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蘭
摘 ?要:目的 ?分析對ICU氣管切開患者應用舒適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氣管切開患者60例,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舒適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以及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ICU氣管切開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增加患者恢復過程中的舒適感,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并增加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并發癥發生,有助于患者恢復。
關鍵詞:舒適護理;ICU氣管切開;舒適程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03
ICU主要收治危急重癥患者,患者病情嚴重,氣管切開是較為常見的治療措施,可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氣管切開手術是有創操作,且患者恢復較為緩慢,為確保患者在ICU治療的有效性,在保障各項治療措施妥善施行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1-2]。在有效護理干預的作用下,不僅可以間接達到幫助患者恢復的目的,更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在恢復過程中的舒適度,對于保障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同樣有重要作用。其中舒適護理為當前臨床采用率較高的護理方案,在各個科室均存在有一定的實施率,且臨床反饋較好。本研究針對舒適護理干預氣管切開患者的作用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氣管切開患者60例,采用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對照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6.28±1.39)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6.13±1.0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首次在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進行治療;②無藥物過敏史;③近半年時間內無其他手術病史。
排除標準:①外院轉入患者;②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④合并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予常規護理,對應干預操作均按照ICU護理規定進行,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工作時需要對患者心率、血壓等變化情況進行詳細觀察,并分析是否存在異常情況,做好患者切開部位的清潔、消毒等操作,實現對感染的有效預防。
觀察組患者予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吸痰護理。部分患者在恢復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及時對患者進行吸痰處理。在吸痰的過程中需要選擇軟硬且長度合適的吸痰管。在進行操作時,護理人員動作需要緩慢、輕柔,將吸痰管有效插入患者氣道中,對氣道內分泌物進行吸取,再對鼻腔、口腔內的分泌物進行處理,確保患者呼吸道暢通。在對患者開展吸痰護理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按照吸痰護理的操作進行,將吸痰護理列為本護理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對患者開展吸痰護理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開展相關吸痰知識宣教工作,指導患者配合相關護理工作,如通過深呼吸3次左右,習慣吸痰步驟。在開展吸痰護理過程中,對于自主呼吸較弱或者尚未恢復的患者而言,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過度通氣處理,過度通氣時間維持在3 min左右。在吸痰護理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口腔、鼻腔內分泌物進行清潔。②體位指導。部分患者需要較長時間臥床治療,護理人員則需要做好對應體位護理工作。通常以2 h為時間間隔,對患者進行體位變換。在患者局部受壓的部位可以放置棉墊,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在對患者開展舒適護理過程中,做好體位指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由于在重癥監護室接受護理和治療的患者,行氣管切口手術后,患者需要長期臥床,容易出現壓瘡等。在此期間,通過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協作患者調整舒適的體位,可避免壓瘡。同時,在開展體位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動作需要輕柔,避免拉扯患者手術切口,及時詢問患者身體不適情況,及時對患者睡姿進行調整,并對患者進行一定的按摩,使患者血液得到循環,提高患者舒適度。③切口護理。在進行切口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定期以碘伏對切口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并及時更換敷料,確保敷料隨時處于潔凈的狀態。此外,需要合理控制氣囊的充氣量,以達到穩定氣管插管、增加患者舒適度的作用。④心理干預。部分患者病癥較為嚴重,恢復速度較為緩慢。患者難免存在一定的負性心理,表現為焦慮、緊張等。護理人員則需要積極和患者展開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告知患者當前治療的有效性等,以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對于部分負面心理較為嚴重的患者,護理人員則可以適當為其講解治愈病例,增加患者恢復的信心。同時,可以適當地增加探視次數,指導患者家屬以及朋友等多和患者進行交流,給予患者足夠的鼓勵,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同樣有重要作用。在對患者開展舒適護理過程中,還要對患者進行有效及時的心理輔導。由于患者病情較為嚴重,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患者開展心理輔導工作,通過面對面交流,了解患者內心困惑等,幫助患者調整不良心態,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⑤氣道濕化護理。在護理的過程中,需及時進行氣道濕化護理。若未及時展開該方面護理干預操作,則患者易出現肺部繼發性感染或者肺不張等。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時,氣道濕化護理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濕化護理,能夠有效減少患者肺部感染的發生,采用間斷性吸入方式進行護理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的不適感。另外,護理人員需要嚴格控制吸入量,一般不超過200 mL吸入量。⑥開展有效的環境護理工作。在患者ICU治療期間,環境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護理和治療效率,對病房內的溫度、濕度等合理進行調整,各方面治療、護理操作等盡量集中進行,減少對患者所造成的干擾,為患者提供最佳的休息條件。夜間休息時,護理人員需要對病房內各方面醫療設備的聲音進行有效控制,以免打擾到患者休息。同時,每日播放輕緩柔和的音樂,這對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增加患者的舒適感等均有重要作用。⑦細化病癥監測工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需要細化病癥監測,有效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監測,并做好各方面統計工作,及時分析患者是否存在異常,并及時進行處理,以免影響患者恢復。