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 要: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離開勞動,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就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同年7月,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大中小學要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再次凸顯了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新時代;幼兒勞動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1-0042-03
Fall in Love With Labor, Light up the Future
——How to Build a New Era of Preschool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HEN Ying (Nengren Kindergarten in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Famous educator Suhomlinsky once said: "Without labor,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real education." It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plan to strengthen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and clearly put forward that "labor education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through all stages of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hrough families, schools,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and it is related to moral educatio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sport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Fusion". In July of the same yea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ounced the "Guidelines for Labo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rial)", which required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o set up compulsory courses for labor education, which once again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education.
【Keywords】New era; Preschool labor education; Course
1.課程背景與意義
在幼兒園里,“勞動”并不是一個新鮮詞,那么在新時期,如何把勞動教育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其適宜的課程樣態應該是什么樣的?對此,海門區能仁幼兒園立足園情,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標準與要求,從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以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為目標,提煉基于本園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真正讓幼兒愛上勞動,點亮未來。
2.課程內容與實施
(1)基于生活,實現勞動與經驗生長的鏈接
勞動教育源于生活,勞動就像游戲一般,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體現在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因而勞動成為幼兒連接知識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媒介。
班級勞動滲透勞動教育。分為三個方面:其一,自我服務。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活動,可以在各個環節里培養孩子們獨立勞動的能力,如可以通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一主題開展“我會自己穿衣服”“我會自己疊衣服”“從小做個勤勞的人”等活動,幫助幼兒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促進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在就餐環節中,指導孩子們自取餐食餐具、用餐完自行洗碗勺、擦拭飯桌、掃地拖地等;在如廁盥洗環節中,引導孩子學會自取毛巾、正確洗手、如廁等;在午睡環節,鼓勵孩子自己整理床鋪,疊被子、理床鋪等;在戶外游戲環節,讓孩子自行拿取玩具、器械,游戲結束后整理收納擺放。其二,服務他人。