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現如今人才培養的基本需求,也是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初中英語教師應該針對這一現狀,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在英語教學時,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介紹了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現狀,探討了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高效閱讀課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英語;設計策略
作者簡介:唐蕊堯,甘肅省白銀市第十一中學。
前言
以現如今我國初中英語的教育現狀來看,大部分英語教師,能夠認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逐漸意識到培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意義。但從整體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學校和教師在對初中英語閱讀課的教學上,還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對其加以研究和整合,合理運用多方面的資源,積極探索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培養初中學生英語閱讀實踐教學的策略。
一、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現狀
(一)教師的授課模式相對落后
靈活的授課方式,能夠增強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現如今,初中英語教師的授課方式仍然比較傳統,比如在英語閱讀理解的課堂上,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由于學生升學的壓力,往往只是針對某一篇閱讀材料進行常規方式的講解,將正確答案套在題目當中,不對整篇閱讀材料進行完整講解,只是大致講解相關的題目和答案,沒有講出閱讀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開始下一篇閱讀的講解,這可能比較適合于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學生,但相對于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無法及時理解消化。久而久之,有些學生就可能因為這種授課模式,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導致英語成績下滑。
(二)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活動
作為初中英語教師,面對嚴峻的升學壓力,很多教師在英語課堂上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在上課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實踐活動和情景的創造,而實踐活動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積極參與進課堂,在生動的情景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教學意義,感悟課文中的中心思想。實際上,學生學習英語大多就只是背單詞,背詞語的搭配,學習語法,然后就去做題。長期下去,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科就只是機械地學習,教師和學生更注重應試技巧與解題思路。
(三)學生英語閱讀方法和技巧的缺失
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主要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對于閱讀課過于注重語句的翻譯和題目的訓練,多利用題海戰術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沒有根據文章和題目的類型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分析不同題目的解題技巧。學生在做閱讀類的題目是總時缺乏相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做題時通常將整篇文章進行翻譯,消耗大量的時間,對閱讀材料當中的生詞不能有效背誦和使用。有些學生在了解生詞的釋義以后就置之不理了,造成了學生學習英語效率不高,缺乏針對性的解題技巧。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成績沒有明顯的提高,學生和教師的壓力更大,對英語學習效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有效培養。
(四)缺乏針對性的課后閱讀反思
如今的形式下,對英語的學習不能只注重在課堂上的學習,對課后的復習和反思也要有一定的重視,有些教師認為自己只需要管理課上的教學,對課后的任務,需要學生獨立完成,不給予重視。部分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認為只要學生做的題目多了,對題目越來越熟悉,就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使用題海戰術代替核心素養培養。大多數教師都是以復習資料為主,引導學生做大量的題目,導致學生在初三的學習生涯中,大多數都是與各種類型的題目為伴。再加上學生每天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尤其是初三的學生,各方面的壓力比較大,可能對知識的記憶沒有那么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注重課后的復習,很容易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
(五)教學內容沒有深度
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理解題目時,基本上每個題目都有對應的標準答案,有些教師在上課過程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簡單知識的提問,學生也會相應地配合教師回答問題。這樣的課堂看起來氛圍比較活躍,但實際上,基本上都在教師的預料和掌握當中,教師在上課時為了照顧每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更加注重學生對于整個文章的簡單層面的理解,學生得到的結論大多是教師進行引導的成果。因此,在這樣的教學課堂當中,學生都是根據教師的思維進行學習,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在做相應的閱讀類型的題目時,總是遇到一定的阻礙,導致學生在做一篇閱讀類型的題目時,消耗大量的時間,也沒有什么效果。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也不夠重視,那么也就沒有辦法真正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并且做出獨立的思考,更不用說對閱讀品格的整體塑造。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英語高效閱讀課的設計策略
(一)開展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在初中這個年紀,脫離了小學的固定教學模式,對事物有自身的想法,處于叛逆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很大聯系。所以作為初中英語教師,針對這種情況,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開展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英語其實是一門具有交際性的學科,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離不開特定的英語情景,所以初中英語教學應該注重開展適宜的英語情景活動,為學生構建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和交流的興趣。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結合閱讀內容,設計些開放性的問題,并且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比如“What is a balanced diet?”創設互動的教學環境,以不同的身份對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實際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口語能力以及語法進行訓練。其次,構建生動的語用情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課件,將相關的圖片或者視頻導入課堂,比如說關于動植物類的教學,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某種動物的生長過程、生長環境和生活習性等。通過多媒體構建場景,不僅能夠貼合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利用直觀的圖畫,拉進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
(二)優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和口語能力
