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
摘要:幼兒園的區域游戲是幼兒教學的重要板塊,孩子的天性就是游戲、探索,而在游戲中學習的效果也是最為深刻、效率最高的;大部分幼兒園都設有游戲區,但是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得到的教學效果卻不盡相同,甚至差異很大,這也成為了幼兒教師的困惑;經過對本班角色區游戲的觀察,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及與經驗豐富的老師的探討與學習,總結出了對幼兒角色游戲的一些理解與認識,本文以幼兒角色游戲評析與指導策略,提出建設創新性角色游戲、角色游戲需匹配幼兒個性及符合社會發展趨勢等方面展開論述,激發幼兒活動積極性、多方面發展為目的,進而對本班幼兒角色游戲教育遇到的問題進行評析,總結出一些教學建議、指導策略與老師們共享,共同探索幼兒角色游戲的教育教學,達到幼兒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多方面發展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自主游戲;幼兒;創新
一、緒論
(一)研究背景
區域游戲是以當前教育目標為中心,遵循幼兒的興趣及需要為準則,根據幼兒的不同性格特性,有針對性地通過角色游戲進行引導,讓幼兒置身于游戲當中成為學習的主角,以達到幼兒在與教學環境和教具材料在互動中,達到主動、快樂、多方面、不斷地向前發展的目的。
在上學期本班開展了角色游戲活動,但是令我們唏噓不已的是,很多角色游戲活動的開展,只是停留在了表面“刀切豆腐表面光”1,雖然看起來非常熱鬧,但是并沒有達到其應有的作用與效果,沒有體現出角色游戲深層次的價值。
當前角色游戲的設立雜亂無章,缺乏科學指導及理論依據;“無根之樹,無源之水往往不能長久”2,游戲區一次建設終身使用,長時間不進行修葺和更新;角色游戲的教育理念沒有得到貫徹,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二)研究目的
1.改變區域游戲建設缺乏科學指導的現狀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3使得幼兒園角色游戲的建設沒有科學的、系統的理論做支撐,沒有統一的標準。完全憑著某個教師自己的喜好布置,根據其自己的主觀意愿和想法,布置一些固定的角色游戲。那么這角色游戲究竟是否符合幼兒的意愿、興趣以及認知水平,教師并沒有經過全面的、系統的分析。
2.改變教師的過分干預導致角色游戲的現狀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過多地干預著實的影響了幼兒參與角色游戲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在幼兒的世界中,教師的權威遠遠大于幼兒家長,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幼兒的思想或行為起到了很大作用;有許多家長就反饋幼兒在家中是如何的調皮搗蛋,和在幼兒園的表現大相徑庭,所以幼兒對于教師的情感附帶著親近感和畏懼感。蒙臺梭利曾經說過“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導”4,讓幼兒成為角色游戲的主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但是在現實教學生活中,教師往往規劃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把自己的主觀意愿附加到幼兒的活動行為,從而使幼兒不敢自主行動,因而違背了角色游戲構建初衷及宗旨,“一切教育活動的主體都為孩子服務”。5
(三)研究的意義
1.提高幼兒自主學習能力
幼兒園角色游戲活動能滿足當前幼兒自身身體和生理發展的需要,幼兒教育中主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角色游戲可以為幼兒提供發現和發展自身潛能的機會,有助于建設滿足其自身特性的發展模式,包括利用自己的優勢,來彌補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幼兒樹立自信心、自尊心。
2.提高幼兒自主解決問題能力
幼兒園開展的角色游戲區域活動是尊重幼兒、針對幼兒的成長特點所采用的最為有效教學形式。角色游戲區域活動能夠促使幼兒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通過觀察角色游戲區域活動,發現和記錄每個幼兒的活動變現及特性,展開有針對性的引導教學活動,有效地促進孩子良好個性的發展,通過角色游戲區域活動是幼兒之間自主的交流、交往、協作,有效地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幼兒園區域游戲的建設探究
(一)利用觀察法探究幼兒角色游戲的開展
在角色游戲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細心的觀察、記錄、分析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表現,總結出的一些經驗進行分享。
1. 案例:
“熱鬧的攝影室”
本次教學課的分析總結
首先從照相館游戲中可看出,角色游戲中,幼兒可以選擇定位不同的角色,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符合每個幼兒的心理需要。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時能認真扮演角色,并且還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雖然在游戲中有發現離開崗位的現象,當遇到這種情況不能進行順利游戲時,幼兒主動通過與同伴交流,協商想辦法解決,同時具有角色轉變的能力,扮演著不能的角色,并順利完成角色游戲。
其次本次創建的游戲成本不高、易實行,貼合幼兒心理、興趣需求,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本次對幼兒區域游戲開展的研究結論
幼兒天生就具有探索性、學習性,幼兒如何發展受眾多因素的影響,幼兒的教育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作為幼兒教育事業一線的幼兒教師責任重大; 探索科學的幼兒教育教學方法更是我們這一代幼兒教師的歷史重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從生活中汲取靈感,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結合現階段區域游戲的現狀,創建性價比最高、科學程度最高、內容最為豐富、最為貼切教育目標的教學方法論,來實現以區域游戲為主要教具及從事教學活動的實踐教學。
幼兒教師是幼兒活動的組織者、觀察者同時又是指導者。 在傳統教育教學的模式中,老師是主導、是知識的填鴨者,學生是被動受教者,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學習的好處是什么,從而使師生關系處于緊張狀態,讓老師處于不理解的境地;而區域游戲教育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系,強調尊重兒童心理和生理發展的不同階段的不同學習需求,讓兒童成為游戲活動和學習的主體,讓兒童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我操作,自我體驗、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讓幼兒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的滿足感,從而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恩惠.五個維度解析幼兒游戲的創新策略[J].教育界.2018(10):20-25.
[2]孫倩蕾.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園大班教學中的融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7):8-9.
[3]嚴佐倉.略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的踐行[J].赤子(上中旬).2017(04):35-40
[4]瑪利亞·蒙臺梭利.蒙臺梭利教育法[M].霍力巖,李敏誼,胡文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5]瑪利亞·蒙臺梭利.瑪利亞.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方法[M].蒙利特譯.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