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勝菊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體現,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拓展,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閱讀力
引言: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當前,很多教師認識到了閱讀在語文課程中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但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成為了語文教師要認真思考的問題[1]。筆者在此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了總結,以供同行參考和借鑒。
一、閱讀要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其閱讀興趣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閱讀規律,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逐漸增加閱讀的難度,同時,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讓學生保持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夯實基礎,不斷提升其閱讀能力。
二、創造教學環境,激發學生主動性
教師需要為學生建立好的閱讀環境。在閱讀任務開展中,閱讀環境的好壞十分重要。一個好的閱讀環代境,對學生個人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的培養都是至關重要的[2]。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室設立一個公用書架,結合學生自備的閱讀清單、共同閱讀清單,購置添加不同類型和不同風格的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喜好和相應的學生語文課培養大綱要求來閱讀一些書目和文章,在閱讀過后則需要完成相應的任務。比如,對于部分寫作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安排讀后感寫作任務;對于聽說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則安排類似閱讀、演講、朗誦等任務,以此作為途徑來提升各自的優勢項目。在此基礎之上,下輪次的閱讀工作則發生反轉,借此來提升各自的短板。通過這樣的循環模式,就很好地給學生打造了一整套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個人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都得到了相應的積累和鍛煉,揚長避短的同時,也充分凸顯出了個性教育的價值。
三、提倡自主閱讀,提升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倡學生自主閱讀,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體會文字的魅力,從而愛上閱讀。與此同時,自主閱讀并不是自由閱讀,也并不是放任學生不管,完全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和學習。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自由的度很難把握,容易出現自由過度、引導不足的問題。教師需要對閱讀內容、閱讀目的進行規定,讓學生通過引導掌握正確的自主閱讀的方法。一方面,閱讀過程有了自主性,學生的主動性能夠得到激發,對于閱讀的興趣也會相應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斷提升,閱讀就成為學生擅長的事,學生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進步的快樂,并逐步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以四年級上冊《麻雀》一課的閱讀教學為例,從識字的難度角度來說,這篇課文的生字詞并不多,比較易讀,非常適合開展自主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在對生字詞進行講解以后,將閱讀教學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初讀和精讀。而在進行這兩種形式的閱讀之前,教師都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提兩三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而不是毫無目的的閱讀。在初讀之前,教師就可以問學生:“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誰?”“麻雀為什么打動了作者?”提一些以培養學生認讀能力為目標的問題。而在精讀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思維模式對課文進行更加深入的自主閱讀,去思考作者在寫小說時的框架搭建、創作技巧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開展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深入理解閱讀材料
核心素養理念提出:學生有必要通過合作學習方式增強團結意識。為了深入貫徹這一理念,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法。合作學習方式有很多,可以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合作,不管選擇哪種合作方式,教師都應布置相匹配的學習任務,發揮合作學習作用。
例如,在合作學習《鄉下人家》一文時,首先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所了解,然后根據學生的狀況調整座位。例如,全班49名學生可以分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5名學生,最后1個小組與教師一組,教師所在的小組可以是語文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這樣便于教師展開針對性的輔導,其他小組之間水平幾乎相等。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競賽,一來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二來可以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后期的課程內容和教學進度的調整奠定基礎。
五、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閱讀中的文化認同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也要為學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融合理解。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時,學生在字里行間用心體會作者表達的對母親的尊敬之情,教師分析人物形象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外貌、語言、動作等入手,這樣一來,學生就會被文章中的母愛深深感動,從而激發自己的情感共鳴,想象自己母親付出的種種辛苦。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背一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孝道的名言名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到了作者的表達手法,還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下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
結束語
總的說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不僅對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甚至對以后的學習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郭宏偉.小學語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探微[J].知識窗(教師版),2020(10):41-42.
[2]江小艷.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及途徑[J].知識窗(教師版),202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