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是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的創新實踐,是傳統媒體發展的必然選擇。基于此,文章對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路徑進行探究,促使廣播媒體可以更好地滿足全媒體發展要求,擴大傳播范圍,提升影響力。文章先從資源、內容以及運營三方面總結歸納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面臨的問題,認識到資源投入不足、節目內容形式創新不足以及運營模式不清晰對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的負面影響;再分析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的必然性,認識到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可以提高節目質量,促進主持人轉型,更好滿足觀眾需求;最后根據視頻化發展面臨的問題探究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路徑,文章通過探究視頻化發展問題和發展必要性,得出可以從樹立“廣播+視頻”發展思維、創新節目內容、打造主持人品牌節目、培育全能型人才、發揮廣播傳統媒體優勢以及堅持服務為本原則等六個方面開展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工作,為拓寬廣播節目傳播渠道、提高廣播視頻節目質量提出參考建議。由于廣播節目視頻化存在較大發展創新空間,文章僅是根據現階段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問題提出對應策略,在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思路上存在一定局限性。
關鍵詞:全媒體;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面臨問題;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03-0164-03
一、前言
“廣播+視頻”的新型發展模式能夠發揮廣播節目可視化優勢,提高信息傳達效率,增強傳播效果。現有互聯網技術可以為廣播視頻化提供強大技術支撐,讓目標用戶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利用移動終端觀看廣播節目,進一步擴大廣播視頻化受眾范圍,因此需要對廣播視頻化發展路徑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二、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的必然性
第一,有利于廣播節目優質化。傳統的廣播節目需要受眾通過聲音的傳播來獲取信息,無法通過畫面的形式來獲取信息。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可以將信息運用圖像的形式呈現給大眾,拉近聽眾與主持人的距離,增加廣播節目的互動性,從而獲取更多的受眾[1]。同時,廣播節目通過與聽眾的互動,有助于接收有關節目形式、內容等方面的反饋意見,促進廣播節目朝著優質化的方向創新與發展。
第二,有助于促進主持人轉型。全媒體時代,為推動廣播節目視頻化的創新與發展,需要節目主持人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快速接受全新的工作方式,運用先進的設備及技術手段來滿足大眾對節目的需求。例如,一些廣播節目運用視頻直播的方式吸引聽眾,主持人通過彈幕實現與聽眾的實時互動,因此需要培養自身的應變能力,解決直播中突發的問題,確保節目能夠順利進行。
第三,有助于滿足大眾的需求。全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樣化給廣播節目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為在激烈的媒體市場中站穩腳跟,需要不斷創新廣播節目的形式與內容,廣播節目視頻化可以為不同的受眾群體打造專屬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滿足大眾的需求,從而充分發揮廣播節目的信息價值。
三、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面臨問題
(一)資源投入不足
在廣播節目朝著視頻化方式發展與創新時,會存在人力、資金資源以及技術投入不足的問題,無法滿足視頻直播或短視頻推送的常態化要求,導致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進程遲緩,發展效果不明顯。例如,廣播節目視頻化需要配備專業的燈光設計、化妝人員、設備調試人員等技術工作人員,與傳統廣播節目的直播形式不同[2]。然而,目前廣播節目的播出設備不能更好地滿足視頻化需求,且播音設備的安裝與檢修工作存在較大的專業性,對專業水平具有較高的要求,一旦出現問題必須由專業人員維修,從而給廣播節目的直播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由于現階段對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的資源投入較低,致使上述問題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導致整體的發展效果受到影響。
