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坤
2021年,在“雙減”政策指導下,全國開啟課后服務工作,“雙減”政策的背后,是希望得到“雙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因此更多的是對教育質量提質增效的內在需求。如何讓學生在成長路上一個都不少是提質的關鍵。
面對普遍存在于小學內部學業不良、學習困難的問題,積極有效轉化,幫助每一位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不僅對增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核心素養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教育面向全體、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
是什么——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分類
學習困難學生的發展與成長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痛點”和“難點”,僅靠經驗和枯燥的學業誤差彌補幫助他們解決學業問題,常常收效甚微。每個兒童都是不同的個體,每個學困生個體的成因一般也不是單一的,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空間場域的轉換呈現疊加。因此,在介入學困生轉化時,首先要對學生的問題表現進行精準分類定位。
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在9年教學實踐中,針對影響學生學業表現的基礎認知能力,研發了一套包含晶體智力、工作記憶、空間關系、聽覺注意、長時提前、加工速度、執行控制功能7大認知能力的一般認知能力評估工具。共12個測驗,用于評估6—13歲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是評估診斷學困生個體核心問題并加以分類的重要評估工具。此外,還借助字詞診斷、閱讀理解測驗等標準化學業評估測驗工具,科學評估學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識別原因,對學生問題進行分類,有的放矢地提供幫扶。
為什么——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科學評估
認知能力評估、學業能力評估能夠發現學困生基礎能力薄弱的地方,為了解預測個體潛能提供線索。而造成小學生學習困難、學業落后的因素多元且復雜,個體認知、情緒、行為障礙交互作用,加上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兒童成長出現問題。對學生問題進行精準評估分析時,除了利用認知能力評估、標準化學業評估、情緒行為評估量表等工具完成量化評估,還需要結合家長、教師訪談、課堂觀察分析等質性評估,盡可能詳盡地了解學生心理行為表現及原因。全方位、綜合、系統評估,整合分析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原因。為制訂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干預方案提供依據,為科學動態評估學生發展提供基礎。
怎么辦——形成幫助學困生脫困的幫扶機制
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始終貫徹落實“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的教育宗旨,以科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以促進小學生素質整體水平提高為目標,通過基于認知科學的“分類型,雙聯動,兩維度、三層級、六結合”育人模式,實現教育教學各環節與不同水平、不同問題的學生有效銜接。
“兩維度,三層級”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學校服務與支持。“兩維度,三層級”教育干預模式借鑒RTI干預反應模式,以全面的篩查、教育進程監控和多層次的教學服務來解決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問題及成長問題。
該干預模式主要體現在三層級干預體系:層級I在普通教育中為全體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支持,通過鉆研教育內容,提高普通課堂的教師教育能力,進行核心教學干預,保證80%的學生都能成功學習。層級II為在集體教學中學業表現和學業進程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學的學生提供因材施教的特別教學,大約是集體的20%,組成學習小組,教師以小組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分層教學干預,糾正其學業和行為誤差,達到改善其學習和提高基礎學習能力的目的。層級III針對在小組干預中仍然無法適應的學生,約占集體的5%,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教學干預,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學業成績。
此外,與評估相對應,在教育干預時,須對學生的認知學業與心理行為兩大維度同時進行干預,一方面改善其基本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學業成績;另一方面,糾正學生行為偏差,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發展良好個性,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雙聯動”: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雙聯動”特指形成家庭和學校的雙向聯動機制。在明確學生問題及其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可以洞察學生的個性教育需求。在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干預的過程中,僅靠學校教師教學策略的不斷調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庭教育資源的整合聯動。缺乏父母參與或父母不知道如何幫助學生,學生就無法發揮他最大的學習潛能,甚至會導致情況進一步惡化。因此,需要以學校教育為中心,整合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學生的整個教育過程。家長通過參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業情況的評估,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程,并及時向教師和學校反饋學生在家庭和其他場所的表現。尤其是學習困難學生和學業存在風險的學生,家長需注重幫助學生解除心理負擔,為其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而學校也需要定期通過電話、網絡工具,或者面對面的交流,與家長即時溝通,使家長協助學校共同制定教育決策,積極參與學生問題干預,為學校教育提供支持。
“六結合”:讓每個學生成功學習,快樂享受學校生活。“六結合”是以“讓每個學生成功學習,快樂享受學校生活”為目標,在轉化學困生的方法上,將正確的教育理念與科學的施教方法相結合,系統的設計與循序漸進相結合,學業輔導與心智開發相結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耐心細致與循循善誘相結合,嚴格要求與鞭策激勵相結合。通過科學的咨詢、評估、指導和干預,幫扶在學業和成長中遇到困難、需要個性化教育的學生。為提供平等的、有切實意義的、有效的學習環境,不斷發展學生潛力,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學習成績提高,逐步擺脫學習上的困難和成長中的挫折,成為成功的學習者。
實施效果——每位學生快樂享受學校生活
以科學系統評估為前提精準發現學困生的問題以及原因,進而提供動態、多重的個性化教育支持。在我們探索實踐的9年時間內,整合普通學校的心理教育等資源,創建“學習支持中心”這一空間載體,500多次家長咨詢、近1000個測評數據、近10000次的個別教育干預記錄,成功改善了1200余名學生的發展情況。基礎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學業上升并穩定;情緒表達不良的學生交到好朋友;長期不愿意進教室的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回答問題……
學困生轉化機制的系統落實使得更多的學生融入集體,基礎學力得到提高,學業表現得到改善,陽光、自信的正向情緒積極發展。與此同時,教師的教育理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確立每個學生都能學習,都能學會的信念。在幫助學困生發展的過程中提升專業能力、增強職業幸福感。實現學生和教師的雙向發展,促進整個學校教育環境的積極變化。
從每個學困生成長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改變孩子先從改變父母開始,家校共育是每一個孩子得以成長的前提。我們不能以成人的預設和想法將學生的童年“填滿”,要共同為孩子的成長“留白”。
對于學生成長過程中會發生的各類問題需要進行科學判斷。“雙減”背景下依托科學方法和手段,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盡力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支持,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才能更好地實現“雙提”。026B11B2-81E6-4DFF-A1D7-30FBBF6EA1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