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時代影響下,時尚品牌設計的智能化與可持續性優勢與需求不斷彰顯,文章探討了未來時尚品牌領域的智能化前景及趨勢,以及服裝設計師如何利用新媒體時代賦能技術優勢,尋求和探索時尚品牌的發展前沿。另一方面,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高速更新對消費者行為認知,消費習慣亦產生相應影響,可持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這也是本文試圖探討的關鍵另一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品牌設計;智能服裝;可持續設計
1、時尚品牌與智能制造
1.1時尚設計的智能化
自互聯網進入大眾傳播視野,我們開始面對一個愈加激烈的新經濟時代,時尚品牌也不例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時尚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與科學互通互聯,不斷尋找設計外延的拓展與改變。通過藝術,人類可將客觀世界以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進行再加工,呈現出印象中的虛幻世界。通過科技,人類可對自然世界進行認識和改造,重塑社會關系。今天的時尚界將藝術與科技進行結合正是在加強設計技術變革的同時,強化創新理念的內涵與外延,以在新的經濟形態下謀求更高的設計價值。時尚設計的智能化便是這一趨勢的最直接產物。如何將時尚設計與智能化技術完美的融合成為時尚產業的新浪潮。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們提起智能化時尚設計,大多數人會馬上想到Google眼鏡、Apple 手表、華為手環這類可穿戴產品,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數字智能設備直接穿戴在人體上,或搭載于服裝表面上。這也導致此類時尚產品免不了存在設計形式生硬或設計功能無法與服裝融合的潛在問題。
因此便捷的可穿戴智能產品、天馬行空的3D打印結構、炫目的LED發光面料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內涵需求,時尚產業前沿的設計師與藝術家們也開始重新思考科技與時尚更深層的關系。
大家熟知的牛仔品牌Levi's和Google的合作項目Project Jacquard就是一種搭載新技術的觸感牛仔面料。這種面料被應用于普通牛仔褲和牛仔夾克的設計,服裝款式沒有變化。在穿著過程中通過觸摸例如衣服手腕等某些特定位置,穿著者可以在聽音樂或撥打電話時控制智能手機。服裝表面上沒有任何突兀的數碼控件,使得這個系列的衣服看起來與普通的牛仔服裝沒有區別。它的工作原理是將手勢感應原件提花線編織在袖口中,實現觸控布料技術,并使用袖子內嵌的微型電子設備和靈活的按扣無線連接智能手機。
此外,科技在時尚領域的置入還體現在了面料性能的延展上。例如像Cocona公司開發的活性炭面料37.5技術。這種面料有助于將人的身體溫度保持在37.5°攝氏度的理想水平,并有助于將皮膚附近的小氣候保持在37.5%的理想相對濕度。當你感到炎熱的時候,嵌入材料中的活性粒子,在液體汗液形成之前能夠去除蒸汽階段的汗液,讓人感到舒適涼爽。當感到寒冷時,這些活性粒子又會俘獲人體能量以幫助達到溫度的平衡,保持溫暖。37.5技術最早被廣泛應用于運動服裝和功能性服裝,后來隨著技術更新可以實現與傳統原料的結合,為傳統技術混紡面料增強實用性能,在人們的日常服裝中出現了越來越多采用此項技術的品牌,
1.2 智能可穿戴服裝的應用拓展
從概念上來說,智能可穿戴服裝可同時擁有實用性和時尚性。最初的可穿戴技術主要為運動健身領域服裝服務,例如在鍛煉時監測呼吸或心率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往往需要置于服裝之外。今天很多新技術正在將紡織面料變成一種具有導電性,可清洗的材料,使其在精確監測人體生理信號的同時,成為服裝一個不顯眼的組成部分,令智能可穿戴服裝踏上了時尚的快車道。
智能紡織品行業不僅為運動和健身裝備提供了智能拓展,也開拓了在醫療、航空等高科技領域的智能需求。丹麥航空航天公司就為歐洲局航天局進行了大量用于宇航員訓練的產品研發,開發帶有集成傳感器和傳感器的訓練緊身衣,為宇航員開發多功能智能鍛煉系統。
智能服裝中能源的解決是另一大設計關鍵,很多設計都是因無法隱藏的電源,夸張化的交互裝備而止步市場。普頓大學一直在開發的無電池智能織物就試圖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磁共振耦合原理從附近的Wi-Fi網絡和無線電波中獲取電能,將一種由絲和納米碳復合材料組成的全疏水性絲基線圈,縫制成織物,并通過這些線圈收集能量,以實現智能服裝與面料的蓄能問題。
2、可持續時尚設計
2.1 服裝材料的可持續發展與新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可持續時尚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對大多數人而言,舊衣物最環保的處理方式恐怕就是送去回收,或作二手服裝在市場上售賣。越來越多的棉和滌綸服裝可以變成生產原料,一些制造商現在已經開始生產再生面料,消費者也可以在線上愈發便捷的找到回收舊衣物的渠道。
信息的飛速更新也讓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可持續時尚產品也漸漸深入人心,成為了品牌營銷的重要理念。由可持續的回收材料或是低碳影響的材料制成的服裝甚至成為了一些品牌的招牌。但時尚具有極其復雜的產業鏈條,因此很難簡單闡明生產一條褲子或一件外套所產生的所有碳排放,且在目前的市場中尚無完全環保的材料。因此擴大創新材料和環保工藝的應用也將會成為時尚品牌在前沿領域中一直不斷探索的永恒話題。
2.2 綠色設計與自然環保
據不完全統計時尚行業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0%,廢水排放量接近20%。時尚產業中吸收的能量甚至比航空和航運的總和還要多。一條經典的李維斯501牛仔褲整個生命周期中最大的碳排放來自于原料生產,此外就是裁剪、縫紉和整理以及包裝、運輸和零售,還有40%來自消費者購買后的使用,例如牛仔褲反復的清洗,丟棄后的處理等。
另外,一些緊身彈力設計的牛仔褲材料是使用源自塑料的合成材料制成的,這種材料的應用也大大降低了服裝的可回收性,同時進一步增加了對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體現在環境氣候的變化上,更重要的是對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也同樣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為之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1]劉婕,鄭宣.社會化媒體視域下時尚學的傳播方式[J].輕工科技,2015,31(05):140-141+143.
[2]張灝,劉利.創意產業需求下我國服裝企業產品設計模式轉型策略[J].紡織導報,2012(0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