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畢
摘要:新時期學前教育具有表面性性,農村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更多,農村學前教育的弊端是因為教育資源的匱乏和家庭教育的輕視造成,由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落后,許多農村家庭沒有重視孩子的學前教育 在一個農村孩子的幼兒時期,大多數的學習來源于學校,一旦學校沒有做到科學的教育,那么農村孩子未來的人生發展將會面臨巨大的困境。基于此,本文就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詳細探究,以期為有關方面的研究做出貢獻。
關鍵詞:農村;學前教育;重要意義;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4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績。農村學前教育不同于城市學前教育,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山區鄉村的學前教育發展更是不同于城市、經濟發達地區農村的學前教育。為了使城鄉孩子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國家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均衡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合理農村學校布局、加強小規模學校建設、解決留守兒童和隨遷子女上學等作為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現代化的重要問題。通過多年努力,目前絕大多數地區的絕大多數城鄉學校基本實現均衡發展,農村學校教育條件明顯改善,正在推進優質均衡發展。
1 農村學前教育現狀
(1)師資力量不足。教師是學前教育順利發展的基礎。由于每個人都想走出農村,不愿意留在農村工作和生活,再加上農村幼兒園工資水平低、工作壓力大,農村幼兒教師資源匱乏。即使一些幼兒園配備了幼兒教師,但教師的專業水平普遍較低,擁有合格幼兒教師證書的教師也很少。(2)教育條件差。在教育水平嚴重失衡的現代教育中,農村學前教育并沒有深刻認識到學前教育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結構,也沒有開展科學的幼兒管理策略,以致于許多農村孩子在幼兒時期沒有學習到基本的知識技能,以至于出現了許多中小學生輟學的現象。農村地區的學前教育意識較低,教育內容以基本技能為主,城市地區則會加入文化性的內容,提早開發幼兒的知識系統。學前教育內容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性,農村學前教育應該借鑒城市地區學前教育的多元化教學,強化農村幼兒潛意識中的知識儲備和學習動機。
2 發展農村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
(1)維持城鄉教育的平衡。堅持城鄉共同發展已成為穩定社會經濟的重要手段。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可以使社會競爭環境更加公平。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學前教育中,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可以使更多的幼兒上學并獲得學習權。(2)有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隨著農村學前教育的推進,農民家庭更加重視學前教育,農村幼兒入學率不斷提高,促進了農村教育機構的完善。只有不斷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實的基礎。(3)有利于實現人才強國的目標。一些學者認為學前教育與幼兒的全面發展密切相關。良好的教育質量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價值。通過學前教育影響幼兒的理解,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準確把握農村教育的重點,可以更好地提高國民素質,盡快實現人才強國的目標。
3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途徑
3.1 優化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
目前,許多農村組織對學前教育的投入不足,這比城市教育的投入嚴重得多。因此,在農村地區開辦幼兒園的條件有限。然而,要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不僅可以依靠公立幼兒園的示范作用,還需要社會和政府的投入支持。例如,利用社會力量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積極力量和資金支持農村幼兒園,也可以讓村民參與創辦幼兒園。一般來說,農村幼兒園的建設可以從幼兒園政策和幼兒園監管兩個方面進行,以優化和整合農村幼兒園的建設,有效解決農村幼兒園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3.2 注重教育資源分配
首先要開拓渠道,形成農村學前教師定向培養機制。建立政府、高校和農村間師資定向培養制度,確保學前教師輸送更加精準有效,促進優質師資真正下沉到農村一線,讓優質教師分布更均衡。農村學前教師招聘和培養過程采取優先原則,優先選擇具有鄉土情懷、教育情懷、有從教支教經歷的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為農村學前教師提供培訓交流機會,以農村教育實踐取向的培訓模式培育具有鄉土情懷的新鄉賢。其次要通過區域整合,建構城鄉園際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城鄉學前教育優質均等的關鍵在于區域內優質師資的均衡配置與流動。教師流動治理政策的公平正義性體現在基于義務均等原則,教師在城鄉地理空間內定期輪換,通過編制劃撥、薪資補償、立法保障等方法推進優秀教師向農村公辦學前教育機構流動,以消解城鄉教育生產和教育空間生產上的不平等,實現學前教育機會平等。再次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構建區域化教師發展共同體。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教師交流、學習研討、共建課程等,鼓勵不同辦園體制不同類型機構之間開展教師合作學習,圍繞項目式教學、多元教學評價、園本教研等方法進行針對性培訓。
3.3 落實政府的監督功能
建議設立農村學前教育專用支持資金,并成立該資金項目的監督小組。作為監督小組,應落實好每一項資金的去向,且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該資金以幫助農村學前教育為目的,為幼兒園、教師、幼兒三方謀利。在幼兒園中,政府可以與廠家合作,為符合要求的農村幼兒園提供物美價廉的教具,對于條件特困的幼兒園,免費提供教具;在教師中,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標準,可以采納小學民辦教師制度,創新性地建立農村幼兒教師制度;并增加聘用教師進編機會,保障幼兒教師的基本權利;鼓勵幼兒教師發展副業,例如直播帶貨,教師宣傳當地特產,助力鄉村脫貧的同時也可以增加收入。而對于幼兒,除了幫助幼兒完善學習環境,還需針對特困家庭的幼兒,提供一定的補助;并增加對特困幼兒的家訪工作,切實關注好特困家庭幼兒的學習生活情況。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教育總體發展良好,學前教育也受到廣泛關注,但在許多偏遠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水平和質量相對較差,不利于農村教育的發展。本文主要研究這一問題,分析現階段農村學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希望對提高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使更多適齡幼兒同時獲得良好的學前教育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奇彬 . 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以內蒙古某農村幼兒園為例 [J]. 內蒙古教育 ,2018(22):118-119.
[2] 王芳 . 農村學前教育的師資問題及發展對策分析 [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8,05(06):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