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
摘 要:在當今社會,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很多時候職業院校課本上的舊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當下的市場要求,這使得平面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職業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遇到的問題,并給出對應問題的解決方案與改革策略。
關鍵詞:職業院校;平面設計;教學改革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平面設計行業也實現顯著進步,社會對該行業的技術要求逐漸提高。為滿足社會對平面設計人才的需求,職業院校需要設法當加大對學生的培養力度,及時更新教材,保證教師接受新課程和新技術,進而提升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水平。
一、職業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遇到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需要創新
原本的教育理念是,相比較于培養專業知識更側重于培養動手能力,雖然使學生在目前環境中得以掌握熟練,但是在以后難免會缺乏創新思維,僵化學生思維模式,套用固定模式,依舊是老一套,無法適應未來的高速發展,也滿足不了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下,在備課時可以在網絡上尋找一些有趣生動的照片或視頻,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平面設計學習創新的熱情。讓學生愛上平面設計并喜歡拓展豐富自己的知識。學校利用課余時間舉辦課外活動或者創新設計大賽,讓學生的創新思潮再創新高。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若是想創新,首先就是讓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們進行思想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培訓,當教職工作者經歷培訓后,理解并深刻記住創新思維和教育改革對當下學生的重要性,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鮮活,也應當讓教學合理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老師所教授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
平面設計在教學創新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一些大型企業的需求了解,落實教學創新中對應的企業需求,平面設計這類課程是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逐步發展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牢牢把握,更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基于此,該專業的大企業就業率也會逐步遞增。
在授課以及培養學生時,對于人才的培養自然也是重中之重,而因為學科更注重專業能力這一特性,教師也需要在各類企業的需求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知識以及教學內容。逐步完善屬于自己的教學系統,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
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可以啟發現階段對未來、對社會存在迷茫的學生,在正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教學質量也會逐步提升,以此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而每個學校的教學目標也應當是不同的,各個學校有各個學校的教學特色,應當把這些教學特色融入到教學目標中,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下市場對人才技術的要求,且有目的性、有針對性進行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在招聘市場的價值。
二、職業院校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策略
(一)進行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創新
教育理念創新首先是要在思想上解決問題,在當下老師的思維中,對待新時代學生提出的問題依舊是照搬舊一套應對方式。然而在這固有思維的思想土地上是很難種下創新的種子,更何談讓創新的種子生根發芽。所以學校方面更要做好在崗教職人員的培訓工作,以教學理念創新為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為己任,來更好的完善教育體系。
教育方法創新本質上也是基于教學理念創新,在教職人員的創新思維模式下,結合當今市場競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按照此標準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更好的面向當今社會的人才市場。在教育方法上的創新并不止于此,可以建立與企業的強強合作,進行招聘會或是企業在學校演講,學生也可以更好了解當下社會需求與企業發展。
(二)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目標
在社會發展飛速的今天,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完善教學體系,當教學目標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才會讓學生能夠更好面對當今的人才市場以及企業需求。在平面設計中,學生們只有對所需設計作品的要求存在深度理解,才能更好將作品設計出來,這同時也是對學生技術以及理解能力的一種考驗。
而這些考驗不只是對學生的考驗,更多的還是對教師創新思維下教學目標的考驗,通過教學能夠讓學生在社會市場需求的考驗下脫穎而出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優勝劣汰是市場人才競爭的法則,因此教師群體必須在實踐中對教學目標進行持續創新。
(三)增加在教學中與學生的互動性
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中,教師們可以應用各種軟件進行線上教學,并可以保存教學回放,學生們能夠在這種模式下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知識點的復習匯總。熟練掌握課堂知識。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們推薦其他的相關專業知識類的書籍。
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增加趣味性問答,激發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興趣。并實行積分獎勵制度以此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勇于發問、勇于回答。并通過校內校外的賽事以及相關項目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老師在活動中處于指導學生的位置,在學生對自己提出在項目上的困惑時,應適當的進行提示。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賽事中,學生對相關項目的了解也在逐漸加強,對先進的專業技術內容理解也逐漸深刻。在賽事小組分配工作中,通過整理稿件和搜尋相關內容的書籍信息,可有效加強學生的合作思維,保證學生掌握互利共贏的關鍵,從而更好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
(4)增加校企合作的活動
在學校開展各類賽事活動后,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或是企業代表在學校開展實訓課,教授給學生們更為實用的設計方法,讓學生們更好了解企業需求,并以此為目標更努力學習。在校企合作下,可以更好促進學生能力方面的提升,也能夠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1]。
學校可以根據企業所需的人才要求以及對其的能力要求,對學生進行考核,并將知識點融入日常學習中,并讓教師將這些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與深度剖析。在日常對知識點考核中,未達到預期標準的學生將會進行該知識點的二次考核,基于此學生也會在對知識點的反復溫習中掌握較為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平面設計的常用工具應用[2]。
(五)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現階段發展所需要的精神,工匠精神以人文素質與道德修養為基石,以職業能力為標準。對工作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工作結果做到最好。而工匠精神更是學校所需要培養學生能夠擁有的,首先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且嚴禁學生出現違紀亂紀、曠課逃課等現象。并通過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推送職場案例、往屆優秀學生事跡等。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思想。
通過課程與賽事等多種途徑來向學生灌輸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以及文化涵養,利用現階段的媒體環境,也可以在學校官方可以在一些平臺軟件上推廣學校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職業文化素養,在不同階段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精神。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動力、以教學目標為指導、學生作品為結果的原則,不斷對平面設計課程進行不斷改革創新的教學模式,秉承著工匠精神為基石的原則,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
結論
在當今社會中若是想進行教育方面改革,必須做好教師崗位的培訓,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以便更好面向人才招聘市場,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能夠更好地讓學生認清企業所需,真正成長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域. 職業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版式設計課程實訓教學模式探討[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5):137-139.
[2]孫媛媛. 職業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改革初探[J]. 科技風,20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