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 要: 在以往的小學教學中,涉及英語作業的設計時,往往會出現較為明顯的模糊理念現象,所形成的作業質量相對較差,且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教師難以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狀態等,造成了嚴重的作業設計偏差,影響到學生對小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我國逐漸重視到學生的學習壓力之后,提出了雙減教育政策,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能夠秉持著減負增效的原則,并始終將學生放在首位,考慮到內容與形式等多方面的需求,強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進而以降低學生不合理作業負擔的效果促使學生能夠在小學英語作業當中感受到學生的快樂,最終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詞: 雙減;小學英語;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2)10-0094-04
一、 引言
雙減政策的提出是為了能夠降低現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負擔,以更高質量的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在這樣的雙減背景下實施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主要是為了降低不合理的作業設計情況,保障學生能夠在課后的英語作業當中仍舊感受到知識的快樂,進而以更加高效的作業完成情況輔助教師的課堂教學,然而針對在實際當中的英語作業來講,存在著明顯的經驗匱乏問題,并且在實際減負作業設計過程中注重的是表面上的作業量降低,而忽視了學生隱形負擔的減少,因此需要尋求更加創新有效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雙減。
二、 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現狀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成為教育界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這是由于在以往的教學發展過程當中,英語作為外來語言類學科,在實施教學的過程當中難免會造成部分學生不能夠及時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的現象。并且在長久的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促使教師更加普遍的關注課堂教學的設計,而忽略了課后作業的科學設計,促使課后作業形式處于單一枯燥的效果下,難以為學生的課后延伸教學起到良好的作用。英語作業的乏味無趣,促使學生完成作業時也難以深入領會其中的知識。結合現階段對小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現象,調查顯示,大多數的學生對英語課堂感興趣,但是對課后作業表現出厭煩的情緒。對比基礎的數學與語文教學作業,學生對英語的感興趣程度相對較高,卻對英語作業的設計感到不滿意,這是由于在以往的作業設計中通常設定為抄寫、背誦以及朗讀等單一循環的枯燥性內容,難以培養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降低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發展。這樣的作業現象主要是小學英語較為固定的知識內容所導致的,由于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較為簡單,主要是讓學生熟練掌握課文當中涉及的文章與單詞,要求學生能夠熟讀并記住,這樣的教學限制就需要學生在課后作業當中反復的抄寫與背誦。據不完全統計,在現階段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中,缺乏明確的目標任務,難以形成具體化的指令用語,且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教學進度,為學生布置的課后作業量相對較大,并不能夠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等,促使作業量負擔相對較大的同時,無形當中造成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因此就總體上關于小學英語作業設計來講,其存在著的問題包括:①明顯的模糊設計理念問題,這是由于小學英語教師難以以學生為核心目標對作業實施有效設計,無法理解到作業對學生的影響意義,狹隘的功能性理解,難以有效發揮作業的實際作用。②布置的作業設計過于隨意,教師無法重視到英語作業科學設計的意義,進而難以意識到課后作業對課堂教學的輔助意義,缺乏充沛的精力投入,導致在設計中并未能夠認真對待。進而促使最終呈現出的英語作業固化的內容與單一的形式等限制了學生的學習研究,缺乏創新開放且具有梯度的作業效果?;蚴亲鳂I量在缺乏科學把握的基礎上造成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加,且并未構建明確的評價方式,學生在完成作業后也不能夠及時的進行自我檢查。③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后的效度相對較低,缺乏完善合理的設計效果,學生僅僅是在機械化地完成作業,并不能夠吸收作業當中的知識內容,整體英語作業的設計出現明顯的系統性短板。④作業形式的枯燥難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降低了對英語知識的學習熱情。
三、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原則
雙減政策的實施,不僅僅是對表面上任務量的減少,更是需要注重作業形式當中蘊含的隱形壓力的排除,實現有效的創新,形成提質增效的確切結果。與其他類型的教學活動實施狀況相一致,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需要充分結合科學指導理念,并順應雙減政策下的對應原則。
(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
