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把教育推到了信息技術的浪尖上,班班通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合在教學實踐中,使常規教學形式更為豐富多樣。積極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手段,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與模式,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自主活動和探索發現中全面發展,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班班通;小學;語文教學;運用
一、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適時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四個太陽》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春夏秋冬四個太陽的動畫一一展現在同學們的面前。繽紛的色彩,優美的音樂,獨特的動作,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喚起了學生一次次的高呼,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興趣盎然的投入到對新知識的學習中去。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多得多。
二、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常常“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激活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
三、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班通電教設備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于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如教學《小英雄雨來》一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了教學,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圍繞以下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網搜索查尋有關雨來的相關資料;②運用所查尋的資料,自學;③針對疑難問題進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自己心中的英雄:⑤表演雨來跟鬼子斗爭的經過。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而且還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1、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只重視識字的數量,而忽視以上所列兒童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相當錯誤的教學觀。兒童識字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兒童能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準確讀出字音;能否運用字的各種結構規律,分析、記憶字型;能否具備熟練地查閱一般字典,并從中選擇恰當字義的能力。低年級識字時,如何讓學生深刻記住一個字,并且不容易不忘記,是很難解決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更好地讓學生識字呢?多媒體教學顯得很重要。如:播放一個按寫字筆順依次出現的動畫,小學生是很樂意看動畫的,這樣學生看著動畫就會在無意中學習了字的筆順,并且可以反復播放;播放一個寫在田字格中的字的課件,就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寫字;播放字的組成課件,就可以讓學生很好地了解字形的組成,從而加強學生對字形的識字。把識字這種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比較直觀易懂,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學生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以往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文本閱讀,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躍發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超文本閱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它可以運用圖形、圖像、聲音、視頻、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給予人們直觀、立體的感受,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速讀、略讀水平的發展。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上網收集有關魯迅生平、事跡、著作等等。
3、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班班通電教設備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顯示了其無比的優越性,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有著神奇而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班班通電教設備,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精彩。
實踐證明,應用好班班通為課堂教學提供形式多樣,生動活潑、信息量大、內容豐富并具有互交功能的學習資源。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各種語文能力和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發展學生健康個性,提高審美能力等的艱巨任務。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班班通設備,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課題“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8】GHB1367)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與應用》李道民.
[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胡玉年(生于1971年9月),男,漢族,籍貫:甘肅省武威市,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大柳鎮中心小學,學歷本科,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