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平
摘要:合作學習模式在我國教學中的應用有著悠久歷史,從《詩經》當中的切磋,再到眾多私塾弟子轉相傳授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合作學習表現出的優勢十分明顯,時至今日,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合作氛圍,從而促進合作學習有效性,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基于合作學習的應用優勢,闡述了具體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而小學語文又屬于小學基礎教育中的重點學科,因此,在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采用合理的小組方式進行引導拓展,鼓勵學生發揮特長。確保小組討論能夠深入合作學習之中,使學生有明確的討論方向以及合作內容,進而促進合作學習的貫徹落實。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運用,不僅可以打破具有單一性、封閉性的教學模式,還增強了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對促進小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符合素質教育理念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當中具有極強的推廣價值。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確保合作到位
首先,教師需要在教育實驗當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小組教學關系,并且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要求,引導學生能夠重視合作學習,并且在合作學習當中掌握良好的合作學習技巧,端正學生的合作學習心態。其次,教師需要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意識和學習觀念。并且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路,強化學生在組內的探究能力和互動交流熱情,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次,教師也要在小組合作交流當中與小組成員開展互動探究明確小組長在組內的監督能力和引導能力,并且在校隊內選出記錄員和主持人等角色,讓小組成員當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夠積極地發揮自身的責任感,為小組的成長和發展獻出一份力量。最后,教師也要根據學生所探討的內容進行教學的交流和引導,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發言和互動,強化學生在互動交流當中的熱情,增強學生的個人綜合素養,發揮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團結能力。
(二)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合作氛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僅是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更是促進學生學習傳統學習方式的轉變,是在課堂上確立小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首先應該為他們創設適合于合作學習的良好教學情境。教師要及時轉變自身角色,在課堂上做好評委的角色、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多鼓勵、多引導,促進學生、教師、多媒體之間的多向互動,為小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圍。為了適應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要為他們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當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
(三)合理設置探究問題,提高合作交流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為了避免過于簡單的問題缺乏合作探究意義,無法激發小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或者問題過于困難,以小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和合作學習也無法順利解決的情況出現,教師應該合理設置探究問題,注意問題的深度、廣度、難度、創新性。從問題層次上去把握,教師應該選擇那些適合于合作探究的開放型問題、探索型問題供小學生探究;從知識的分類形式上去把握,那些記憶型知識是無需合作學習的,只有那些對小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理解型知識、運用型、分析型以及創新型知識才適合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從追求的目標上對探究問題進行把握,教師應該選擇那些可以提升小學生思維品質的問題,比如追求新意的問題、要求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思考才能順利解決的問題。只有提高了探究問題的科學性、有效性,合作交流才能更為有效。
(四)創新學生的合作方式,提升語文學習合作趣味
學生的合作方式有很多種,在不同的語文內容以及教學場景、學生認知水平與學情具體情況中,教師應采取不同的合作學習模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創新合作方式,從而提升語文學習的合作趣味。一般而言,合作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單個學生無法獨自完成龐大、復雜或者難度超過自身認知水平的任務,此時合作有助于幫助學生通過挑戰難題獲取自信,增加自我效能感;二是學生雖然能獨自完成某項學習任務,但該項任務采用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更有助于強化合作意識、溝通意識養成的教學效果。因此,如何在特定的情況下創新學生合作方式,是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策略的關鍵點。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松鼠》,該單元的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學會從多方面完整、詳細、有趣地介紹一種事物,《松鼠》這篇文章就是分別介紹動物的外形、習性以及生理特征的。這類文章學生獨自閱讀、學習基本不成問題,但從多個方面研究事物,并最終形成一篇文章介紹它,與實驗研究、調查研究模式相類似,適合合作學習。對此,教師就可在該課的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可以兩人為單位組成一組“探索組”,一共分為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探索“松鼠”這種小動物,通過分工閱讀課文、搜集其他資料,在課上向全班同學介紹這個小動物;第二個任務是探索“其他一個事物”,每組學生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想要向全班同學介紹的事物,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其他物品,分別介紹事物的細節與其他特征,同樣要做口頭介紹。對于該類合作探索學習,教師還可設置最佳創意獎、最專業獎等獎項,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讓課堂真正成為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生態課堂,同時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69-70.
[2]陳冬梅.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 新課程(中), 2017(6).
[3]張惠.試論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研究,2016,(6):84.
[4]李苓.合作學習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淺談[J].學周刊,2020(2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