且需要及時對患者恢復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患者的恢復情況和治療計劃是否相符,并對后續護理干預對策進行完善,以達到促進患者恢復的目的。⑧知識宣教,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對氣管切開治療的相關知識和流程認知較少,存在恐懼等不良情緒,為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重癥監護室的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可對患者開展相關疾病和治療方法的知識普及,尤其是針對重癥監護室內的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需要進行有效講解,同時對氣管切開治療的效果和方法、流程等進行知識普及,提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同時,通過發放宣傳資料、播放宣教視頻等方式,能夠使患者了解舒適護理在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患者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配合度。⑨飲食護理。由于患者在接受氣管切開治療后,一段時間內不能進食,在恢復進食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內容進行合理搭配和控制,告知患者家屬在飲食方面的注意事項,飲食應以流食為主,清淡、少鹽、低脂,及時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以及身體必要的微量元素等,同時注意補充水分,防止患者因脫水出現膿毒血癥等。
1.4 ?觀察指標
①舒適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灌南縣第一人民醫院自制的問卷進行舒適度、護理滿意度調查。其中護理滿意度為百分制,75分以上為滿意,75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患者例數/總例數×100%。舒適度以百分制進行評估,得分越高則表明舒適程度越高[3]。以SF-36量表評估生活質量,滿分8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②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AS)、焦慮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得分越高說明患者抑郁、焦慮癥狀越嚴重。③并發癥:并發癥主要包括膿毒血癥、重度壓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舒適度、護理滿意度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氣管切開是ICU患者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該治療措施對于幫助患者呼吸系統恢復,改善體內血氧分壓等均有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在多因素作用下,臨床需行氣管切開的患者逐年增多,對于該環節的治療以及護理操作尤為重視[4-5]。但由于該治療屬于有創操作,且患者自身病癥較為嚴重,恢復速度較為緩慢,為使患者盡快恢復,需要做好對應的護理干預工作[6-8]。
舒適護理的核心在于為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提供最為舒適的干預,從不同角度出發,包括心理干預、吸痰護理、體位指導、知識宣教、切口護理、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增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9-11]。通過對患者及時展開吸痰護理,促使患者呼吸道通暢,對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有重要的作用。在有效心理干預的作用下,可以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負性心理進行改善,促使患者以較為穩定的心理面對病癥,對于幫助其恢復有重要的作用[12-13]。本研究中,觀察組心理狀態優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該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中的作用。同時對患者定時展開氣道濕化護理,可以實現對常見并發癥的有效預防,增加患者呼吸道舒適度,對于幫助患者恢復極為重要[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舒適護理干預的作用下,能夠顯著提升ICU氣管切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進一步證實了舒適護理干預的作用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ICU氣管切開患者行舒適護理,可以提升患者治療期間的舒適度和滿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其盡快恢復。因此,該護理模式值得在重癥醫學護理中應用。
參考文獻
[1]徐芳芳.急診呼吸衰竭患者有創機械通氣的舒適護理效果研究——評《呼吸衰竭》[J].中國醫學裝備,2021,18(5):22-23.
[2]于瑩瑩.舒適護理在ICU重癥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0(12):211-212.
[3]談悅,劉娟.ICU重癥機械通氣患者氣管切開中舒適護理干預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9,14(24):143.
[4]游艷.舒適護理在ICU重癥機械通氣患者氣管切開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8,35(38):236.
[5]周文麗.舒適護理在ICU重癥機械通氣患者氣管切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1):152,154.
[6]鄭云輝,陳煒,高夢琦,等.舒適護理對ICU心血管疾病患者療效和心理狀態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20,12(7):3-4.
[7]王雪梅.ICU心力衰竭中醫辨證治療+舒適護理的療效[J].光明中醫,2020,35(7):1091-1093.
[8]王朔.分析舒適護理對神經外科ICU病房內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77):286-287.
[9]倪娟,蔣雅瓊,叢佳南.舒適護理對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應用右美托咪定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7(10):1500-1503.
[10]周俊貞.綜合護理在ICU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臨床應用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3):169-170.
[11]《基層醫學論壇》雜志2018年第22卷下旬刊主題詞索引[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36):5221-5236.
[12]郭秀俊.目標策略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在重癥顱腦損傷后氣管切開患者高壓氧治療過程中的應用[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5):2-3.
[13]魏狐生.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6):765-766.
[14]胡翠霞,張標新,朱子秀,等.分級氣道濕化管理策略在非機械通氣氣管切開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78(S02): 3-4.
[15]劉琪,姜睿.對ICU床邊血液凈化患者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17):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