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芹
摘 要:文言文不僅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必要的學習內容,還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可以從中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還可以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精神。雖然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多數教師在文言文教學已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但仍有部分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文言文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忽略了學生文言文的自主探究與課外拓展閱讀,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高。針對此種現象,初中教師在文言文課堂中可以擯棄原有的灌溉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的興趣出發,創新教學方法,以培養出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 培養學生? 學習能力
一、以興趣導入文言文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有言道,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由于初中學生還處于對未知事物富有好奇心的年齡階段,所以教師在進行文言文教學時,可介紹作者生平,從文章背景或是文言文創作原因等導入課程,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教師在教授《狼》這篇課文時,教師可從蒲松齡生平出發,向學生介紹蒲松齡一生的事跡,以及他寫過的作品。此外,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狼》后,可聯系到當時文化以及文章主要思想,引發學生的思考,并讓學生各自談談自己閱讀后的看法。
二、利用媒體設備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新課程改革中提出,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還要培養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并優化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文言文的教學中,為能夠更好的優化學生思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文章中的思想內容產生情感共鳴。
如在教授《愛蓮說》時,可以使用多媒體,連接網絡找出各種各樣的蓮花圖讓學生欣賞,并且在學生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用音頻播放輕音樂,讓學生想象自己在蓮花池面前與朋友談論自己為什么喜歡蓮花的原因。同時,教師可以找出國風視頻,與蓮花或是與《愛蓮說》思想有關的視頻供學生觀看,在課堂上模擬文章內容的情境,讓學生再次閱讀《愛蓮說》的文言文,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并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培養。
三、通過文言文的朗讀背誦,提升學生的語文語感
背誦在文言文學習中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通過背誦既能夠訓練對文言文的語感,又能夠積累更多語言,使自身的修養得到提升。教師在完成文言文教學后,可以讓學生朗讀文言文,讓學生掌握生字詞的發音,并弄清楚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銜接后,讓學生背誦課文,以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與情感的理解。
如在學習《木蘭詩》這一課文時,對學生解釋文章的意思后,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朗誦的節奏劃分,劃分完成后各自朗讀,教師從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同時,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背誦。在學生自行背誦的時間里,教師可以使用秒表進行計時,規定誰先在短時間內將文章能夠充滿情感的朗讀并背誦出來,即可獲得一分神秘大獎,教師以此激發出學生的背誦的積極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所學的知識。而學生通過文言文的朗讀背誦,還可以提升語文語感。
四、利用文言字詞虛實造句,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想要學好文言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管是文言文中的字詞含義、句式結構還是用法,還是文言文的整篇布局、思想等,都是在長期的學習中積累所得。文言文的學習中,實詞、虛詞的含義對學生來說,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剖析該課的實詞、虛詞含義用法,并根據該詞在文中的含義,用逆向思維方式讓學生進行造句,這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如在教授《陋室銘》時,可先對文章中的關鍵詞進行解析,文章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在”字表示的是動詞“在于”;“無絲竹之亂耳”中的“之”表示的是語氣助詞,“的”,用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加深學生所學知識的印象,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五、師生合作以及分組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合作探究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方法,由于文言文的表達方式與現代白話表達方式有所差異,所以僅靠學生個人學習有一定的難度。為能夠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效率,教師可將學生擺放在同一位置,與學生進行合作,并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討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如在教《桃花源記》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文章“該文章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呢?‘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一句,是什么意思?包含了哪一年齡段的人?。”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態度等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討論教師提出問題,并討論:文章是捕魚的武陵人的幻想還是作者的幻想。
六、課外閱讀文言文并翻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初中學生必備的重要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文言知識,以此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并讓學生閱讀后寫出文章思想或是進行文言文翻譯等,可以培養出學生的自學能力。
以諸葛亮的《出師表》為例,教師完成課程教學后,可以拓展課外知識,向學生介紹諸葛亮的生平,并將歷史中的諸葛亮與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進行對比,講明兩者相同點、不同點。待激發出學生的興趣之后,教師可布置課外文言文閱讀任務,讓學生去閱讀諸葛亮著作的《誡子書》,完成閱讀后寫出自己的感想,并寫出主要的字詞解析等,讓學生任務式的進行課外閱讀,長此以往,可以培養出自學能力。
總之,培養出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既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文言文困難的問題,又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提升學生在文言文中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并讓學生朗讀背誦、造句以及分組進行合作學習等,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出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并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汪月磊.文言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學語文. 2019(06)
[2]蔣信偉.“味”道:文言文教學的五味俱全[J].語文教學通訊.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