍耙陨?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納入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龍口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X線等相關檢查后確診為脛腓骨骨折,骨折端為開放性;②既往無骨折史;③年齡≥20歲。
排除標準:①骨折端感染;②骨質疏松、骨肉瘤;③伴肝腎功能不全;④病案資料不全;⑤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致無法正常交流者;⑥隨訪失聯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清創術?;颊呷朐汉笥枰詡跊_洗消毒,在全麻或持續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清創,及時切除損傷、污染嚴重的失活組織,最大限度保護和修復血管、神經和肌腱。
對照組采取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給予患者全身麻醉,協助患者處于仰臥位,仔細清理骨折處創口并充分暴露骨折端,徹底清除嚴重污染的軟組織,之后,觀察患者骨折組織損傷情況,選擇適當的外固定支架[生產企業:杭州馬斯汀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浙食藥監械(準)字2011第2100566號,F0601]進行骨折復位處理。在距離骨折端7 cm左右處鉆孔,置入外固定螺釘2~3枚,采用單臂外固定架調整脛骨并固定。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VSD技術:復位完畢后采用正常肌肉覆蓋外露骨質,依據創面大小選擇相應尺寸的負壓引流器(生產企業:江蘇康諾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62660602),采用負壓海綿填補缺失的軟組織,與皮膚周緣緊密縫合。采用生物貼膜包扎創面,并用吸引器檢查包扎是否嚴實、有無漏氣。若持續負壓引流有效,1周后則可拆去VSD。若有骨缺損者,可遵醫囑采用自體骨移植修復;若創面無良好的肉芽組織生長或有較多膿性分泌物流出,可再次清理創面,并再次應用VSD負壓吸引。兩組均持續觀察至患者痊愈。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應激反應水平、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患肢創面愈合良好,患者無任何不適;有效:創面有少量滲出物,但已結痂;無效:創面未愈合甚至出現感染。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于術前和術后7 d同一時間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3~5 mL,離心后檢測兩組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皮質醇(cortisol ,Cor)、腎上腺素(adrenaline,AD)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③記錄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④記錄兩組傷口感染、關節僵硬、畸形愈合、骨外露等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發生各項并發癥的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處理研究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的術前應激反應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7 d的NE、Cor、AD、CRP水平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多血運較差,遭受高能量損傷后極易出現大面積皮膚軟組織缺損,若未及時采取有效固定,易發生感染,加重患者身心痛苦,不利于骨折愈合[5-6]。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能夠起到可靠的固定效果,對關節活動影響較小,有助于患者術后早期開展功能鍛煉[7-8]。但是,在長時間固定過程中易發生傷口感染等并發癥,進一步加重患者生理、心理痛苦和經濟負擔,導致骨折愈合時間延長,單獨應用效果不佳。
VSD是一種新興的引流技術,可持續負壓引流,減少死腔和積液,且其半透膜的設計可避免外源性污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7 d的NE、Cor、AD、CR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創面愈合時間、骨性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能夠減輕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應激反應,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效促進創面和骨折愈合,提升患者滿意度。符克楊[9]等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急性相反應蛋白CRP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NE、Cor等應激指標水平均低于術前,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這進一步證實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的遠期應用效果,可為臨床提供參考、借鑒。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屬于三維固定,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采取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可對患者的骨折端產生動力性壓力,且不會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為骨折愈合創造有利條件[10-11]。在此基礎上采用VSD技術,可持續密閉沖洗,及時清除壞死組織,起到良好的保護和抑菌作用,有效減少細菌數量,降低術后感染發生風險[12-13]。持續負壓引流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骨組織生長,并保持局部抗菌藥物濃度。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VSD技術聯合應用,安全性較高,可發揮各自作用,使創面處于相對干凈環境,并能夠刺激骨痂生長,加速骨折愈合,有助于提高骨折愈合質量,增加患者舒適度和安全感,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適[14-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取得一定應用效果,但受樣本量、觀察時間等因素限制,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在今后研究中擴大樣本量、延長觀察時間,以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的遠期應用效果,從而為骨折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服務。
綜上所述,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聯合VSD技術在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能夠降低患者應激反應及骨折創傷,減少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骨折愈合,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星,陳苑妮,楊康勇,等.單側多功能支架外固定與Ⅰ期鋼板內固定治療GustiloⅡ型脛骨開放性骨折的療效比較[J].廣西醫學,2018,40(1):28-30,33.
[2] 朱艷麗,俞翔英,夏晶晶,等.老年開放性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應用負壓引流技術聯合干預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7):2635-2637,2641.
[3] 王欣,吳華,張世民.臨時外固定支架轉換內固定分期治療脛骨干開放性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8,20(8):661-665.
[4] 張翠猛.環形外固定支架聯合康復護理對脛腓骨骨折患者炎癥指標和療效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9,54(4):455-457.
[5] 姚恩洋.創面封閉式負壓引流聯合萬古霉素骨水泥髓腔植入對脛腓骨骨折術后感染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20):3423-3425.
[6] 李小河,陳前永,李世元,等.早期清創切開復位聯合內外固定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治療效果[J].國際外科學雜志,2020,47(7):451-455.
[7] 邵鋒,吳俊濤,王天剛,等.外固定術、封閉負壓引流聯合皮瓣和皮片移植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合并軟組織缺損療效觀察[J].新鄉醫學院學報,2020,37(12):1161-1163,1167.
[8]羅明華,楊華,呂志華,等.負壓封閉引流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術后感染患者微循環和Th1/Th2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20,30(14):2192-2196.
[9]符克楊,莊煥雄,張新統.負壓封閉引流與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療效及對應激反應相關因子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8):57-58.
[10]謝小飛,羅安玉,黃琛,等.帶鎖髓內釘固定,鋼板螺釘固定和跟骨牽引加夾板固定治療合并開放性脛腓骨骨折的多發性損傷患者效果分析[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1,33(7):46-49,62.
[11]李林,何久盛,張浩.微創內固定系統鋼板經皮鋼板結合接骨術與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脛腓骨骨折病人圍術期指標及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21,29(10):960-963.
[12]馬赫,姚輝,張濤,等.Taylor空間外固定架與單臂外固定架治療脛腓骨開放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20,34(4):447-451.
[13] 馬文學,陳智華.新型孟氏骨折固定器微創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療效及患者的疼痛感受[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0,23(3):381-384.
[14] 胡旭峰,楊民,丁國正,等.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技術結合前外側單一切口入路治療開放性脛腓骨遠端骨折[J].中國骨傷,2020,33(10):970-974.
[15] 李穎,楊俊生,楊智偉,等.牽引外固定對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損傷控制的意義[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20,28(16):1441-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