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剛
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深受學校的普遍關注,不斷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使他們通過課外閱讀知識面,保證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獲取到更多的經驗。本文就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措施
教師都很清楚小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征,他們很容易對新事物感到好奇。而在課外閱讀中,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都會呈現在他們的面前,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開闊他們的視野。所以,課外閱讀不僅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所關心的,同時也是很多小學生會自主選擇的一項活動。只不過,在缺少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自發的課外閱讀比較無序,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不太充分。教師之所以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指導,就是要將課外閱讀的潛力更多地挖掘出來。
一、開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的原因
(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小學是學生學習發展最為基礎的一個階段,但由于小學生生理、心理發育不完善,各種娛樂性質的大眾傳媒在生活環境中的誘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加上缺乏讀書的興趣和方法,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并不理想。面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要積極采取措施,有效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將課外閱讀活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欣賞文章的過程中發現語文的樂趣,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課余生活。
(二)培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一種能力,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項任務。教師在教授寫作技巧和方法的過程中會遇到各類困難,通過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能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讓學生在通讀文章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層次結構,還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閱讀是一個“吸收”知識的過程,寫作是一個“輸出”知識的過程,學生在欣賞各類文章時能了解不同的寫作技巧,對各類表現手法有初步的認識。
(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閱讀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實現這一目標。在當前社會時代背景下,各類文學作品層出不窮、種類豐富、內容繁多,這也為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供了保障,讓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作品,對我國傳統文化和近代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促進學生思維意識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幫助,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在課余時間也能主動誦讀、欣賞文章。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有效策略
(一)豐富閱讀經驗,提高課外閱讀指導能力
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合格的讀者,才能成為讀書的種子去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閱讀,大多是為了獲得某種確定的知識,帶有查找資料、解難去惑的性質,而語文學科的閱讀則不同。對語文學科而言,閱讀本身即是目的。語文學科所涉及的閱讀與其他學科的閱讀相比,范圍更為寬廣,既沒有明確的主題,也沒有單一確定的目標。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具有深厚的閱讀儲備,具備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教師還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課外閱讀指導能力,能夠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閱讀水平等對其課外閱讀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小學低年段(一二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以篇幅較短、文字量較小的作品為主,教師要做好設疑和激趣,并對難懂的部分予以指導;對于中年段(三四年級)的學生,可以從課內閱讀延伸拓展為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與簡短的讀后感;高年段(五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量與閱讀量,閱讀能力也明顯提高,教師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名著,并指導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做圈點批注。
(二)課內引領課外,激發興趣
教師需要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確保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展語文教學,同時應立足教學,擴大閱讀,促進學生多讀書。在學習相關課文時,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相關的其他文章供學生閱讀,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廣泛。比如,在教《丑小鴨》之后,教師可以介紹安徒生童話中的其他作品,如將《海之女》《九冰后》等故事作為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這些作品,并與《丑小鴨》進行比較,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些作品的理解。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節選于名著,但由于篇幅的限制,只截取了部分片段。教師不妨以此為出發點,在課后向學生推薦相關作品作為閱讀材料。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草船借箭》就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節選。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做一個鋪墊:諸葛亮為什么這么了解曹操的疑心?他怎么能預測霧什么時候來?“借箭”成功返回營區后,又如何讓大家大吃一驚?這就需要學生全面了解諸葛亮的人物特點,通過對《三國演義》的閱讀來加深理解。
(三)優化和健全教學評價體系
有效健全的評價體系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如果缺乏相應的評價體系,不僅難以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也難以及時發現課外閱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基于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教學評價體系。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進行評價時,應盡量保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具體來說,教師針對布置的課外閱讀任務,必須要及時進行檢查和評價,最終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還可以靈活借助續寫文章、改編文章等方式,針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效果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在優化課外閱讀評價時,還應基于學生的綜合性,立足于不同層次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實施差異化的教學評價。具體來說,針對課外閱讀興趣低下的學生,在評價時應與其進行主動溝通,使學生明確繼續努力的方向。針對閱讀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在評價時應借助深層次的追問,持續強化其課外閱讀的效果,并引導其主動帶動不喜歡閱讀的學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不同時代的悲歡離合、近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還能在豐富自身知識體系的同時,不斷完善思維、開拓視野,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豐富自身的文化體系,形成開卷有益的閱讀觀。在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加強習慣引導、閱讀前指導和差異化指導入手,更好地保證和提高課外閱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孫亞杰.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漢字文化,2019(2):138+144.
[2]林秀欽.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華夏教師,2019(33):12.
[3]李金香.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2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