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萍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非常重要,語文朗讀教學是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路徑。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朗讀教學活動來提高語文學習質量。將實踐學習與學科素養培養相結合是教育改革背景下語文科目的教學方向,也是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方面。
關鍵詞:朗讀教學;教學要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1-0159-03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I Yap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Chinese reading aloud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exercise students'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An important wa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bility is to let stud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effective reading teaching activities. Combining practical learning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 literacy is the teaching direction of Chinese sub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it is also an aspect that teachers need to focus on.
【Keywords】Reading aloud teaching; Teaching points; Teaching strategies
2021年7月,教育部明確提出“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提升對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視并減少學生的課余負擔。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知識教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教學并不注重,對此,教師要將教材知識傳授與朗讀教學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需要著重加強教學創新設計,給學生帶來輕松愉快的課堂內容。語文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利用多元化教學活動的創設實現教學成績的提升。
1.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教學要點
(1)加強趣味朗讀活動創設
對于小學生來講,追逐快樂和趣味的事情是他們的本能。教學的發展需要新穎的教學內容,教師不僅需要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也要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校園里、課堂中都能保持積極的情緒。可在具體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在采用模式化的教學方法,課堂氛圍嚴肅而且呆板,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無法完全投入到語文學習中。缺少體驗感和融入感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原因。語文朗讀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新穎的教學創設,這樣學生就能夠帶著好奇心去參與朗讀教學活動,改變長久以來的刻板印象,使學生能夠逐步建立對朗讀和語言表達的正確認知,也能保障學生良好的學習狀態,并愿意在朗讀活動中進行思考和創新。通過語文朗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在一起朗誦和表演,能幫助他們消除內心的恐懼感,加強語言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也能讓他們感到非常快樂,愿意全身心地去努力鍛煉、提升自身的朗讀技巧,形成一定的自主練習式的學習模式,這對提升教學成績是非常重要的。
(2)著重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在新教改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從應試型教育向實用型教育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語文知識的使用效率高,應用范圍廣,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設計旨在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鍛煉學生文字詞匯使用的方式,以及語言交流的技巧,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培養優秀的文化氣質。由于年紀的原因,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很多成語典故或者優美的詞語,并且能做出非常好的解釋,但是這些知識很少應用到日常對話中。這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缺少朗讀的鍛煉,學生已經習慣了用耳朵聽教師講,用筆去寫出自己的學習內容,對詞語和一些知識內容“說出來”的方式感到非常陌生;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學生缺少應用的鍛煉,不敢說,也不知道該怎么用。通過科學合理的朗讀教學活動設計,可以立體化地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詞語的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文學想象力和語言創造力。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優秀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提升其自信心,也能幫助其在日后的成長中更好地融入社交活動。例如在朗讀比賽中,一位經過朗讀練習的學生在朗讀表演過程中,不但用詞非常優美,而且朗讀的語氣、語速也都非常標準,教師非常滿意,帶頭向他鼓掌,參加比賽的同學都向他投去了肯定和羨慕的目光,臺下爆發了熱烈的掌聲,短短幾分鐘的朗讀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和個人形象。
(3)給予學生拓展朗讀的空間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引領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朗讀本身就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提高朗讀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自己要朗讀的文章進入深度理解。如果只憑文字的正確發音去朗讀文章,則無法完全表達出文章中所蘊含的感情。學生的朗讀會變得很平淡,甚至念經式的朗讀。良好的朗讀能力必須要擁有深厚的文化知識底蘊作為基礎。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引導學生享受文化中蘊藏的奧妙,提升內心的感悟。另外,教師需要重視的一個重點是,朗讀教學需要借助更多有效的教學資源,尤其開闊朗讀中素材的選擇范圍。學生通過多姿多彩的文章的閱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F9ABC1E5-C17C-4E0D-B5A2-A1862E8222C7
2.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1)合理利用游戲教學活動設計
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朗讀教學的內容和構成進行深度解析,僅僅依靠學生在課堂上一起讀幾篇課文很難完成朗讀能力的培養。教師應該針對朗讀能力的訓練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設計,比如游戲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參與游戲中發現朗讀是一件非常有意思、很好玩的事情,這樣學生就能在內心向往的驅使下主動投入到朗讀練習中,利用自主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每個學生都是單獨的個體,其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況都不相同,延伸到游戲化教學來說,如果教師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別,不能激發學生個體的活力,雖然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課堂效率卻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些學生可能對教學內容非常喜歡,那么他們就會踴躍參加,而另一些學生因為不感興趣,便可能會在游戲過程中出現走神或者心不在焉的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注重調節學生的差異性為基礎,結合競賽式的游戲設計,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舉例來說,在六年級古詩詞教學中,高年級小學生已經對古詩詞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語文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小型的課堂詩詞朗讀比賽。首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游戲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詩詞作為練習的素材,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接龍的游戲。出場順序按座位排次,第一名學生朗讀一首詩,然后進行簡單的解析,然后下一位學生進行接力,這樣學生們輪流進行朗讀和解析,保證了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這種接龍游戲的形式也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能夠非常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把原本生澀枯燥的古詩學習課變成了一種非常有趣味的游戲教學課,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投票,比一比哪位學生朗讀得最好、哪位學生解析得最準確。最后可以給學生一些獎勵模式,比如用文具或者小獎狀對學生進行鼓勵。這種競賽的游戲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讓學生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實現學習與游戲的有效結合。
