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賢 張延鵬
【摘要】以高職正常體功能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為例,分析了精品線下開放課程的特征、建設要求及所面臨的普遍問題和解決措施。提出在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應構建長效的保障機制,確保課程實施的軟硬件設備,開發融入課程思政、企業需求的優質教學資源,選用適合學生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問題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隨著互聯網技術與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教育部提出要建立適應時代特色需求的線下精品課程,課程具備“兩性一度”的“金課”標準[1,2]。課程要實現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的高階性,即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素養。課程內容也要體現相關專業的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呈現以教師教學為主導,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互動性、先進性、趣味性、科學性[3]。2019年,我校成功申報安徽省質量工程--《正常人體功能》精品線下開放課程,針對授課群體進行學情分析,并開展課程建設,在兩學期校內線下教學實踐過程中,獲得師生一致好評。本文結合該課程的建設經驗,探討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探索、實踐更加合理的課程構架[4],以期為同類院校相關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1. 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特色
1.1課程以生命特征為主線融入思政內容,搭建課程核心資源框架,積極開發、利用優秀網絡課程資源,包括省級精品視頻和國家精品課程視頻、微課視頻、動畫、人體各系統、器官功能的正常指標、相關病例及檢查單、化驗單。以不同專業領域知識為課程拓展資源,實現我校醫學專業該課程的主體共享。教師根據授課對象學情分析,制定課程總體教學目標,規劃課程內容,確定教學方式,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2依托智慧職教云平臺,實現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5]。通過課前推送新課導讀、網絡查詢背景知識,讓學生完成課前預習。通過課中在線簽到,分組討論、頭腦風暴、隨機提問、課堂作業及測試,實現互動教學,教師依據學生的反饋,清楚掌握學生的薄弱環節,并對重難點進行必要的講解。教師依據學生學習參與度及掌握情況,課后推送作業及其他任務,鞏固學生學習成果。師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QQ等進行即時的交流與互動,實現線上線下任意切換。學生通過:“思→學→論→悟→練”的過程,扎實掌握理實一體的課程。
1.3科學的課程評價 教師通過云平臺推送資源、組織課堂教學,記錄學生學習痕跡,設置合理、科學的分值,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學習情況,以此客觀反應課程建設效果。
2. 建設要求
2.1通過與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制作課程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級、省級精品共享資源,依托網絡平臺,利用視頻等資源開展互動教學,收集線上學習數據、線下互動數據,客觀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6,7]。
2.2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建設者、傳授者,也是組織者、策劃者。在具備較強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能將課堂教學與網絡平臺教學合理有效地統整;將課前導讀、課中知識點撥與交流互動和課后的在線協作巧妙融合,有效提升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
2.3學校相關軟硬件支持。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內相關培訓,提高教學水平。提供先進的實訓設備和合理的技術支持經費,應瞄準課程的發展趨勢,加快正常人體功能實驗實訓室建設。構建擁有配套的移動教學工具,支持大規模學生在線學習的教學平臺,確保正常教學運行。建立流暢、覆蓋的全校園網絡資源,成立一支保障網絡服務及網絡安全的隊伍,確保教學的正常實施。教務處加強信息化教學監督,制定符合校情的信息化教學效果認定標準,及鼓勵政策。
3. 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3.1學生學業水平參差不齊,面對文化基礎薄弱,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的群體,有效推廣混合式教學,難度大。首先,分組討論流于形式,參與度不高。其次,自主學習不夠,進行展示的環節不積極。我們通過加強學生管理,積極引導學生對專業的正確認知,通過“知-信-行”教育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2信息化課堂可以提供大量教學資源豐富課堂,使學生缺乏充分感知體驗的時間,也易于造成教師激探不夠,學生的參與度低。解決這一難題,與教師自身素養密不可分,鼓勵授課教師參與企業鍛煉、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培訓班,使得教學設計應更嚴密,更科學,尤其要預留出學生活動的時間,使學生充分感知,充分掌握。
4. 結語
《正常人體功能》作為一門醫學專業必修課,受眾學生多,專業輻射面廣,建設過程復雜漫長,同時需要行業、企業、學校的大力支持。精品線下開放課程的建設才剛剛起步,隨著社會和科技發展,會涌現出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的課程,供我們學習,鑒賞。
參考文獻:
[1]張麗平,李松,郝曉紅,李成嚴,萬靜.基于“兩性一度”的數據挖掘R語言教學設計與實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5(04):114-118.
[2]劉開華,向小川,馮偉林.專業認證理念下“一流課堂”質量評價體系探索與實踐[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1,37(06):116-124.
[3]李明宸,莫永華,孫競丹.國內混合式金課研究熱點分析[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38(04):198-203.
[4]劉明廣,楊永學.高職食用菌生產技術精品線下開放課程的建設與實踐——以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3):170-172..
[5]韋乃球,韋維,胡小勤,李琦,柳俊輝,李莉,銀勝高,李耀華,盧澄生,覃文慧.中醫學專業廣西常見中草藥課程的混合式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24(04):96-99.
[6]劉炯,章建秋.高職《微觀經濟學》精品線下開放課程建設探討——以宣城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鄂州大學學報,2022,29(01):78-80.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 2019 年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精品線下開放課程“正常人體功能”(編號:2019kfkc193)。
作者簡介:趙東賢(1979—),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礎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