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貴
摘要:在當前的農村學校教育當中,教師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這是由于在改革開放以來,很多農村的父母都離開自己的家鄉外出打工,然后把孩子留在了農村,這些農村的孩子因為缺少了父母的教育,所以他們在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學生”的出現,給同齡人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響,對家庭和社會也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關注“問題學生”的成長,解決“問題學生”身上出現的不良現象,是當前農村學校教育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關鍵詞:農村學校;“問題學生”的教育;有效途徑
在對農村學校“問題學生”教育現狀的調查當中,我們對“問題學生”的紀律、學習、家庭、社會生活等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一些對“問題學生”教育的方法和案例,通過分析整理和總結,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為解決“問題學生”的教育現狀做好充分的準備。
一.在紀律方面,“問題學生”自控力較差,有違紀行為出現
在紀律方面,“問題學生”一般都比較懶散,做事情隨心所欲,對于學校紀律不遵守還會參與一些聚眾打架的不良行為。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問題學生”的父母都不在家中,經常在外地打工,回家的次數也是寥寥無幾,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陪伴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對孩子的關懷和教育也是不夠的。除此之外,在這樣的家庭當中,由于只有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的陪伴,難免會對孩子有溺愛的心理。
針對紀律方面出現的問題,一方面在校的教師和班級當中的干部要對“問題學生”有更多的關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對他們產生的不良行為給予糾正和引導,學習當中對“問題學生”要有更多的精力去監督他們的學習,促進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一種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班級體的力量來對“問題學生”的行為產生一種約束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與家長溝通,采取家校共建的方式,讓家長可以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真實表現,最重要的是,家長要改變打錯了 自己的思想觀念,要配合教師的工作,愿意在孩子身上付出時間,與“問題學生”進行溝通和談話,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在一段時間的努力之下,“問題學生”在不同的方面都會有一些進步,也避免了一些很大的違紀現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微小的問題還依然存在。
二、在學習方面,“問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沒有一個理想的成績
在學習方面,“問題學生”通常都不認真聽講,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在上課時經常會睡覺,偶爾還會搞一些小動作,對于教師布置的作業也不能按時完成,教師說的話也不放在心上。經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問題學生”大多數不會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時間,沒有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且學習的基礎也比較差,課后作業不能自己主動完成,經常會抄襲別人的。由于他們的爺爺、奶奶基本都不懂這些知識,父母又都在外打工,因此也沒有時間來管理。
在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不能制定太高的教學目標,要循序漸進的逐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要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愿意與教師分享自己的想法。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教師要注意到,就是單親家庭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多談心,多傾聽,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愛去溫暖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空閑時間迷戀玩電子游戲,分不清主次
絕大多數農村學生的父母都是農民,家庭收支主要以種地為主,為了維持家里的生活,父母雙方外出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撫養,為了能夠讓孩子與父母經常聯系,因此很多家長都給孩子留下了手機,而爺爺、奶奶又溺愛孩子,從而導致這些孩子沉迷手機,一有空閑時間就拿起手機玩游戲,還有一部分學生甚至去網吧玩游戲,致使作業完成不及時,完成情況較差,甚至有不完成的情況,另一方面,學生由于長時間的游戲,影響上課的效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犯困,做事比較懶散。
對于這樣的情況,首先教師要做到與學生家長多溝通,多聯系,保證家長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讓教育的運用發揮到極致;其次,學生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可以在班里中尋找一些優秀的同學作為榜樣,用榜樣的力量來引導、教育這些“問題學生”,從而使他們改正自己的錯誤,把關注點放在學習上;再次,每個學生都是與眾不同的,就算是“問題學生”,他們也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可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多關注他們,發現他們身上的優點,然后與他們進行交談,用他們身上的優點來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最后,教師要與學生家中的看護人聯系,運用合適的方法,減少學生使用手機的次數。對于住宿的學生,學校要加強檢查,做到學生能夠按時休息,避免學生逃學去網吧的情況。
四、“問題學生”在心理方面,自我意識強烈,較為孤僻
在心理方面,“問題學生”一般處事都比較沖動,固執,特別容易和其他同學發生矛盾,有的學生甚至有厭學的傾向。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他們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教育,并且有一部分父母太過于在意學生成績,對學生的教育比較粗暴,總拿自己孩子與其他學生作比較,傷害了他們的心靈,從而導致他們在性格上比較偏執,以自我為中心。
針對心理方面出現的問題,一方面教師可以先用通常的教學方法去引導他們,然后鼓勵他們把自身存在的優點放大,提高他們的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可以更好的融入到班級生活中。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親子活動,利用一些親子小游戲讓父母發現孩子的另一面,并且可以對家長的教育進行指導,促使家長改變他們不好的教育方式。
五、結語
總的來說,“問題學生”的教育是農村學校的首要關注點,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對“問題學生”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學生涯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的“問題學生”進行不同的分析,然后結合家長采用適當的方式去引導、教育、關愛他們,做他們的好朋友,讓學生可以信任教師,積極配合教師,共同努力把“問題”丟掉。
參考文獻:
[1]張桂書,惠鋼行,黃金偉.農村學校“問題學生”教育有效途徑探索[J].文教資料,2011(13):149-150.
[2]劉菊芳.愛心鼓勵成長 喚醒自尊自信——單親家庭中問題學生教育的有效途徑[J].教師,2019(09):29.
[3]張佳.用心守候 靜待花開——淺析當代“問題學生”的家庭教育現狀及有效轉化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2):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