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耀明
摘 要:為有效提升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文章研究了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首先,以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進行探究,然后根據初中學生身體發育特點,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不斷優化創新功能性體能訓練途徑、根據實際教學條件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功能性體能訓練中滲透終身運動理念等策略,希望可以提供給相關人員一些參考。
關鍵詞:功能性體能訓練;初中學生;體質健康
一、研究目的
功能性體能訓練,其最早是起源于醫學康復領域,通過讓患者完成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動作練習,實現健身與醫療功效的身體康復模式。最近幾年,隨著功能性體能訓練的不斷發展,逐漸應用到運動訓練領域中,用來提升體能素質;與此同時,部分教師也開始把功能性體能訓練應用在體育教健身活動中,用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運動訓練運動領域中應用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體能素質,但是對體質健康的影響還不明確。基于此,在實際教學中,把初中學生作為試驗對象,利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引學生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研究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以此為基礎,制定有效的功能性體能訓練計劃,促使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某某初中學校2020級的4個班級的1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班級45名學生,1、2班級作為研究組,3、4班級作為常規組。兩組學生年齡在12~14歲之間,身體均健康,沒有不適合參與體育運動的身體類疾病。
(二)研究方法
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本次研究選擇了50米跑、立定跳遠等幾個項目,對兩組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且對比分析兩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掌握研究前兩組學生體質健康基礎。
測試結束后,正式進入研究階段。本次研究一共持續一個學期,在該學期內,常規組仍然采用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研究組基于功能性體能訓練理念,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具體調整如下:第一,在準備活動階段,引入各種動態性拉伸練習、側弓步練習和箭步蹲起練習等,希望通過這些練習有效激活學生肌肉,提升感受能力和身體柔韌性。第二,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每次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引入各種功能性體能訓練內容。例如,教學內容若側重于速度素質方面,教師可以引入彈力帶,幫助學生進行輔助跑練習。再如,教學內容若側重于力量素質方面,教師可以引入登山式俯臥撐、腹橋等功能性體能訓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每次選擇的功能性體能訓練模式不能過多,具體可以結合教學安排、教學計劃進行,在教學中滲透各種不同的功能性體能訓練形式。第三,在教學結束階段,教師可以引入靜態拉伸內容,例如直臂體前屈、背后直臂上拉等功能性體能訓練,這些訓練適用于整理放松。
經過一學期實驗后,體質健康測試兩組學生,測試要求、測試項目、測試標準均和研究前測試相同。
(三)觀察內容
對比分析兩次體質測試結果,對產生差異原因進行分析,對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進行總結。
三、研究結果
在實施功能性體能訓練前,研究組和常規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結果無顯著差異(p>0.05);在實施功能體能訓練后,研究組學生20m跑為(7.40±0.41)s、立定跳遠為(231.02±16.20)cm、坐位體前屈為(15.80±4.76)cm、引體向上為(12.31±2.15)個、1分鐘仰臥起坐為(46.01±8.45)個、1000米跑為(220.20±20.06)s、800米跑為(220.59±23.48)s,測試結果均要好于常規組(p<0.05)。從中可以看出,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讓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得到顯著提升。
四、結果分析
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有效促進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均衡、全面發展。研究組學生接受功能性體能訓練干預后,在速度、柔韌性、爆發力、力量、耐力等方面,均要好于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的常規組。究其原因,功能性體能訓練,屬于一種科學的體能訓練模式,可以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進行針對性身體練習,有效改善學生運動素質。例如,利用彈力帶輔助學生跑步練習等,在研究中利用功能性體能訓練手段,有效提升學生速度素質發展。再如,在研究組中,準備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動力性拉伸,在整理放松環節組織學生進行各種靜力性拉伸,可以有效發展學生柔韌素質。除了上述直接性的作用,利用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有效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打破傳統初中體育教學內容固化、教學模式死板的問題,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進而有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和效果,更好地鍛煉和發展學生各項運動素質。
五、功能性體能訓練提升初中學生體質健康的策略
(一)契合初中學生身體發育特點,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
功能性體能訓練,強調的是學生身體機能穩定性與綜合性。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身體發展特點,以學生身體機能發育的敏感度為基礎,把培養學生平衡能力、速度、耐力素質等內容作為重點內容,且配合拉伸性訓練、柔韌性訓練內容,其中包括后屈膝腿、弓步沉肩下肘、盤腿走、手腳走等活動,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肌肉能力、肢體柔韌度,其中包括髖外展肌群、深層肌肉、肩胛骨穩定肌群等,通過懸垂訓練模式,提升學生肌肉功能穩定性。
(二)不斷優化創新功能性體能訓練途徑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不斷優化創新功能性體能訓練途徑,把啞鈴、彈力帶、瑞士球、穩定球、繩梯等訓練器材引入教學活動中,并且可以使用不同訓練手段,提升學生運動爆發力、動作技能應用能力、肢體組織協調能力等,進而有效提升學生肢體運動綜合素質。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機械式坐姿劃船動作訓練,可以有效帶動學生脊柱軀干、椅背位置附近的所有肌肉群,有效提升學生腰腹肌肉能力,進而更好地實現功能性體能訓練目標。
(三)根據實際教學條件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
在校園中開設了較大規模的體育館,在體育館的健身活動中引入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學校的教學條件,在體育館中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利用運動器械,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體驗。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在早晨時間進行晨跑訓練,利用集體性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參與晨跑的積極主動性,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促使學生可以長期堅持晨跑訓練。通過晨跑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身體運動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四)在功能性體能訓練中滲透終身運動理念
初中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通過教學過程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保證身體健康不僅僅是在于階段性運動與訓練,而是需要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理念,促使學生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不斷提升學生身體的各項功能。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把終身運動理念滲透到功能性體能訓練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終身運動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效突出體育教學的價值。
六、結語
功能性體能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促使其全面和均衡發展,尤其是在速度、爆發力、柔韌性、力量、耐力等方面。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初中體育教師應給予功能性體能訓練足夠的重視,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教學需求、學生實際情況,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組織學生進行功能性體能訓練,契合初中學生身體發育特點,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不斷優化創新功能性體能訓練途徑,根據實際教學條件開展功能性體能訓練,在功能性體能訓練中滲透終身運動理念,幫助學生在各項功能性體能訓練中不斷提升體質健康。
參考文獻:
[1]張燕燕.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能提高策略研討[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21).
[2]郭尖.關于初中體育體能訓練的策略實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8).
[3]林月萍.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如何開展學生體能訓練[J].家長,2020(08).
[*本文系廣州教育學會2021年教育科研課題《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初中生運動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課題編號:202113762)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