在教師設計小學英語作業的過程當中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明確的作業功能性理解,明確作業是為了能夠在課后及時加強課堂教學知識的鞏固復習而布置的任務,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小學英語作業的存在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進行檢測,進而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等全面分析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實施有效的優化改進。需要教師能夠明確作業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于為學生傳達更多的知識,同時也需要在作業當中充分融合情感價值的引導,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需要教師能夠一切以學生為核心,在作業時間、作業量以及形式內容等方面需要積極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以及階段內的學習規律實施設計,這樣能夠確保及時地對學生心理狀況實施干涉關懷,進而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心理,展現出一切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由于在一個班級當中的學生其實際學習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因此需要分層設計作業,并在設計過程當中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合理挑戰范圍。保障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能夠凸顯出學生的核心地位,并保障引發學生的好勝心與興趣的基礎上降低作業量,實現學生的最大化受益。
(二)遵循減負增效的實施原則
減負增效不僅僅意味著良好的知識技能達成效果,同樣也需要注重學生在這其中所存在的客觀人格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等,包括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熟練掌握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狀態轉變,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完成淺層學習到深層探索的蛻變,最后則是在于學生的習慣、意識以及情操等方面的升華,不斷強化學生情感態度的啟迪,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內容的延伸,進一步強化學習效率才能夠實現增效效果。而在實際當中對小學生英語作業的設計實施減負其表現在兩個不同的方面,包括潛在表面以及內在隱藏。結合小學生的發展特性以及雙減政策實施的有效途徑等,保障學生平均分配在每一學科當中的學習時間都能夠處于長久的平衡狀態當中,避免學生出現時間精力分配不均勻的現象,降低限度內的作業量,進而形成明顯的表面減負效果。但是與此同時,在作業設計過程當中,更是需要注意學生的內在隱藏負擔的降低,需要在作業當中引導學生降低負擔,以輕松愉悅的心情更好地在作業當中進行學習,降低心理壓力,保障在設計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等,設定不一樣的挑戰,這樣才能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內在潛力。在更加輕松的環境當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為學生營造更加適應身心協同發展的作業環境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效果。獨特的作業體驗,促使學生的思維情感等獲得健康發展,并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形成積極學習的動力,形成明顯的增效作用。
基于實際來講,減負所呈現出的工作難度相對較小,僅僅是需要學校與年級組的英語教師成員共同結合雙減背景做出詳細的規劃設計,結合英語教師的經驗,為不同年級段的學生設定更加合理的大概作業時間區間,同時由各個班級的英語教師結合班級的實際學習進度以及教學目標等對作業時長進行更加詳細的劃分,合理安排作業量,并控制作業難度。而真正存在挑戰的則是關于作業設計中的內在隱形負擔的降低,為了能夠達成更加良好的重視效果,需要教師能夠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并對作業設計形成更加具體的理念,保障在作業完成中能夠提升學生的體驗感、強化獲得感,并增強思維應用效果,保障以更加良好的作業效果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四、 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措施
(一)提高內容質量
作業內容作為能夠實現作業有效設計目標的重要載體,以明確的設計理念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良好的作業感受效果,因此教師在對小學英語作業進行設計的過程當中需要能夠充分結合設計目標,構建明確的階段性任務,并保障每日的作業具有相對較好的梯度效果。由于學生每天平均分配給英語的學習時間相對有限,因此在實際當中的作業內容與形式方面需要盡可能的滿足目標需求,形成具體任務。例如常見布置的英語作業任務為“預習第五單元”,這樣的籠統布置難以促使學生在更加明確的學習目標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下相應的學習任務。例如預習五年級下冊教材第五單元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能夠對應教材后面的單元單詞以及教材當中的句子進行抄寫預習,包括village村莊,鄉村;house房子,房屋,住宅;bird鳥;happily高興地,快樂地等單詞,通過抄寫,并對應單元當中的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形成聚焦的目標作業任務,才能夠形成更加明確的作業效果。并且關于作業的設計需要形成梯度效果,例如同樣是在這一單元的預習當中,由于各種詞匯的實際難易程度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并且學生之間的學習進度與水平同樣具有不同,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選擇較為困難且復雜的英語單詞進行學習,例如village村莊,鄉村、cucumber黃瓜、orchard果園等相對較難的單詞,中等生可以自行學習較為簡易的單詞,而學習較為困難的學生同樣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特征對不同的單詞進行學習。教師可以以單元單詞為基準,要求每個學生結合自身的需求學習3~5個不同的單詞,進行自主選擇既能夠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時也能夠保障教師更加迅速地了解學生的基礎學習進度,要求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單詞進行全面梳理,聯系教材當中的文章明確其實際應用,且通過翻閱詞典等不同手段為單詞注譯并抄寫背誦。這樣降低了以往進行單元預習時全部單詞背誦記憶的學習量,達成了高效的作業完成效果,保障了作業內容的質量,促使學生能夠形成更加良好的學習自信心。
