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摘要:班級是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引領者和組織者,發揮著管理學生日常工作的作用。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年齡的特殊性,班主任要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所以,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制定有效的策略,秉持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創新性管理,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策略
引言:班主任對班級管理起到不可忽視的主導性作用,要想打造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既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培養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所以,班主任要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為學生日后長遠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優化管理理念,創新獎懲模式
現代教育強調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注重規范大家的日常行為,細化行為規范,創新獎懲制度,通過明確的獎勵和懲罰提醒他們將具體的做法加以實踐,才能在工作中起到約束作用,只有學生發自內心的意識到自己對整個班集體的影響力,才能積極主動配合班主任展開管理工作。比方說,可以制定一個行為規范準則,從言行舉止、課堂表現、個人衛生以及班級紀律等方面做綜合的考量,讓大家按照規矩做事,用清晰的準則規范他們的行為。表現優異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有問題的學生也要及時提醒加以改正,從而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室墻上張貼表格,所有人的名字以及班級準則中的事件全都包含在內,在課堂上受到任課教師的表揚或是積極主動幫助同學解決困難等,便可以獲得一朵小紅花;如果是擾亂課堂秩序被點名批評或著逃避勞動不按照流程打掃衛生等,則要扣除一朵小紅花。每個月的最后一天進行總結,獲得花朵數量最多的同學能夠得到具體的實物獎勵,最少的同學則要手寫檢討書,總結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以及下個月將會如何改進。讓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影響到不單是個人,而是整個班集體,從而更加嚴格的約束自身行為,不僅有效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還利于強化班級管理效果,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1]。
二、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個體特點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在班級中有著絕對的話語權,起到說一不二的作用。制定出班規后要求大家無條件服從,沒有考慮到這些內容是否符合他們的發展特點,并且過于強硬的態度很容易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所以,班主任要及時調整教育觀念,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其個體差異性,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保證每個人都能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幫助大家樹立自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中收獲成就感和滿足感。比方說有的同學在課堂中很難長時間保持專注,容易出現走神、或者和同桌之間交頭接耳的情況。班主任不能一味的批評指責,而是課后單獨將其叫到辦公室談話,經過思想教育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也要采取不同的談話方式,結合個人特點幫助他們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樹立遠大的奮斗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生因年齡特殊性,這個時期非常需要鼓勵,班主任可以設計多元化的方式通過獎勵讓大家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不僅能夠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還形成了自信心,為日后的發展做好鋪墊[2]。
三、開展多樣活動,加強思想教育
班級是一個大集體,要想增強班級凝聚力,就需要讓學生提高榮辱觀念,形成整體意識,從而不斷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思想認知。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多元化的活動豐富大家的課堂體驗,以此形成整體意識。第一,定期開展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比方說在走廊中見到老師要禮貌問好,有困難的同學要及時伸出援手,在教室地面上看到垃圾主動撿起來等,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培養他們尊敬師長、團結友愛的意識。第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如歌唱比賽、辯論賽以及讀書分享會等小學生喜聞樂見的環節,利用大家感興趣的事物進一步培養他們積極的學習狀態,提供足夠的展示機會,以此促進團結協作精神的養成和全方面發展的意識。第三,重視班級管理意見的征集,考慮到每個人的獨特感受,讓大家都能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對班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便于更加高效的管理。
四、注重評價作用,激勵學生成長
小學生因年齡的特殊性,身體和心理還處于發展中的階段,總是希望收到教師的單獨表揚,以此收獲滿足感。但是在以往的工作中,班主任通常采用一概而論的方式,用“很好”“優秀”“做得很棒“等蒼白的話語進行點評,沒有針對性的指出哪里是表現優異的,久而久之導致學生享受不到專屬的成就,極易出現泄氣的行為。所以,班主任要重視評價的正向作用,在日常中留心觀察學生的狀態,針沒有針對性的對提出表揚,以此鼓勵大家繼續進步。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點評不是從單一的某個方面入手,而是結合大家的聽課狀態、作業完成情況、學習成績以及個人能力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干部要輔助教師做好日常統計工作,因為班級人數較多,班主任無法時刻記錄每一個人的表現,這就需要干部記載他們的行為,有加分的情況要及時匯報,扣分的時候也要寫清楚原因。讓受到表揚的學生增強自信心,用更加認真的態度迎接未來的學習生活,沒有受到鼓勵的學生要養成善于發現別人長處的習慣,及時的自我鼓勵,用平和的心態和向上的精神面貌繼續努力。由此可見評價對學生起到的積極作用,時刻保持自信心對成長之路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激勵大家身心的健康發展[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創新策略不僅體現在優化管理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開展多樣活動以及注重評價作用這四個方面,還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徑需要教師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和發展特點不斷優化管理模式,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打造出優秀的班集體。
參考文獻
[1]繆玉瑚.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的創新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82):157-158.
[2]李宗政.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發展與創新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21):24.
[3]韓亞芳.淺析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創新策略[J].甘肅教育,20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