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
摘 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了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本文主要分析小學音樂課堂中教育信息化的實踐策略,從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際效能。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育信息化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教育部門和學校教師紛紛意識到了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因此音樂作為邊緣學科的傳統理念正在被打破。小學音樂課堂中教育信息化的實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學音樂教育的公平性,充分發揮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不斷加強對信息教育化的實踐應用,進一步促進小學音樂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1、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生們的知識視野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內容非常有限,因此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教師在講授“空山鳥語”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簡單介紹劉天華的生平事跡,引導學生了解“空山鳥語”的創作背景和社會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對“空山鳥語”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呈現絲竹、琵琶、長笛以及古箏等傳統樂器,這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引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
2、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們的音樂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們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將課本上抽象、枯燥的音樂知識轉化為具體、生動的圖片、視頻或者動畫,從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讓學生能夠以一種良好的狀態投入到后續學習中。比如教師在講授“一只鳥仔”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出一段色彩豐富、詼諧有趣的動畫。其動畫的具體內容為: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各種類型的小鳥,有的小鳥在天空中展示翱翔,有的小鳥在樹枝上休憩。這時飛來了一只大家都沒見過的小鳥,嚇得其他小鳥們紛紛躲進鳥巢中;看到這種情境,這只陌生小鳥連忙介紹自己來自祖國的寶島,島上有景色宜人的日月潭和美麗漂亮的澎湖灣[1]。在看完動畫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只陌生小鳥來自什么地方?”這種教學方式有效激發了學生們對《一只鳥仔》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學生了解《一只鳥仔》是臺灣地區著名的民歌,使學生認識到寶島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一只鳥仔》歌曲中描述的具體畫面,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歌詞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再比如教師在講授《小青蛙》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小青蛙、月亮、荷葉、暴雨、狂風以及公雞等形象,并隨著音樂節奏、旋律以及力度的變化,在大屏幕上顯示美麗皎潔的月光、小青蛙捕蟲、小青蛙在荷葉上跳躍、小青蛙在荷塘邊嬉戲玩耍、小青蛙勇敢面對暴風雨的襲擊、風雨過后太陽升起、小青蛙在湖面上勞作等畫面,讓學生能夠對音樂作品中表達的內容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2]。同時,教師還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故事演繹,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故事情節的推動,然后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欣賞二胡齊奏曲《小青蛙》。
3、利用信息技術升華學生的內心情感
音樂是抒發情感的重要載體,因此音樂作品中往往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將音樂知識與情感表達有效結合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能夠深入感受音樂作品的飽滿情緒。比如教師在講授“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了世界地圖,引導學生從世界地圖中找出祖國所在的位置,然后在“祖國祖國我們愛你”的音樂背景下,向學生展示了長城、故宮、黃河、泰山、火箭發射、奧運奪金、天安門閱兵等圖片,讓學生能夠在音樂和畫面的熏陶下,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進一步提高學生作為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使得學生能夠以激昂的情緒進行歌曲演唱[3]。
4、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課堂是開展學生美育的重要陣地,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為學生創設一個千姿百態的音樂世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比如教師在講授“晨景”相關內容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清晨”的各種聲音,引導學生想象清晨的美好景象,并將想象中的畫面用畫筆呈現出來,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清晨的美好[4]。除此之外,教可以以“清晨”作為音樂背景,引導學生創編與之對應的舞蹈動作,組織學生在優美得音樂中翩翩起舞,這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結語: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育輔助手段,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和青睞。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加強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教學的相互融合,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升華學生的內心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小學音樂教學能夠切實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進一步優化學生的音樂能力和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夏素素.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淺析[J].讀寫算,2022(01):204-206.
[2]陳楓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音樂器樂“五位一體”教學樣式的構建與實踐[J].嶺南音樂,2021(06):36-38.
[3]辛鳳霞.教育信息化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10):238-239.
[4]趙文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