同時教師鼓勵孩子們和同伴間要相互幫助,相互服務,從而體會幫助他人的快樂,并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幼兒也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愛與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理能力的提升,幼兒也會開始期待更具有挑戰性的勞動。其三,服務集體。幫助集體做事情是孩子們喜歡并樂意的,他們就像小主人一樣參與幼兒園的生活管理,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在勞動中不斷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能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好,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體會勞動的快樂。
(2)家庭勞動,營造勞動氛圍
家園攜手合作是永恒的話題與主旋律,我們的勞動教育也應以家園合作為抓手。家庭生活對兒童進行勞動教育的內容很多,是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能力的優質資源, 也是培養兒童獨立生活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有力途徑。在開展家庭勞動初期,我們首先就要通過家長信、云家訪等形式給大朋友們講清勞動的意義,讓他們明白家庭勞動的價值所在。道理厘清在前,才能后期有效達成家校共識,攜手家長共同督促孩子。勞動教育不單是幼兒園一方的事,教師應該將勞動教育延伸至家庭,讓家長帶孩子一起打掃房間、烹飪餐食、照料植物等,不僅可以讓孩子掌握簡單基礎的家務技能,更能營造溫馨、趣味的親子互動氛圍,在培養孩子勞動意識的同時,培養優良家風、優良傳統。如我園開展的“快樂勞動·伴我成長”主題打卡周活動,就是讓幼兒從家庭小事做起,參與家庭勞動,引導幼兒以實際行動踐行“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小勞動”的打卡任務,培育幼兒的勞動能力,讓他們獲得勞動情趣,體會勞動光榮。BB792AFA-131E-45C6-9843-7DCF2029D250
(3)基于游戲,實現勞動與兒童內在生命的鏈接
第一,勞動游戲貫穿,追隨兒童本真。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是一種生活的必需經歷或經驗。而“工作”也就是勞動,兒童通過游戲再現成人的勞動行為,兒童在勞動游戲中可以探索神奇社會,可以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區域游戲活動是實施幼兒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首先,在實施區域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創設不同的區角供幼兒進行勞動,并適時給予勞動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指導。如在美工坊,引導幼兒玩彩泥、折紙、拼貼等,不僅可以使幼兒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能,學習到加工和制作的技能,還可以使幼兒體驗到創作的樂趣;在“娃娃家”,引導幼兒通過扮演醫生、廚師等勞動角色體會不同勞動者的工作內容。其次,在實施區域游戲活動后,教師應引導幼兒收拾游戲材料、分類物品并擺放整齊,并對幼兒的勞動行為進行及時且適度的激勵,從而激發幼兒更大的勞動熱情。教師在給幼兒安排勞動任務時,也要遵循幼兒愛游戲的天性。
第二,主題活動遞進,豐盈勞動內涵。開展以勞動為核心的主題活動能直接且有針對性地促進幼兒勞動知識、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設計勞動主題活動。小班幼兒的勞動教育以“為己”為主,著重解決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各種勞動能力,如開展“媽媽你別說我小”主題活動,通過朗朗上口的童謠,生動有趣的表演,讓幼兒體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豪;中班幼兒勞動教育以“為他”為主,引導幼兒參與園所勞動,培養服務他人的合作意識,如開展“為爸爸媽媽做蛋糕”主題活動,通過親自動手制作蛋糕的方式讓幼兒體會勞動的過程并享受到服務他人的喜悅。
(4)快樂勞作,實現勞動與自然生活的鏈接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勤勞的民族,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課程游戲化理念引領下,自然體驗已成了幼兒學習與成長的重要途徑。
第一,“快樂種植”,深化勞動教育。以“實踐學習”為導向,將勞動觀念融入課程體系建設中,堅持實踐性、趣味性、綜合性的原則,讓幼兒在真實的農事勞動場景中體驗勞動的艱辛,感受勞動的快樂,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美好品質。引導幼兒在澆水、松土、喂食、換水等勞動的過程中懂得勞動與動植物生長之間的關系,培養他們認真負責、持久細心的勞動態度。小班幼兒側重“辨五谷,知百草”,即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態、生長周期、影響生長的各種要素等,并適量參與種植活動;中大班幼兒側重“快樂實踐,合作探究”,我們聘請專業人員或有相關專長的家長志愿者指導幼兒勞動實踐,讓幼兒在種植活動中提升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能力。每個班級設有各自的小農場,幼兒以圖文等表征式詳細記錄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勞動感悟等。
