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環
摘 ?要: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兒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00例癲癇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對比兩組護理效果、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評分。結果 ?觀察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組間比較,觀察組疾病影響、睡眠質量及健康自評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護理后,患兒失調域、外化行為域及內化行為域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能力域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失調域、外化行為域及內化行為域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能力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癲癇患兒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有利于改善患兒疾病干預期間身心健康狀況,能夠進一步提高患兒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可有效改善患兒負性情緒,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兒癲癇;優質護理;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9-0-04
目前小兒癲癇的臨床護理工作以入院宣教、遵醫囑、監測生命體征、用藥指導和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為主[1-2]。但趙娟等[3]研究指出,小兒癲癇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過程,相較于常規護理,全面的優質護理更有助于提高小兒癲癇的臨床療效,利于患兒生活質量的改善。優質護理措施是指在提高醫療和護理技術水平的同時,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自身和疾病特點,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疾病特點的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4-5]。因此,在臨床護理照護發展進程中,應用優質的護理干預模式對保障患兒生命,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現將本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00例小兒癲癇患兒,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癲癇患兒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7.43±2.16)歲;病程2~5年,平均病程(3.07±0.67)年。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3~13歲,平均年齡(7.78±2.21)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34±0.65)年。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法定監護人在了解研究方法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本研究。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確診為小兒癲癇[6];②患兒法定監護人至少一方具有正常的認知與讀寫能力。
排除標準:①中途脫落患兒;②既往有精神障礙史或智力異常史者;③參與其他研究患兒。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做好患兒入院前后解釋、帶領患兒入住病房、熟悉醫院的工作;遵醫囑為患兒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如輸液、記錄生命體征、巡視患兒等;指導或帶領患兒配合醫生要求完成各項檢查工作;指導患兒家屬在幫助患兒服用藥物時,不隨意停服或漏服,藥物的增減劑量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完成;囑咐患兒家屬日常注意患兒在清淡飲食的同時需要補充足夠熱量與營養等。
1.3.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兒利用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形成全套護理模式,按照模式流程照護患兒。①制訂并完善特定護理計劃:小兒癲癇患兒在辦理入院后,醫護人員需根據患兒個體的病情變化,制訂并評估護理方案,同時和醫師、患兒家屬一起探討患兒可能存在的發病誘因(如為遺傳性則不需要),根據提出的誘因補充完善護理計劃,也向患兒家屬解釋存在的誘因、干預手段及護理計劃,使患兒家屬參與到實施護理計劃的過程中來,使患兒家屬了解整套護理計劃,參與感增加,依從性增強,以便提高護理計劃實施的有效性。②密切進行病情觀察:利用心電監護儀嚴密監測患兒在輸液、服藥后的生命體征變化,確保患兒每次用藥前后的生命安全;在患兒突然發病期間,會突然出現神志不清,全身強直陣攣性抽動,四肢抽動等身體反應,交代患兒家屬遇到疾病發作情況,立即通知醫護人員,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時必須做好相關搶救措施,以備不時之需,確保患兒的生命安全。③做好健康宣教:由于小兒癲癇的病因較廣,患兒家屬難以完全理解患兒發病原因、干預方法及預后護理等方面內容。因此,在患兒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利用科室宣傳欄、宣傳手冊、多媒體等各種有效形式對患兒家屬進行全面、系統的小兒癲癇疾病知識講解,幫助患兒家屬了解更多照護患兒的護理知識細節,確保患兒出院后的照護也能夠有跡可循。同時,可建立小兒癲癇患兒信息交流群,讓患兒家屬從中了解更多患兒最終治療成功案例,提高患兒家屬抗擊疾病的信心,能夠建立正面面對疾病的決心。④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指導患兒家屬從小培養患兒的生活習慣,不能驕縱患兒不良嗜好。在飲食上多食清淡、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補充優質蛋白質;要建立規律生活習慣,早睡早起,避免勞累、緊張的活動或游戲;生活應有規律,可適當從事一些輕體力勞動,但要在患兒可承受的范圍內;同時提醒患兒家屬各種尖銳等危險品需要放置在患兒觸碰不到的地方,以免患兒發作期間誤傷自己或他人。⑤心理護理:癲癇患兒多數從孩童時期就開始發作,他們無法體會到正常的童年生活,在心理上會出現焦慮、緊張、孤獨、抑郁的消極情緒,護理人員要善于及時發現患兒的情緒變化,可以以患兒朋友身份幫助患兒排解消極情緒,教會患兒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日后的生活;與此同時,在照護患兒的過程中,患兒父母的心理也要照顧到,患兒父母在孩子長時間生病的壓力下,難免會產生失望、抑郁的心理,護理人員要通過介紹成功的案例及其他患兒家庭的生活方式來讓患兒父母獲得疾病治愈的信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配合。⑥延伸護理:患兒病情好轉出院時,護理人員需對患兒家屬進行用藥、日常護理等方面的指導,并告知患兒家屬如有再次發作時的急救措施,囑咐患兒家屬定期醫院復診;另外,可以通過定期進行電話回訪或通過微信交流平臺,了解患兒近期用藥情況和有無病情復發情況,并根據患兒病情變化情況指導患兒家屬相對應護理措施。