(二)節目創新不足
現階段,廣播節目的視頻化內容相對枯燥乏味,沒有根據受眾群體的需求進行合理、有效的優化與設計,導致廣播視頻節目的收視率不理想,節目信息的傳播效果不顯著。由于現代人對科技水平的要求提升,也為傳統模式的廣播節目創新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此外,廣播節目在視頻呈現上難以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視頻錄制、制作方面相對弱勢,無法與靈活、多元化的網絡視頻內容相比較,從而導致人們缺乏觀看廣播視頻節目的欲望。因此,應當及時創新廣播視頻節目的呈現形式及內容,借鑒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的優勢,彌補廣播視頻節目的不足,從而有效提升節目的整體質量。
(三)運營模式不清晰
廣播節目視頻化不僅創新了節目內容,還產生了一種新型運營模式。全媒體時代,由于廣播媒體的盈利模式受到互聯網等先進科技手段的沖擊,因此在開展廣播節目視頻化創新工作的過程中,廣播媒體應當首先明確其盈利模式,從而確保其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3]。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廣播節目視頻化的運營模式仍然不清晰,廣播視頻內容質量的逐漸提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用戶收看廣播節目,這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廣播媒體的覆蓋范圍。在網絡流量逐漸增加的形勢下,如何將廣播節目的流量變成廣播媒體,是現階段最應當考慮的事情。雖然廣播電視媒體逐漸興起直播帶貨的營銷形式,但各地區的消費能力存在差異,導致直播帶貨取得的收益效果不同,因此廣播媒體還應當尋求多元化的盈利渠道,維持自身長久穩定的發展。
四、基于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策略
(一)樹立“廣播+視頻”發展思維
全媒體時代,要想充分做好廣播節目視頻化工作,首先要樹立“廣播+視頻”的發展觀念,轉變傳統的廣播節目發展模式。相關節目策劃人員需要意識到只有切實提高廣播視頻節目的質量,才能使其在競爭激烈的網絡視頻節目中脫穎而出,才能夠獲得更多的用戶及流量,從而提升廣播媒體的影響力。因此,媒體要仔細篩選具備視頻化基礎且內容符合網絡傳播特性的優勢廣播節目,為其開展專屬視頻直播業務,凸顯節目自身的資源優勢,走精品化路線,而不是單純依靠節目時長來獲取用戶[4]。在“廣播+視頻”的發展思維中還應與時俱進地加入互聯網思維,充分結合互聯網傳播優勢與受眾需求,深入剖析廣播視頻節目,利用受眾群體差異化的媒介使用場景和內容消費需求,將廣播視頻納入廣播節目制作的必要元素和常態化元素,從而將視頻模式打造為廣播節目的優勢與亮點。同時,強化市場思維,強化媒體產業的協同作用,運用視頻內容為廣播節目帶來更多的流量與用戶,并充分做好流量變現工作,為廣播媒體帶來更高的收益。
(二)創新廣播視頻節目內容
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要加強節目內容創作的針對性和創新性,節目制作人要意識到廣播視頻節目不是簡單通過直播視頻方式進行活動現場復刻,而是要打造一個具有觀賞性的、能夠滿足視頻用戶觀看需求的新型廣播節目。節目創作者要充分利用廣播節目視頻化初期階段帶來的揭秘感,激發觀眾對廣播節目主持人、主持場地的探索興趣,消除以聲音傳播為主的傳統廣播形式與用戶之間的距離感和生疏感。廣播節目視頻化中后期,觀眾對視頻直播形式會產生審美疲勞,節目創作者要加強內容創新,鞏固初期階段的粉絲基礎。節目內容創新可以參考《星空朗讀》這一廣播視頻節目,該節目主持人通過戶外廣播形式,邀請地方知名學者、節目忠實聽眾等來自不同行業的朗誦愛好者,與主持人一起在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自然景區或歷史人文建筑處進行經典詩歌、美文朗誦。廣播視頻節目在視覺和聽覺上均能給觀眾美的感受,廣播節目場景多樣化能夠避免同一演播室場景引起的觀眾視覺審美疲勞,該節目年度播出觀看人次累積超過200萬,是廣播電臺的明星節目之一。
(三)打造主持人品牌節目
廣播節目主持人要把控節目快慢節奏,豐富節目表現效果,引領正確輿論導向,為目標用戶群體營造良好溝通交流環境。傳統廣播節目需要受眾根據主持人聲音辨識其主持風格,激發了受眾對主持人的探索興趣。廣播視頻節目可以利用觀眾對主持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重點包裝明星節目或具有強烈個人特色的主持人,通過向觀眾推出感染力強、表現風格鮮明的主持人品牌節目,發揮品牌效應,增強廣播視頻節目核心競爭力。廣播電視臺可以選擇具有良好觀眾基礎的資深專業主持人,根據其擅長專業和主持風格打造時事評論、情感訪談等廣播視頻品牌節目。視頻節目播出初期階段利用主持人自帶粉絲流量打好發展基礎,在后續視頻節目播出過程中通過發揮主持人獨特風格優勢,與節目受眾構建良好互動關系等方式逐步提升廣播視頻節目影響力。例如,《王小藝的“兩會”朋友圈》這一廣播視頻節目,主持人將時政新聞解讀轉化成朋友圈分享場景,削弱了時政新聞節目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視頻節目傳播更能吸引年輕群體注意力,也便于老年群體理解新聞內容,同時在節目推出當日也增加了節目所屬廣播電臺官方微信公眾號粉絲人數。
(四)培育全能型人才
