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思政教學有效應用與國際貨運代理課程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當中不僅有利于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職業素養,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及職業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從策略及意義兩個方面對文本課題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思政教學;國際貨運代理;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能力
一、思政教學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1.引入企業精益生產理念,提升學生精益素養
精益生產理念最初源自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管理方式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詹姆斯等專家確認,是最適用于現代化制造企業的一種生產組織管理方式,又稱為 “豐田精益管理方式”。其特征是對生產過程中一些無效或重復的步驟進行精簡,降低產品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利潤的最大化,有關院校可以充分將這一理念貫穿國際貨運代理專業育人文化全過程。
引入精益生產理念。精益生產的核心是消除浪費,就是以較少的投入、人力、設備、時間和較小的場地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提高實訓中心使用效率,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精益管理習慣,有關院校可以在學生育人管理和實訓教學過程中,引入公司“整理、整頓、清潔、清掃、教養、安全”6S 管理方法。有關院校輸送教學團隊每年假期到企業進行實踐,學習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經驗,讓老師充分理解6S管理模式,并在教學實踐中引導、管理學生。
貫徹落實6S管理制度。 “整理”簡單概括為要與不要,即對物品進行快速分類。定期要求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對實訓室設備、教室個人所有物、寢室生活雜物進行清理分類,只留下跟工作、學習、生活相關、必須的物品,其他不相關的都要整理到其他地方; “整頓” 即整理留下的物品,擺放整齊并加上標簽。對實訓設備進行標簽化管理、定制化管理,教師和學生每次使用后根據標簽重新擺放,確保設備歸于原位;另外,實訓中心按照精益管理的目視化布局,培養學生看板習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將需使用的書籍分類放置于教室后的置物架上,并貼上姓名標簽,確保“一人一物”,保持教室整潔;“清掃”是在整頓之后,清掃實訓中心、教室及寢室。以學生小組為單位每周定期對實訓設備、教室衛生、寢室環境進行清掃及整理,保持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清潔”是指保持整理、整頓、清掃的成果,即持續保持干凈整潔的環境,此項過程由質量管理小組成員監督,每周抽查打分,讓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素養”簡單概括為形成制度,養成習慣。
2.融合企業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
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文化建設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融入企業文化精神,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組織開展多種類型的公司化管理活動。
設立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文化建設小組,豐富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文化建設。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文化建設小組是由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院老師指導,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構成的文化活動小組,分設策劃組、組織組、宣傳組、攝影組、平面設計組。以培養學生素養和職業行動能力為目標,每月組織不少于兩次的文化活動。現已組織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例如讀書會活動、辯論比賽、福利院慰問老人志愿活動、招商杯英語戲劇大賽、籃球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旨在培養“會學會玩”的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文化。
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凝聚力。每個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均配備專門的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教室,各班自行布置文化墻,張貼名人名言、標語等以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為學生統一定制班服,提高學生身份認同感和凝聚力;通過班級考勤上墻公布,教室課桌書本擺放整齊等方式,使學生提前感受公司管理文化,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3.融入國際化教學因素,樹立學生國際意識
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教學及工作實踐活動的開展是適應一帶一路政策指導的必然要求,學生應當充分意識到在一帶一路政策倡議及實施深入推進的時代背景之下,需要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需要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經濟發展格局。為了更好地融入一帶一路以及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當中,在開展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教育教學活動尤其是思政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就需要融入國際化教學因素,引導學生樹立國際化意識。在此基礎之上,在學好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在英語等口語方面的掌握能力,以為國際話貨運代理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思政教學在國際貨運代理課程中的應用意義
1.樹立職業道德
樹立職業道德是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及素養培養的基本前提。思政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引導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對于職業樹立認同感和敬業精神。使其在參與學習活動以及工作實踐的過程當中端正自身的工作態度,全身心地融入到對于工作的奉獻當中,這會大大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2.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
職業態度作為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學習活動及實踐活動開展的效率和水平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毋庸置疑,積極的職業態度有利于提高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生學習和工作效率。思政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積極向上的職業態度,從而使得大部分職業學生樹立一定的團隊意識及奉獻精神,并且按照自身的計劃按部就班的開展具體工作,在此過程當中增加自身對于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知識和工作實踐能力的掌握。
3.培養國際化的職業能力
學校在培養學生開展國際貨運代理專業學習尤其是思政培養活動過程當中立足于國際化的視角,對在國際范圍內國際貨運代理專業發展情況以及社會就業情況予以全面調查,使得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教學活動的開展突破局限性。在加強學生對于專業知識掌握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國際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位.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數學的教學實踐探索[J].科技風,2019(07).
[2] 胡洪彬.課程思政:從理論基礎到制度構建[J].重慶高教研究,2019(01) .
基金項目:2019 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項目編號:2019KY1570 ? ?尹華靈 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545616,
作者簡介:尹華靈、女、漢族、河南省周口市、碩士、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柳州545616,講師、國際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