1.4 ?觀察指標
①參考如下標準評價護理效果,顯效:患兒癲癇發作次數顯著減少(減少幅度≥75%);有效:患兒癲癇發作次數有所減少(50%≤減少幅度<75%);無效:患兒癲癇發作次數無明顯變化(減少幅度<50%)。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②依據諾丁漢健康量表(NHP)評價患兒生活質量,包括疾病影響、睡眠質量、健康自評,各維度評分范圍均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將兩組數值進行比較,最終統計[3]。
③護理滿意度。采用赤峰市醫院自制調查量表評估,總分100。其中0~60分為不滿意、61~80分為較為滿意、81~90分為滿意、91~100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較為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④中國幼兒情緒性及社會性發展量表(CITSEA)評估干預前后患兒負性情緒改變情況,包括失調域、能力域、外化行為域以及內化行為域,共計納入條目146項,各項目評分為0~2分,計算出原始總分后轉化為T分,失調、外化以及內化T分高于63分為陽性,能力T分低于37分為陽性。
1.5 ?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兒疾病影響、睡眠質量、健康自評等各項生活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兩組比較,觀察組患兒疾病影響、睡眠質量及健康自評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兒負性情緒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失調域、外化行為域及內化行為域評分均較護理前下降,能力域較護理前明顯升高(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失調域、外化行為域及內化行為域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能力域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小兒癲癇屬于神經內科多發病,以運動、感覺、意識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致病因素復雜,臨床控制難度較大。受遺傳性因素及其他病因影響,患兒一旦發生顱內感染、損傷等損害即可導致疾病發作,具有反復發作以及病程長、臨床控制難度大等特點[7]。
本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更高,疾病影響、睡眠質量及健康自評評分更高,護理滿意度更高,觀察組患兒失調域、外化行為域及內化行為域評分更低,能力域得分更高。原因可能在于:①有效的入院病情評估,制定符合患兒個體病情特點的護理計劃,通過實施有效護理措施對患兒形成全面健康照護[8-9];②通過干預過程中的嚴密監護及做好搶救計劃,有效降低護理意外事件發生率,降低了護理糾紛發生率;③通過對患兒家屬的健康知識宣教,幫助患兒家屬正確認識疾病,指導患兒家屬運用有效方法與患兒共同度過疾病恢復期[10-11];④通過對患兒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教導患兒建立正常的生活習慣,幫助加速疾病治愈,患兒由于年齡小且疾病糾纏,體質一般較弱,所以在照護上要格外周密;⑤關注患兒的情緒變化,積極健康的心理情緒才能幫助優化臨床干預的效果,同時也要關注到患兒父母的情緒變化情況,患兒父母是患兒的主要照護人,保證他們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情緒才能給患兒更全面的照護[12];⑥通過了解患兒出院后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定期復診是對患兒生命安全的保障,因此,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兒生活質量,且本研究的相關論斷與邱惠仙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以此可以作為臨床應用的參考[13];⑦能夠增強患兒與他人交流及合作的能力,有助于減輕患兒的排外感和孤獨感,進而可改善其負性情緒,既能夠提高患兒的社交能力,還能夠強化其自我認同感,有助于推動患兒身心健康成長,改善其身心狀態[14]。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小兒癲癇護理中能夠對小兒癲癇患兒的生活及預后產生積極影響,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梁承瑋,俞雅珍.小兒癲癇診斷治療現狀[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07,34(4):311-314.
[2]倪連芳,葉敬花,高寧,等.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13):2027-2029.
[3]趙娟,凌艷萍,周進芳.優質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2):319-320.
[4]許瓊,李姍,呂南南.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9):1487-1488.
[5]邱惠仙,諶朝輝,葉麗芊.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癲癇患兒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13):1225-1226.
[6]王國良,彭凱潤.癲癇診治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4L:37-42.
[7]伍敏.小兒癲癇臨床護理中綜合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8):167,169.
[8]李翠莉.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對其治療依從性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9,26(6):799-801.
[9]喬海燕.循證護理聯合綜合護理干預在小兒癲癇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9,38(22):3788-3791.
[10]劉麗,王艷紅,呂莎莎.個性化延續護理模式在小兒癲癇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貴州醫藥,2019,43(4):658-659.
[11]趙霞,劉芬,梁韶婧.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6):153.
[12]李天鈺,孫悅,賈鵬宇.全面護理方式對小兒癲癇護理工作的作用探討[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8,29(3):355-356.
[13]涂二蒙.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工程,2020,27(3):371-372.
[14]洪懿芝,祝文金.綜合護理干預模式在小兒癲癇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7):389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