實際上,針對我國大多數初中生,英語口語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差,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對單詞的發音五花八門,甚至在經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后,無法與人用英語交流,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實際思想。所以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比較自卑,不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這樣的教學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優化學生的實踐活動,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一步優化課堂實踐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豐富的體驗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注重學生閱讀朗誦的體驗,學生在進入系統學習前,對文本進行朗讀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的語感和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英語的教學上,要開展多樣的閱讀朗誦活動,以自主朗讀和合作朗讀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朗讀的體驗。比如,教師和學生在上課之前,可以查找一些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先自主閱讀課前的資料,在朗讀過程中解決遇到的生詞,做到能夠順暢地閱讀。在課上,可以讓學生和同桌一起朗讀,或者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分段朗讀,互相提出改進建議,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從“What/Who/When/Where/Why”這些方面找出一些相關的故事內容,在獲得文本信息之后,進行朗讀設計。其次,在英語教學中,必須確立英語是交際性語言的定位,將實際的交際活動滲透進教學內容中,在朗讀活動中可以融合交際活動,從中找出問題,形成問答式交際活動,例如,學生在進行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Read quickly and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用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入閱讀,同時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三)創造輸出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各地的中學以及教師迫于升學的壓力,更注重應試教育,其教學目標都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為主,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育,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思考能力的培養。而初中教學的內容并不僅是將知識完全灌輸給學生,而是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在教學中注重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教學,從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多為學生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在各種各樣的輸出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升英語的表達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語言輸出的活動形式,可以選擇寫作訓練,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等,例如教師可以根據課本上的內容,以“In your opinion,what is a healthy and balance diet?”為題,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在寫作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講,進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加強閱讀反思,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如今英語教育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很多場合都得到體現,人們對英語的學習需求也就逐漸增加,那么在這種形勢下,對英語的教學要有多方面的考量,不僅是課內的學習,也要注重課后的反思。課后復習其實就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后對于閱讀內容的反思,感悟文章中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根據閱讀材料注重其背后的知識講解以及閱讀后對整體文章的深思,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圍繞教學內容給學生普及相關的國外交際習慣等,使學生能夠對知識有多方面的了解。例如“A Movie or a Play”這一課程,針對movie and theatre ,在學生閱讀后,提出關于文章中心思想的思考,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并且加深學生的印象。此外,教師或者學生可以針對文章的內容查找相關的延伸內容,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將延伸的內容與教學內容相互聯系,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能夠學以致用,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五)加強文化滲透,在比較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需要對學生進行文化品格的培養,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其實在學習英語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受到漢語的文化影響,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造成了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所以為了避免這種語用錯誤,就要加強語用文化的教育。首先,語用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這可能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英語語用文化的教學,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時總會造成邏輯上的錯誤,用漢語的方式進行英語的語言表達,因此,對初中生進行英語教育,需要結合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在其中滲透語用文化知識。比如“I am now under the weather”在實際的英語中表達的是“我現在不太舒服/我現在醉了”,但一般情況下,我們常用漢語的邏輯形式表達,這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我現在身處露天當中”,這樣的情況就是文化差異造成的語句歧義的典型錯誤。所以作為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優化語用文化設計,注重文化比較教學,讓學生盡可能掌握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減少典型錯誤的出現。
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不能只考慮將英語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了避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教學失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情景教學,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能夠增加自主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純平.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初中英語高效閱讀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英語教師,2020(23):67-69.
[2]于晶晶.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英語高效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0(5):72-73.
[3]王明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式探析[J].國際教育論壇,2020(10):147.
[4]劉鑫茹.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閱讀課教學目標設計研究[J].讀與寫(教師),2020(4):278-279.
[5]王琰,朱俊璇.核心素養視野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5):37-38.
[6]盛明娣.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英語高效閱讀課堂的構建策略[J].英語教師,2021(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