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摘要:在農村小學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基礎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儲備愈發完善的驅動下,小學數學教學逐漸呈現新的發展態勢,其在數學知識傳導的基礎上,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愈發重視,旨在促使其全面轉化課程知識,深刻理解數學思想。故以此為背景,探究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培養價值及其教學瓶頸,揭示相應教學培養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教學探究
前言: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為學生奠定數學學習基礎的重要課程,其在新課程逐步推進落實影響下,更側重引導學生從多種思維視角出發,全面思考轉化數學知識內容,并嘗試應用各類數學思想處理分析實際問題。因此,思維能力作為支撐上述教學工作的重要素養,其在實際教學的培養策略具備一定研究價值。
一、滲透邏輯思維意識
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首先應當重視在課堂中滲透邏輯思維意識,讓學生在學習、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邏輯思維。即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邏輯思維過程的引導,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梳理、掌握數學算理,引導學生感受數學推導,分析數學題目中的各類數量關系等,都能夠讓學生無形地受到邏輯思維的熏陶,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意識。例如,在教學“方向”時,教師可為學生出示一張日出的圖片,引入接下來的話題,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太陽從東方升起;接著,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一幅這樣的圖片:學生在操場上,面對太陽升起的東方站立,背向西方,此時,學生所站位置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已經顯而易見了;接著,教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所在校園的實際情況,指出校園中的建筑物,如圖書館、體育館、教學樓在圖片中的位置,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始終處于教師的良好引導中,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言十分有利。
二、傳授邏輯思維方法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滲透邏輯思維意識后,教師還應當重視為學生傳授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以此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運用邏輯思維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概念教學,向學生傳授邏輯思維方法。例如,在教學數學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概念展開比較與分類、抽象與概括、分析與綜合、判斷與推理,讓學生感受、運用多種邏輯思維方法,進而形成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2]。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公式”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現生活中常見的長方形物體,如板擦,引入本節課的知識內容。接著,教師可將這一物體拓在黑板上,形成一個長方形,讓學生估計這一長方形的面積,再用自己的方法求一下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此時,部分學生會形成運用單位為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填充長方形的意識,再通過數出填充長方形的小方塊的數量,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這屬于一種簡單的間接測量方法。教師可將學生的這一思維逐漸延展、深化,讓學生展開實踐操作活動,在實踐活動中推演邏輯思維,最終歸納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經歷探究問題、發現規律、歸納方法的全過程,逐漸得出結果,這是一個較為典型的運用邏輯思維的過程。總之,教師應當加強在課堂中為學生傳授科學的邏輯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對問題與知識展開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三、豐富教學情境,提升思維活躍性
小學生尚不具備足夠的數學認知與數學知識儲備,在實際學習中需要借助一定的課堂引導,幫助其從已有的認知經驗或數學知識儲備出發,合理延伸思維并構建知識聯系。因此,基于學生思維特性與發展規律的教學情境內容,是提升其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活躍性,強化思維能力教學培養效果的關鍵。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在思維培養工作中被賦予了更多功能,其在展示功能的基礎上,還可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引入相應生活元素,促使其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相應數學問題或數學概念,在強化其數感時,也便于學生在具體事物與抽象數學知識轉化的過程中,合理應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有效提升自身數學思維能力。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教學情境可融問題情境、實物情境、探究情境等內容為一體,為學生提供多種思維延伸途徑,便于其針對特定數學問題進行全面思考分析,在課堂學習中有效發散數學思維,思考探究課時知識內容的本質及其內在數學規律,實現思維能力培養工作與課程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
四、合理設置問題,優化思維邏輯性
在思維能力成長過程中,合理的問題設置能夠促使學生在合理的學習節點產生認知障礙,驅使其主動思考探究問題,以此逐步延伸自身思維。基于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與學習差異性的課堂問題設置,成為思維培養工作中全面強化學生思維邏輯性的重要保障。與針對特定知識點的問題設置不同,在思維能力培養視域下的課堂問題設置,更側重從學生在課時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過程出發,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整體數學認知角度出發,思考課時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聯系,進而在問題節點生成相應認知障礙,使其認知障礙在整體上與課程知識遞進順序契合,便于其通過自主思考探究問題,不斷應用數學思維轉化課時知識內容,在借助問題引導完成知識遷移時,在多次運用數學思維的影響下強化思維能力。新的課堂問題設置結構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合理的思考梯度,使得各數學學習能力層級的學生都可參與到課堂問題探究活動中,以此提升思維培養工作的全面性,降低學生學習差異性對其造成的不利影響。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應重視思維能力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進而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自身思維發展規律,綜合優化課程教學機制與內容,為學生提供兼具現代化與多元化特征的數學學習環境,促使其在多重教學影響下全面提升自身思維能力,為整體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姜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42-43.
[2]李林紅.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1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