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琴
摘要:目的 分析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康復護理效果。方法 選取大化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腦卒中患者300例,其中主要分為兩組,分別開展常規護理、康復護理,對比干預效果。結果 護理前肢體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上下肢肢體功能評分更高、神經功能缺損狀況評分更低,差異顯著(P<0.05)。結論 腦卒中患者接受肢體偏癱康復護理時可有效提升患者肢體功能,降低神經功能缺損。
關鍵詞:腦卒中;肢體功能;神經功能;偏癱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腦卒中主要指腦動脈系統病變引發的血管痙攣、破裂、閉塞性疾病,隨著患者病情發展則會引發腦部血液循環障礙,肢體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有致殘率高的特點[1]。偏癱為腦卒中患者常見問題,由于患者肢體功能衰退,無法正常生活,因此選取有效方式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提升生活質量便十分重要。常規護理時主要以引導患者進行肢體活動或者鼓勵患者家屬進行護理配合,通過此種方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但患者依然會出現各種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為肢體偏癱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主要以肢體功能恢復為主,同時充分吸收早期康復護理理念,確保患者早期即可獲得康復護理,進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現即選取我院腦卒中患者,探究護理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30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完全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且通過CT等影像學方式確診為腦卒中偏癱,②患者資料完整且可接受持續性護理,③患者發病前肢體功能和語言功能正常,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疾病患者,②不依從或者抗拒護理患者,③病情突然加重無法持續護理患者,④合并嚴重系統性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為常規護理。監測生命指標,發現異常狀況要求其立即通知醫師干預,聯合營養師為患者制定科學營養計劃。定期評估患者康復效果,適當調整康復計劃。
觀察組患者則為康復護理了,首先鼓勵患者主動進行自我管理和護理,并進行精神支持,之后為其講解疾病有關知識,消除負面情緒。進行康復鍛煉時首先為被動活動,主要由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手法按摩,通過按摩促使患者血液循環。護理人員也需指導患者家屬學習按摩技術,保證患者不定期依然可接受家屬按摩護理。體位干預:患者在康復過程中要求定期更換體位,保證3h進行一次體位護理,要求注意側肩以及下肢和遠端肢體狀況。運動訓練:手法按摩之后則要求患者進行被動運動,主要為肢體活動,每次時間至少為30min,每天至少2次,同時依據患者病情進行握手、坐位和站位平衡訓練。7d之后患者即可下地,要求患者扶床站立,自主保持身體平衡,主動進行抬腿以及下臺階。當患者可以行走時則從由他人攙扶逐步過渡至拄拐杖活動以及自行挪動最后為主動活動。在患者進行主動活動過程中也需適當加入洗臉和吃飯等動作,通過此種方式提升康復效率。飲食干預:患者飲食主要以小口慢喂為主,必要情況下可進行鼻飼,對于昏迷患者主要使用鼻飼流質飲食,其中溫度控制為39℃,但要求保持速度緩慢,逐步抽出胃液。對于失語患者則需進行心理干預,引導患者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接受護理。
護理評估。評估患者康復狀況,同時適當調整鍛煉計劃。患者出院之后進行電話隨訪,指導鍛煉,叮囑患者定期回醫院進行隨訪,保證可得到長期康復指導。
1.3觀察指標
(1)肢體功能。主要使用Fugl-Meyer(FMA)評分方式評估患者肢體功能,其中主要對比患者上肢功能(總分66分)、下肢功能評分(總分34分),得分越高肢體功能康復效果越好。主要對比患者護理前、護理后評分。(2)主要使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得分越高神經功能缺損問題越嚴重。主要對比護理前、護理后4周、護理后8周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3.0為統計軟件,對計數資料(%、n)采用X2檢驗,對計量資料(x±s)采用 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肢體功能
護理前患者肢體功能評分差異小(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更高(P<0.05),見表2。
2.2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護理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差異小(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評分更低(P<0.05),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也被稱之為中風,主要由先天不足以及情緒激動或者勞累過度所引發。腦卒患者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則為引發腦出血或者腦梗死等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2]。雖然藥物或者常規護理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但對于減少致殘率、促進康復效果并不顯著。為患者進行康復護理時不僅可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也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本次康復護理主要優勢在于聯合基礎性護理措施、早期康復護理措施、綜合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盡快恢復肢體功能。在為患者護理時不僅重視患者肢體功能活動,同時也重視患者心理健康,選擇有效護理措施平復患者心態,減少暴躁和緊張情緒[3]。在所有護理方式中飲食護理為基礎,不僅承擔患者營養需求干預同時也為保證患者接受鍛煉的基礎,但本次飲食護理更為重視食物溫度以流質,通過逐步改善飲食性質的方式幫助患者恢復正常飲食。同時也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保證患者不會抗拒飲食干預[4]。康復護理時則更為重視早期護理干預,在進行康復護理之前即為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了解患者對于疾病和康復的認知,同時通過精神支持消除患者負面情緒,確保患者可積極面對訓練。在康復訓練過程中主要分為按摩干預、被動活動、主動活動以及體位干預等不同方面,其中按摩的主要作用在于促進患者肢體血液循環,改善患者關節僵硬等問題。在進行被動活動時主要以肢體活動為主,通過護理人員輔助促進患者恢復運動神經功能。主動護理時要求患者7天之后即可下地活動,之后逐步進行站位訓練和扶床訓練,通過此種方式保持身體平衡,在患者整個訓練過程中以循序漸進為要求,逐步完善肢體功能。為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在進行活動過程中也適當加入生活訓練,要求患者逐步學習飲食和洗臉,進而改善生活習慣[5]。
本次結果中,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評分更高(P<0.05)。由于患者接受康復護理時早期即進行按摩干預和被動活動、主動護理,同時通過逐步加大訓練量有效提升肢體功能。對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時,觀察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更低(P<0.05)。由于患者早期即接受按摩護理,肢體活動功能更佳進而使得運動神經和感覺神經也逐步恢復。
綜上所述,為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康復護理可有效提升康復效果,提升肢體功能,并降低神經缺損評分。
參考文獻:
[1]吳敏娜, 周曉燕. 穴位貼敷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的臨床護理觀察[J]. 大眾科技, 2020, 22(7):66-68.
[2]于秀麗. 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18(4):199-200.
[3]曹燕. 綜合康復護理療法對腦卒中致偏癱肢體肌痙攣恢復程度的影響研究[J].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0, 18(11):133-136.
[4]吳麗華. 24 h內康復護理對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及肢體功能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 2019, 26(17):248-250.
[5]劉麗玲.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 2021, 19(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