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瓊


關鍵詞:標準化健康教育;維持性血液透析;知識掌握程度;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0--01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是針對臨床終末期腎臟患者主要采取的腎臟替代療法,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對延續其生命具有重要意義[1]。頻繁透析過程中患者營養物質大量丟失,再加上MHD患者普遍存在食欲減退、營養搭配不合理,容易引發營養不良。營養不良一旦發生,患者容易出現貧血、免疫能力低下、透析性耐受程度下降等情況,并增加機體感染風險,嚴重甚至引發重大心腦血管類疾病[2]。有研究指出,當患者對疾病認知存在偏差時,可影響其康復行為,不利于健康信念的建立,從而消極對待疾病結局(選擇回避或屈服的應對方式),對自身健康狀況滿意度低,康復信心明顯不足,最終造成其治療依從性直線下降[3]。本研究對我院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應用標準化健康教育,分析其實施效果,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MHD患者為觀察對象。甲組男女比例28:18,年齡36~67歲,均值(51.47±3.92)歲;文化程度:小學30例;初中及高中16例。乙組男女比例29:17,年齡35~68歲,均值(51.52±3.88)歲;文化程度:小學31例;初中及高中1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MHD治療指征[4];患者神志清晰;均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精神異常或不配合宣教者;存在惡性腫瘤者。
1.2方法
甲組:護士依據患者文化程度及理解接收能力對患者開展一對一宣教,宣講疾病知識、血液透析期間配合事項、相關飲食及藥物等,以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血液透析及營養補給等方面知識的了解程度(每次開展30min左右,1次/周)。
乙組:(1)成立標準化健康宣教小組,組長由血液透析室護士長擔任,與科室高年資護師共同商討,通過結合臨床工作經驗并廣泛查閱最新文獻以制定統一的宣教方案及考核標準;所有護士均接受MHD知識強化培訓以及溝通技巧的學習,依據所制定的宣教方案對患者進行MHD的作用及開展的必要性、干體重評估與食物含水量的計算、鈉鹽限制的意義及方法、血壓異常的危害性及預防措施等方面的內容,注意宣教可采用圖文并茂、多媒體視頻、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每個方面宣教時間在10~15min,宣教結束后由護士發放問卷對患者進行當場考核,若患者存在內容答錯情況,宣教護士針對錯誤內容進行再次宣教,直至患者通過考核(即考核得分在20分以上)再進入下一個方面的宣教。(2)標準化飲食管理: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并制作成冊,確保MHD患者每日合理飲食;依據患者個人飲食習慣及時作出科學調整,能夠使患者有意識地依從科學的高蛋白、低磷飲食理念,自覺執行個體化飲食方案,合理控制機體血磷的含量,從而降低患者發生高磷血癥的風險。
1.3觀察指標
(1)自制MHD知識掌握程度評分表,包含MHD的作用及開展的必要性、干體重評估與食物含水量的計算、鈉鹽限制的意義及方法、血壓異常的危害性及預防措施4個方面,每1方面滿分為2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大知識掌握程度越高。(2)統計兩組患者容量達標率、血壓達標率及治療依從性。(3)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1.4數據處理
運用統計軟件SPSS 21.0,(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2.結果
2.1MHD知識掌握程度評分
兩組干預前MHD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比較,P>0.05,乙組干預后各方面知識掌握評分均高于甲組,P<0.05,見表1:
3.討論
MHD患者治療期間需要努力維持機體酸堿平衡、鈣磷代謝平衡,但患者存在認知水平低下、自我控制力差等問題;且大部分患者長期養成的固定飲食習慣及偏好短時間內難以糾正[5]。既往臨床采取的常規健康教育的干預方式相對單一且缺乏針對性,導致患者自我行為管理能力較差,從而影響MHD治療成效。故臨床又提出標準化健康教育模式。
健康教育是指一項有組織、有計劃且系統性的社會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干預措施使患者自覺采取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以消除影響患者健康的相關危險因素,有效預防疾病,并提高生活質量[6-7]。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患者干預后對MHD的作用及開展的必要性、干體重評估與食物含水量的計算、鈉鹽限制的意義及方法、血壓異常的危害性及預防措施等方面掌握評分均高于甲組,P<0.05,分析原因可能為標準化健康宣教小組成立后可確保宣教護士、宣教內容均處于同一標準,避免因護士專業水平不一而引發患者的誤解;再加上宣教方式多樣化,能夠使患者全面接收知識,從而提高其知識掌握程度。本研究中,乙組患者容量達標率、血壓達標率及治療依從性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表示標準化飲食管理可使MHD患者轉變飲食態度,規范其進食行為,并加大醫護患合作力度,為患者盡早實現自我管理提供良好保障。本文乙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甲組,P<0.05,充分說明標準化健康教育通過增加宣教形式、強化宣教力度、詳細化宣教內容等措施以干預患者的認知,糾正其錯誤行為,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以減少營養不良、低血壓等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標準化健康教育在臨床合理開展,不僅能夠顯著提高MHD患者知識掌握程度及治療依從性,促使其容量、血壓達標率提高,還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青香,徐琴娟,侯純琦. 飲食日記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鈉控制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健康教育,2021,37(1):71-74.
[2]彭湘,薛琳. 321健康教育模式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37(13):1020-1026.
[3]李艷玲,郭毅. 同伴支持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效果[J]. 中國健康教育,2020,36(1):82-85.
[4]劉寧徽,陳沫,梅文霞. 體驗式健康教育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17):2594-2597.
[5]覃艷斯,韋玲慧,梁瑩. 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限制液體攝入健康教育[J]. 護理學雜志,2019,34(15):85-88.
[6]程彩娟. 強化健康教育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研究[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0,15(z1):101-102.
[7]王振華,于學英,孫志紅. 基于自我效能理論的健康教育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體重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6):817-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