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睿
摘要:雙減目標的提出減輕了學生的壓力,但是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降低學生學習時間的同時,教師必須要提高教學效率。小學數學作業一直以來都是鞏固教學知識的方式,在雙減目標下,教師需要抓住知識重點精心設計,合理地布置作業,保證每一道題目都具有針對性,有效性,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達到教學目的。設計出有效的小學數學作業是當前教育發展走向,基于此,展開教學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雙減目標;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
引言:隨著雙減目標的提出,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設計作業時,數學教師需要減少沒有必要的重復練習,打造出多元化的作業形式,幫助學生自主完成,從而促進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同時,在設計作業方面,教師還需要注意幾個要素,首先要增強作業的趣味性,便于學生能夠輕松地完成作業并吸收知識;其實要有層次感,層層遞進,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最后還需要有針對性,達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一、在雙減目標下,對作業布置的要求
雙減政策的提出,以學生身心健康為前提,必須要保障學生的休息時間,因此,在作業布置方面,需要減輕學生負擔,小學數學教師要深入理解設計數學作業的作用。設計數學作業,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后重溫數學知識,還是為了增強他們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便于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教師要落實雙減目標的核心內容,從學生的角度以及教學任務考慮,科學合理地進行作業布置。與此同時,教師也應摒棄傳統的作業布置方法,不能對某一個數學知識重復練習,還應減少“題海戰術”。當學生在學校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之后,若作業布置太多,便會使其對作業感到厭煩,在做作業時,甚至是為了任務而完成。同時,作業越多,還會產生一系列的綜合反應。教師會因為批改過多的作業而增加壓力;學生會因為過多的作業而影響休息;家長會因為過多的作業而焦慮擔憂等。因此,教師需遵循教育規律,需要根據不同層級和類別布置數學作業,對于作業的布置,內容一定要有深度,數量不宜過多,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不同的作業訓練,充分理解雙減目標的理念,減少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策略
1、結合生活實踐布置數學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作業的實際價值,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鞏固知識。要先具體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然后再根據相關學習情況和學生特點設計作業,將作業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而并非任務,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作業中獲得全新的知識感悟,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小學數學作業的最大價值。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平移旋轉和軸對稱》時,數學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平移,旋轉以及軸對稱現象,當學生慢慢理解這一知識內容后,就可以根據知識內容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實踐類作業。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些對稱的物品,并把這些物品以平面的形式畫下來做好名稱記錄,最后再畫上對稱軸;在自己家中尋找有關平移或旋轉的物品,并記錄下來,然后與同學分享。以這樣的形式布置作業,能夠真正做到從書本走進實際,這種多元化的作業形式不僅不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和壓力,反而還會讓他們自主地去尋找答案。
教師需要深刻理解這一方式的內涵,需要在設計作業時有實際生活情境的存在。不管是創造合適的場景,還是融入教學內容,都必須要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要設計出他們平時能夠真真切切感受到的生活場景,然后再這一場景中完成作業。因此,教師可以適當結合生活實際編制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讓學生完成相應作業。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就可以根據知識點設計出相應的生活情境:“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學校為學生準備了驚喜,為了保證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擁有自己喜歡的禮物,現在要求學生在‘賽車、奧特曼筆記本、艾莎公主’之間進行選擇,然后讓學生在紙條上寫上自己選擇的禮物,由一位學生進行統計,再把統計的數據匯報出來。”設計這種情境,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當學生逐漸對這一節內容熟悉之后,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調查活動,可以調查喜歡吃的水果,也可以調查最喜歡的學科等,然后讓學生根據調查內容繪制成統計圖進行分析總結。當他們全部都融入到這一情境中時,就會主動去解決這一作業,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也能提高課堂氛圍,做到了真正以學生為課堂主人,自主探究學習。當然,教師在根據生活情境設計作業時,要以學生的視角看生活,創造出豐富、有內涵的數學故事,從而才能設計出有趣味性,參與度高的作業,讓學生彼此融入進來,積極主動的學習。
3、根據學生特點設置有層次的作業
小學數學作業布置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作業鞏固章節內容,還是為了讓其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完成進階性地練習和吸收。所以,在設計作業時,需要注意作業的層次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布置。一般來說可以將作業分為“簡單、中等、難”三個等級,對于第1種等級的作業設置,要保證學生們都能夠輕松完成,對于第2種等級的設置,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思考而完成作業,第3個等級是需要學生通過思考以及思維擴散才能完成的作業。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根據這三個等級進行劃分和設計,層層遞進,讓學生進行自由選擇。
例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小數的乘法和除法》中,這一節的知識點較多,不僅要了解小數乘法與除法運算的法則,還需要理解單位之間的換算。因此,在設計作業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難度的等級,讓學生在教師所設計的作業中自由選擇,選擇合適且自己能夠挑戰的作業類型,并自主完成。在完成之后,教師甚至可以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打造教學平臺,可以讓學生上傳到相應的數學教學平臺,然后在平臺上進行遠程修改和批注,做到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作出適當建議和調整,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采用這種方式進行作業設計,每一道題目都具有針對性,且完美符合雙減目標的理念,教師也能輕松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后續也好作出教學反饋,優化作業設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目標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深入了解雙減目標的概念,做到減輕學生壓力,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可以創造一些數學情境,多手機生活素材,掌握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不同角度切入作業內容,從而設計出針對性強且有意義的作業,完美落實雙減的核心理念,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同時促進其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吳丹慧. "雙減"政策下例談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的關聯策略[J]. 好日子, 2021(35):1.
[2]夏冬一. "雙減"目標下小學數學有效性作業的設計策略[J]. 遼寧教育, 2022(1):2.
[3]趙艷軍. 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作業有效性——以小學低年級為例[J]. 神州, 20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