部分廣播從業人員不完全理解廣播視頻節目形式,沒有充分掌握相關專業技能,難以達到良好的廣播視頻節目錄制效果,如廣播節目外采記者拍攝視頻構圖的結構性和美觀性存在一定的問題,廣播節目視頻直播間光線效果差等。廣播媒體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開展全能型人才培養工作。一是鼓勵從業人員積極轉型發展,提供專業能力培訓提升平臺。廣播電臺要積極增加與其他社交媒體平臺的專業交流合作機會,鼓勵內部廣播記者、廣播節目編導學習新媒體視頻節目運營思路和制作方式;廣播媒體還要調查內部從業人員轉型發展需求,通過與高校合作等方式為從業人員專業技能培養提供學習平臺,加快廣播從人員向全能復合型人才發展方向的轉變。二是完善激勵機制。廣播電臺可以通過工資、績效獎勵、人員晉升等方面激發人員發展轉型積極性,對人力資源增值予以獎勵補貼,激勵廣播從業人員主動自發提升全媒體相關專業水平,加速廣播從業人員隊伍高質量建設,積極應對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挑戰。
(五)發揮廣播傳統媒體優勢
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需要深挖廣播的傳統媒體優勢,將其融入自身創新發展中去,通過鞏固強化這些優勢為廣播媒體提供內在發展動力。廣播作為傳統媒體優勢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內容優勢。廣播作為最傳統的信息傳播媒體渠道,具有龐大的信息內容儲備量,并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對廣播節目內容題材選取上具有較高靈敏度,廣播視頻節目利用好此優勢可以在短視頻節目中以節目廣度和深度脫穎而出。二是人才優勢。大部分廣播媒體人才都經受過專業化、系統化培養,能夠保證廣播節目品質,維持廣播工作規范性和完整性。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要利用原有廣播媒體人才資源,發揮廣播媒體人員專業優勢,提高廣播視頻節目專業性。三是渠道優勢。廣播媒體平臺建設具有規范化和專業化特點,相對于新興媒體,廣播媒體在節目品牌運營和傳播渠道開發上具備豐富經驗和規范化流程。四是真實性優勢。廣播媒體的優勢在于傳播內容的真實有效性,能夠真實反饋社會現象和大眾觀點。廣播視頻節目要避免外界客觀環境不良因素的干擾,保留并發揚真實性優勢。五是價值觀優勢。廣播傳統媒體在社會效益和價值導向上把控能力較強,廣播節目能夠向受眾傳遞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過程中也要堅守媒體原則,反思內省自身節目內容和節目傾向,不單以節目流量和粉絲數量作為節目優劣評價標準。
(六)堅持服務為本原則
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需要為目標受眾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消費服務體驗,通過深化節目制作者、主持人、目標受眾之間的交流溝通,加速廣播視頻節目內容產品化、產品受眾化進程。在溝通反饋過程中,廣播視頻節目要明確自身發展定位,調整節目創作方向,優化節目視頻內容。節目受眾在參與溝通中獲得節目互動體驗,感受立體直觀的視聽效果,滿足信息獲取與互動需求。例如,湖北十堰廣播電視臺播出的《健康向上》節目邀請當地知名醫生參與廣播節目視頻直播進行醫學知識科普。在廣播客戶端平臺內開辟線上視頻直播渠道,打造《健康向上》節目社區,實現主持人、嘉賓、互動、移動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相對于傳統廣播節目,此檔視頻節目的內容趣味性和專業性更強,通過設計有趣的活動參與環節,拓展節目宣傳營銷渠道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廣播視頻節目與受眾之間的連接,利用社區社群活動挖掘目標受眾的社交互動需求價值并將其流量變現,抓住傳統廣播節目轉型發展機會。觀眾觀看《健康向上》廣播節目時會因看見熟悉的醫生學者在微信、微博等官方平臺的留言而積極參與互動,觀眾與醫生學者在交流溝通過程中共同完成節目內容創作,增強節目辨識度和影響力。節目還通過給參與用戶贈送當日直播醫生專家號等方式激發觀眾參與積極性,增強受眾節目忠實度,提高節目體驗感。
五、結語
廣播節目視頻化讓原本抽象的聲音信息轉變為可以直觀可視的畫面形象,彌補了聲音傳播缺陷,增強了節目辨識度和感染力,加深受眾廣播節目印象。全媒體時代廣播節目視頻化發展要揚長避短,堅守傳統媒體品質,堅持內容為王,借助自身渠道優勢提升傳播影響力,加強廣播視頻化發展軟件硬件基礎建設,展現廣播視頻節目魅力,促進廣播媒體長遠向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雋.關于“廣播+視頻”的探索與實踐[J].西部廣播電視,2019(17):20-21.
[2] 庹明生,賀翔,嚴君.廣播節目視頻化實現路徑芻議:以十堰廣播的實踐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1):214-216.
[3] 邱清旭.融媒傳播環境下廣播視頻化發展策略探析[J].視聽,2021(8):8-9.
[4] 蘇紅.論新時期廣播節目可視化[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9):103-104.
作者簡介 牛穎,本科,編輯,研究方向:廣播節目視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