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熱拉?卡米力
摘要:在“文化強國戰略”的背景下,中職語文學科應當發揮學科優勢,不斷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中職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對于學生思想的引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不斷融入思政教育。中職語文教師應當改變教學理念,將語文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引導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語文;課程思政
前言:
中職語文不只是應試教育,而是要把思想政治融合進入語文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有些中職學生缺乏思政教育,做出了一些比如崇尚歐美文化等不合理的事情,這就進一步加劇了思政教育在中職學校展開的必要性。語文教師應當及時發現問題,不斷疏導中職生的心理,在教語文的過程中,不斷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一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能夠設計出令學生更加滿意的課堂。對于學生學習思政知識來說,學校的思政教育環境是必不可少的,擁有一個健康的思政教育環境對于教師活動的開展以及學生深層次的體會都是至關重要的。中職語文教師應當重視思政教育,真正讓思政教育發揮作用。對于中職生來說,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尚未形成,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中職教師應當密切聯系語文教學的特點,將思政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實現文化育人的目的。
一、培養專注課程思政的教師,提高學校的重視程度
教師在課程思政的教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建立專注課程思政的團隊,不斷提高學校對于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有些中職語文教師缺少相關的經驗,不懂得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內涵,這就不利于課程思政的開展。學校各領導以及教師應當清晰國家對于課程思政教育的要求與目標,他們需要在政策的指引下打造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教育環境。由于中職語文教師對于課程思政教育的認識不夠充分,往往需要聘請專家進行指導。專家的到來將會讓課程思政教育的氛圍更加濃厚。通過專家開展交流活動,中職語文教師學到更多的案例知識。各個專家的到來讓學校整體的教育氛圍更加濃厚。教師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語文課程主題的選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之中。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專家到訪學校觀察效果,并提出課程的改進意見。教師在開展課程中如果遇到問題應當及時與專家進行探討,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
二、重新整理語文教學素材,不斷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中職語文教材往往是按照語文教學的思路進行排版,在進行課程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重新整理語文教學素材,不斷地向學生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按照“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愛國教育”等課題,提取語文教材的相關元素,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教學觀念是教師授課的思想指導,對于開展課程思政非常重要。教師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不可過度使用語文教材中的思政題材,因為“語文”始終是語文課堂的核心,教師切忌不可本末倒置。例如語文教師在開展生命教育時,可以結合高等教育出版社《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四版中李白的《蜀道難》進行展開。李白通過蜀地的山川之美暗喻自己的仕途坎坷。教師應當告訴學生:面對人生不順時,也要珍愛生命。在講到馮友蘭《人生的境界》時,教師也可以借此拓展生命的意義。教師要不斷把握語文教材中與思政相關的教材,通過融入思政教育,語文課也變得更加有意義。教師應當不斷挖掘中職語文素材,在不斷的實踐中完成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語文不只是一門基礎學科,也不僅僅意味著應試教育,教師應當認識到語文的重要性,通過語文課,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思政知識。
三、創造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要想提高課程思政在語文課堂的滲透效果,教師應當不斷提高學生對于語文與思政結合學習的興趣,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讓語文課程更加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得到提高,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也更加有效。中職生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技術。課堂上如果只有教師一個人進行課文的講解,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不利于學生思政知識的學習。這個時候語文教師應當利用Flash動畫、小視頻等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看到教材的內容,深刻地感受語文的魅力。通過信息技術創設不同的情景,從學生的認知能力出發,能夠增加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認識。比如在學到戴望舒的《雨巷》時,結合詩歌中的描述,教師可以通過PPT展示相應的圖畫,加強學生的認識,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惆悵,通過作者幻想的丁香姑娘也能表現出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借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理想,不斷追求理想。教師也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選人分組,打破課堂原始的座位。通過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不斷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在PPT上展示不同的話題,小組成員互相探討各種與思政相關的話題,在團結互助的過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不斷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思想。在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幫助。在培養學生的思政意識方面,更是要從信息技術出發,創造多元化的學習場景,加強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語文與思政結合的課程。
結語:
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尤其是對于中職語文教學來說,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的人文性,讓思政教育走進語文教育的課堂,實現二者的結合。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種課程思政的策略,首先是培養專注于打造課程思政的教師,不斷提高學校對于課程思政的重視。其次是語文教師要重新整理語文教學的素材,不斷地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最后是為了激發學生對于課程思政學習的興趣,教師應當利于信息技術等手段,創造多元化的教學環境。語文教師是中職生成長路上的向導,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同時,也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不斷融合思政知識,提高自己課程思政方面的教育能力,真正地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戴薇.言教并重育匠人,文道合一鑄匠魂——中職語文課程思政建設實踐研究[J].職業,2022(04):91-93.
[2]黃從慶.中職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22(02):76-78.
[3]沈靖.“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析[J].教師,2022(0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