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要:“雙減”政策指要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研究以差異化教學理念為理論依據來設計差異化作業并實施作業環節,根據每個學生的差異化特征,對他們進行分層和動態管理,引導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獲得更大的進步。差異化作業是筆者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所以基于之前差異化作業研究基礎,筆者將會進行進一步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作業
1?因材施教,學生合理化分層
每個學生因個體差異性導致在新知識的學習上掌握程度不一,如果按照常規作業的布置模式,會導致優秀的學生重復做簡單的作業,消磨了他們探究創新的精神,對于后進生而言,他們又跟不上進度,完成不了統一作業中有難度的部分,從而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這樣就是造成了班級內絕大部分學生時間上的浪費。需要對所任教的班級學生進行合理有效的差異化分層,幫助每位學生在每天有效的數學作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收獲,增強每位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因此基于“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規定要求下,
筆者認為大致可以依據學生課堂表現,課堂作業完成情況,小練筆和考試的成績進行綜合評估,然后分為三個層次:A、B、C,A層次為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生,給這個層次學生布置思維邏輯能力較強的題目,從而不斷地刺激他們對數學思考的熱情,從而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且這樣一群非常具有創新探索精神的學生會在數學各種學習活動中起到榜樣帶頭作用。B層次為基礎扎實但需提高的中等生,給這個層次學生布置能夠增強舉一反三意識與能力的題目,不斷強化,有針對性地訓練,可以使得他們數學思維能力快速提升并取得實質性突破,從而培養出A層次生。C層次為數學學習信心不足的后進生,給這個層次的學生布置基礎題甚至是概念辨析題型,從而不斷夯實基礎,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減少對數學思考的抵觸情緒,進而變為主動學習,從而取得進步。
但是合理劃分學生的層次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不間斷的依據學生每天每節課的綜合學情進行合理化評估,隨時調整學生所在的層次,從而推動學生競賽意識,激活班級學習數學的優良學風。
2?整合優化,作業差異化設計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教基廳函[2021]13號)文件要求:合理布置書面作業、科學探究等不同類型作業,提倡探究性、實踐性、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在此基礎之上,依據學情和差異化教學進行合理化設計。
對于每個層次的學生必須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題目。同時鼓勵學生積極挑戰其他層次的題目。所涉及的必選題型是包含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考點,更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但是,教師將所有的題目都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做好自己該完成的題型后,也會自覺查看其他題型,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舉一反三的重要性,能夠鍛煉學生對這類題目分析能力與靈活應用能力,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
數學老師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化的基礎之上,還應該對學生靈活應用和解決相應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行合理化評估,立足于每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而平衡作業容量和作業難易程度,給每位孩子提供更多思考和進步的機會。
3?及時反饋,批改創新化評價
差異化作業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時評價,從而及時訂正,吸取經驗獲得最大化的進步。“雙減”政策發布之后,省教育廳要求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行課后服務,每天的課后服務至少達到2個小時,主要用于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對于數學學科的作業反饋提供了一個契機。而一般常規數學作業的批改都采用對和錯的方式進行批改,用優良中差進行評價?!半p減”背景下提倡創新的評價方式反饋學生的作業,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3.1 賦分
對于數學所有的題目,每一個邏輯段都有相應的分值,對于思路卡殼或者計算馬虎的學生,往往一個“×”就將他做題的信心淹沒了。所以按點給分,甚至有時給點“友情分”都會給學生們莫大的鼓舞,不僅如此,也強化了學生的得分意識,能夠更好的應對正規測試。“雙減”減的是作業的負擔,減的不是分數,所以適當的“加分”會極大增強學生思考的信心。
3.2 語言激勵
對于評語的作用,長此以往的“優良中差”漸漸讓學生失去了關注作業評價的熱情,所以激勵性質的評語或者緊跟潮流的網絡熱詞,亦或是一幅簡筆畫,都會鼓勵學生不斷發散思維,增強思考,從而提高學生們的熱情,形成良性循環。
3.3 當面評講,再給機會
對于后進生來說,數學的學習枯燥乏味的數學作業是令人抓狂的,但是如果老師進行當面的點播評講,并且再給一次機會進行書寫,然后給出評價,馬上會點燃后進生學習數學的火苗。延時服務會讓老師有更多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所以要及時進行“面談”,“雙減”之前,后進生是非常懼怕老師的,但是如果老師走進后進生數學錯題,會拉近孩子和后進生的距離感,進而這樣的孩子會不斷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愛上數學。
總而言之,多元智能理論說明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那作為數學教師就必須要遵從這一特性,而“雙減政策”的提出說明當下學生的作業必須要持續進行差異化的設計,教師也應當緊跟教育政策的潮流,及時學習,立足研究,讓作業來實現他最大的作用,進而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新.影響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因素與對策[J].讀寫算(教研版),2014,(5).
[2]?教育部辦公廳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教基廳[2021],13號.
[3] 楊景艷.淺談高中數學差異性教學的實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