第二,橋接節氣文化,關注幼兒勞動過程中的深度學習。我們還開發了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勞動教育讀本《節氣與勞動》。以節氣為單元,設置節氣的由來與習俗;與節氣有關的古詩詞、諺語;農具的認識與發展、與農事有關的故事等內容。
第三,融合共生,著力構建“領域+勞動”課程。勞動教育課程高質量、高品質發展需要發揮課程想象力,注重勞動教育與多領域融合,以勞動素養作為目標,構建“領域+勞動”課程。在各領域課程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內容,將各領域中的勞動教育要素充分挖掘出來。如在“快樂種植”活動中,在種植之前,教師可整合數學領域的知識技能,讓幼兒進行測量、面積、行間距、株數等,激發他們對生活數學的學習興趣。在作物生長過程中,幼兒可以運用語言、美術領域的技能對植物的生長變化等進行記錄、講述。教師還可引導幼兒圍繞他們自己種植的各類植物進行藝術欣賞、手工創意,提升幼兒的審美情趣。
第四,有機整合,讓勞動教育實現五育并舉。幼兒園課程具有整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勞動教育課程活動本身就涵蓋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比如,幼兒園里“小作坊”區域,可以引導幼兒玩泥巴、剪紙、制作玩具、裝飾器材等,不僅使幼兒認識了各種材料的性能,學習到加工和制作的技能,還可以使幼兒體驗到創作的樂趣。在戶外建構區“,提供真實的建筑工地場景、工具材料。讓孩子們體驗工人們的勞動技能。不同職業都有不同的勞動工作內容,在角色區可以引導孩子們通過扮演醫生、廚師等勞動角色體會不同勞動者的工作內容。所以,勞動教育不僅僅只是勞育,而是五育整合、五育并舉。
(5)基于社會,實現勞動與內在生命的鏈接
幼兒園要不斷創造機會,讓孩子走進社會,了解社會,親身實踐。
第一,假日實踐。我國傳統節日豐富,每個節日都是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良好契機。幼兒可進行“假日自選性”的勞動實踐,在勞動實踐中積累生活經驗。如在勞動節設計“我和媽媽爸爸換天崗”;端午節設計“我來包粽子”等活動;到葡萄酒基地學習釀造葡萄酒,體驗小小釀酒師的辛勞;巧做月餅,喜迎中秋,體驗做烘焙師的快樂。幼兒通過自選擇勞動實踐內容,樹立自主勞動意識,提高勞動本領,體驗勞動的價值。
第二,公益勞動。結合學校周圍環境,充分利用研學基地、工廠、商店、田園等社區資源,讓勞動教育與社區服務相整合,每月一次走向社會,輪流開展社區服務或學生志愿者服務,讓學生得到發展,形成能力,完善人格。如組建“敬老小分隊”,開展開展慰問孤寡老人、給老人梳頭、打掃衛生,服務老人,奉獻愛心。又如,為了使幼兒更加有效地參與社會勞動服務,結合寒暑假開展“小區衛生打掃”“社區公共設施維護”等活動,既鍛煉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又拓寬了視野,強化了幼兒社會公德心和社會責任感。收獲季節,幼兒園還可組織幼兒將自己培育蔬菜拿到社區義賣,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在公益活動中,增強了幼兒服務他人的意識,更培養了他們的公德心、愛心。
第三,融合主題節日,關注幼兒勞動過程中的心靈語言。在實踐中,將閱讀節、音樂節、科技節等傳統節日活動與勞動教育進行有機聯系和有序整合,可以發揮節日活動在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等方面的教育作用,促進幼兒親近勞動的積極情感、良好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體悟勞動之美。如在閱讀節開展“我是圖書管理員”課程,體驗日常圖書的借閱與管理工作。
第四,勞動教育課程要體現可持續發展。從長遠發展來看,勞動教育課程要連接歷史與未來,注重勞動教育課程的傳承性和時代性。一方面把中華民族愛國敬業、勤勞質樸、艱苦奮斗的勞動精神根植于勞動教育課程,將勞動歷史、勞動精神、勞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機滲透,在勞動教育課程中培養幼兒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勞動教育課程應該面向未來,根據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對勞動的新要求,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創新勞動教育方式方法,培養幼兒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勞動精神、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尤其是培養幼兒創造性勞動的能力,為幼兒未來職業發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3.課程評價,激發新動能
勞動教育是關注幼兒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強調實踐和體驗相結合,因此勞動教育的評價要體現全面性和多元性。構建“能仁之星”評價體系,將勞動教育各項指標納入幼兒綜合素質評價。為每個孩子建立勞動教育成長檔案,實施綜合性評價。
《傅雷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勞動教育,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必要,人的一生與勞動息息相關,愛勞動的生活才會更溫暖。”勞動不僅是一種習慣,也蘊含了一種精神。課程建設的意義不在于追趕時尚潮流,而在于賦予一個新的靈魂。幼兒園將始終躬耕求索于勞動教育的課程土壤上,堅持源源不斷地給孩子們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朱德全, 熊晴.我國勞動教育課程的演進邏輯與重建理路[J]. 陜西現代職業教育研究,2020(05).BB792AFA-131E-45C6-9843-7DCF2029D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