(2)創新趣味教學活動
語文教師應注重兒童的生活環境、心理狀態的分析,要有憑有據、科學合理地開發一些現代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語文朗讀教學應使學生在不斷的朗誦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以及對作品的領悟,教學范圍以教材為核心,再結合文化的內涵,開發周邊的教學資源進行語文朗讀的教學設計。構建多元化的朗讀教學活動,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朗讀材料。對很多學生來講,已經脫離了小人書、畫報這類書籍,需要閱讀一些文化內涵較深的書籍,但這些書籍的文字量比較大,教師要把優秀的教學素材從單純的文字表現形式變成生動活潑的動態形式,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去完整地閱讀和朗讀。其次,教師要合理構建充滿趣味的朗讀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朗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舉例來說,在《山行》的教學中,古詩的朗讀和學習通常對學生來講都是十分無趣的,單調而枯燥的文言文字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教師應該開拓更多教學資源,帶領學生到山間去觀察、去體會古詩中描繪的詩情畫意,把自然界中的鳥、白云、山都活生生地呈現在全體學生面前。學生們在山間觀察的過程中,不但能激發古詩的朗讀興趣,還能更好地理解詩句的含義,能夠帶有更加豐富的感情去朗讀古詩,加強了學生的朗讀主觀能動性。接下來,教師可以再拓展一下教學的范圍,將杜甫的《望岳》、李白的《關山月》、蘇軾的《題西林壁》等描寫山景的古詩帶入到課堂,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帶領學生到山邊的空曠區域,和學生一起對著藍天白云大聲朗讀古詩。這就構建了集趣味性、拓展性、集體性為一體的綜合性朗讀能力訓練課堂,顯著提高了小學朗讀教學的質量。
(3)加強文章的深度理解
朗讀學習不僅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也要考驗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有透徹地理解自己所要誦讀的文章,學生才能帶著感情去朗讀,并在朗讀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要利用多種渠道去加強學生對文章的解析。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語文朗讀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素材,同時多媒體教室的大規模普及讓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生動新穎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借助視頻錄像對知識難點進行重點學習和理解,提升學習效果。例如語文教材《農業的變化真大》中的朗讀教學中,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就是描述農業的變革,在現代化科技的發展中帶給農耕、種植的巨大變化。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現代教學資源的資源優勢,讓學生看一看現代農業的紀錄片。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項探析性的作業,讓學生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問一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或者鄰居的叔叔阿姨,農業都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說變化“大”呢。然后在學習課文的時候,可以與大人們的講述相結合,形成互相對比的學習過程,這對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有顯著的積極影響。然后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家鄉的農產品,比如在講臺上擺幾棵白菜、在教室的窗戶上掛上幾串辣椒,也可以擺上幾盆盆栽的蔬菜。這種真實的情景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朗讀學習欲望,孩子們仿佛置身農田里,把農業的變化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充分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提升學生的朗讀質量及朗讀興趣。
(4)使用多種朗讀方法
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時,為了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需要整合朗誦、熟讀以及誦讀。比如,在《桂林山水》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配樂的方法讓學生展開朗讀,有條件的可以帶學生去游覽桂林山水,如果離得比較遠,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桂林山水的動畫或者圖片,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在開展語文朗讀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提高對語文的求知欲,也可以通過布置趣味語文作業來增強學生的探索欲,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同時,教師也可以開展討論式閱讀,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或者感興趣的部分去體驗,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見解能力。在敘事的文章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扮演,這樣在朗讀的時候,學生就會自動進行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感覺到身臨其境。在學習語文課文的時候,教師需要帶有情感地帶領學生進行朗讀,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榜樣,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語文朗讀的自主性以及積極性,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培養語文素養。
(5)增強學生的想象力,讓個性與共性相整合
積累語言以及閱讀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讓學生能夠聽說讀寫,在開展語文閱讀活動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積累和應用語文知識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以及朗讀活動,將課本教材和教學設備充分利用起來。比如,在學習《荷花》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荷花的不同形態以及品種,讓學生可以欣賞到荷花的美麗,再結合課文中的內容,不但能夠讓學生感受荷花,還能夠讓學生認識荷花,進而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感悟力。
學生只有充分掌握怎么表達情意后,才能夠更好地傳達語文當中的文學魅力以及人文特征。目前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以及情感。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中,需要包容學生之間多元化的理解以及感受,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趣味課堂去學習和閱讀。
3.結語
朗讀教學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對朗讀教學做出有效創新,結合游戲教學或者實踐教學等新穎方式,改善常規課堂呆滯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朗讀教學活動,并不斷拓展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完成學生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崔秀娃.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探討[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1(04).F9ABC1E5-C17C-4E0D-B5A2-A1862E8222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