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瓊
摘 要:統編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需形成的語文能力、需要掌握的語文方法與需養成的習慣等蘊藏于每篇課文、每個單元之中。課后練習是落實語文素養,也是從高效課堂到優化課堂的轉變的關鍵。文章從研讀課后練習的內在聯系出發,闡述挖掘課后練習的語文要素訓練點,從而設計研學探究問題、設計教學環節等實現從高效課堂到優化課堂的轉變。
關鍵詞:課后練習;語文素養;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闡述了語文課程與教學目標。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目標,是編寫教材的依據,是實施教學、進行評價的依據,也是語文教學的國家標準,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標準能有效地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但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乃至一些公開課上,出現教師照抄教學參考書教學目標,沒有結合具體的課例編寫教學目標的情況,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何落實語文素養,從高效課堂到優化課堂的轉變呢?課后練習是關鍵。
一、認真研讀課后練習,把握內在聯系
統編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合,著眼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要求學生掌握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需形成的語文能力與需養成的習慣等都蘊藏于每篇課文、每個單元之中。而每一課的課后練習題都是圍繞語文要素的不同方面進行設計的,這些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互相影響。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成長的故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把握長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了落實這一語文素養,該單元的課文需分層進行訓練。
本單元第一篇是小古文,后面的三篇課文都是圍繞單元訓練要素設計遞進式的練習,《小英雄雨來》發現第一部分的小標題的特點,然后模仿給其他五個部分列出小標題,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我們家的男子漢》給每個部分換個小標題。《蘆花鞋》為每一部分列出小標題。三篇課文的練習,從發現—模仿—替換—運用,是螺旋上升指向單元的語文要素,只要緊扣練習的內在聯系,設計每一課的語文訓練內容,一課一得,循序漸進,就能有效落實單元語文要素。第七單元的《“諾曼底號”遇難記》是一篇小說,也是一篇長文,教學時可以在第六單元快速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第六單元借助小標題的方式把握主要內容。課與課相連,單元與單元相連,這種連緊密而隱蔽,需要教者用心研讀,用心體會,用心勾畫。
二、挖掘課后練習的語文要素,緊抓語言訓練點
統編版教材將單元導語、課后練習題、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等作為一個訓練的整體,每篇課文的語文要素隱藏在課后練習或課文導讀當中。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從課后練習和導學中不難發現“語言建構與運用”的要素體現在學會抓主要人物的語言和動作,通過品讀相關的語句,體會人物的品質。“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要素體現在抓住動作、語言的關鍵描寫,從關鍵語句中深挖人物的品質。閱讀教學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明確目標,既要“瞻前”,也要“顧后”,使學生的語言訓練序列化。
三、緊扣課后練習,設計研學探究問題
各單元要落實的語文要素以語言訓練點的不同形式呈現在每一課的練習中。課后練習、課前導讀呈現了語文教學的知識體系,體現知識點、能力點。教師要是用心研究教材,梳理知識體系,教學時可以圍繞課后練習題或課文導讀設計研學探究問題,更能有效地突破重難點。研學探究問題有的可從課后練習或課文導讀中提煉出來,有的可以直接作為研學探究問題,以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為例:
統編教材中的“雙線”編排中,語文要素尤為引人關注。語文要素的“知識”“能力”“策略”“習慣”被解讀為語文學習中最為關鍵且必要的元素,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呈現。而每一課的課后練習隱藏著訓練要素,從練習中提煉研學探究的問題,少走彎路,語文教學才能目標明、方向正、做到有效、高效。
三、借助課后練習,設計教學環節
課后練習的編排是循序漸進的,往往是遵循“知識—能力—策略—習慣”的過程,遞進落實語文素養的培養,用心鉆研教材,解密課后練習間勾連,有利于設計有效的教學設計。
1. 借助課后練習,連成問題鏈。通過解答課后練習,理解課文內容,落實語文文字的訓練。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巨人的花園》。教師可根據課后練習設計問題鏈:
①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畫面?
②請試著用小標題概括你想到的畫面,并講一講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③以較快的速度讀課文,說說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④巨人又有什么轉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⑤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還會怎樣盡情玩耍呢?
學生在課堂上解答問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目標。
2. 把課后練習變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把抽象的文字內容形象化,課堂上,讓學生讀課文、“畫”課文。學生“畫”對課文等于讀懂課文,在“畫”的過程中落實語文素養。如統編版四年級下冊《“諾曼底號”遇難記》課后習題。
課堂上,可設計幾個“畫”的環節:
①快速讀課文,完成以下的思維導圖,并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一件什么事。
②“諾曼底號”遇難時,哈爾威船長是怎樣做的?請你畫畫思維導圖。
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與“用”是貫穿一脈,融為一體的。緊扣課后練習,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借助課后練習,實現從高效課堂到優化課堂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2]何捷.一篇一篇解讀統編[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20.
[3]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00(03).
[4]陳妙興,林月娥.小學語文目標教學淺探[J].教育導刊,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