(二)創新作業形式
由于在以往的英語作業設計當中存在著刻板單一的學生獨立完成情形,這樣雖然能夠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態,但是難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構建的作業無法引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僅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并不能夠結合作業中的內容進行分析內化。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需要充分實現形式上的創新應用,保障結合英語教學的學科特征,實現更加具有意義的作業設計,進而幫助學生在課后也能夠及時的鍛煉有關于英語語言的應用。例如,結合山科版小學英語教材當中五年級的Unit 1 Winter Holidays當中的相關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能夠聽懂并熟讀教材當中的“What did you do in the holidays? I learned Beijing Opera. Did you swim in the sea? Yes, I did. No, I didnt. I didnt ski. What did Danny do? He enjoyed the parade.”等語句。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課后的作業強化鞏固學生的記憶點,由教師組織班級當中的學生兩兩一組,合作完成教材當中的對話內容,以“What did you do in the holidays?”為題,設計口語交際情境對話,以視頻或是音頻的方式對兩個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進行記錄,并上交到教師手中,這樣的生動作業設計方式,以創新的形式突破了以往紙面上的作業方式,為學生營造更加新穎的體驗,并且能夠促使學生在這樣的作業形式當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形成更加良好的應用效果。在這樣的對話作業形式下,幫助學生快速梳理課堂當中有關于過去式語句應用的知識點,學生在對話中的表現也能夠更直觀的呈現給教師,教師通過全面分析每一個學生的口語表現力,對癥下藥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辦法,同時能夠保障全體學生的口語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教師可以根據這樣的作業形式進行綜合分析后,選出最佳作業小組,為這樣的小組制定開放式作業形式,以形成激勵作用,促使學生在今后的作業表現當中能夠更加積極,并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現一舉多得的應用效果。
(三)美化作業設計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各種新奇以及美好的事物產生的好奇心相對較強,因此在作業設計環節,需要教師能夠積極進行設計美化,設計指令的美化、作業評價以及反饋環節的美化,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給予學生充足的鼓勵,才能夠實現更加良好的作業減負增效。大多數的小學生其自身的約束能力相對較差,如若不能夠在作業設計當中伴隨著較強的吸引力,則難以吸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即使在家長或是教師的威壓之下完成也僅僅是敷衍性的潦草任務,因此在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環節,需要促使學生在作業的各個環節當中都能夠充分感受到快樂與美好的存在。從作業的設計階段來講,在這一階段當中貫徹美化,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親切的溝通,擺脫以往教師始終高高在上的觀念的態度,以更具親和力的笑容促使學生沉醉在其中,并與學生探討適合本堂課程的作業內容與形式,教師給予充足的微笑鼓勵,將會在學生幼小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在教師更加細致的講解當中,學生為了不讓教師失望也會更加積極地完成作業任務。例如在Lesson 1 What did you do in the holidays?當中,Lets do部分可以設計為課后作業,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在實際holidays當中的所見所聞制作板報,在黑板上粘貼學生的作品,并在旁邊加以對應的英語詞條,鼓勵學生以自身所認定的美好事物組成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板報,在不斷豐富學生美好感觀的基礎上,增加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五、 結語
以全面貼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方式對小學英語作業進行設計優化,充分迎合了雙減背景下的理念,降低了多余的作業負擔,同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為學生營造更好的作業環境,在充分保障學生能夠適應英語語言學科的作業特點的基礎上,實現減負增效,最終保障在更加多元的設計環節當中為學生創造更加高質量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李孝燕.“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課外作業設計與實施[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65-67.
[2]吳霞芳,張云.“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可視化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71-72.
[3]唐玲玲.“雙減”落地 優化作業 減輕負擔——“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1(50):20-22.
[4]何曉斕,劉明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理念、原則及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21(5):21-26.
[5]李磊,萬里虹.“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序列化作業設計策略[J].小學教學設計,2021(3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