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
摘要: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小銜接對于教師而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對于幼兒而言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一個良好的幼小銜接教育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去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使學生能否有效的去適應小學階段學習的方式以及生活節奏的一個重要教學引導。
關鍵詞:幼小銜接;教學策略;尊重差異;教學質量
隨著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對于幼兒園的教育指導也更加的明確與有目的性,指出在幼兒園幼小銜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幼兒園教學的教育資料,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來為幼兒的發展以及學習的過渡提供更有利的條件,才能夠更好的在身心上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對學習的接受。因此,在幼小銜接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每一位幼兒都細心地關注,去了解幼兒的獨特個性,來更好的具有針對性的去實施有效銜接的教學內容與方式,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幼兒進行學習上的過渡。以下通過具體的幼小銜接教學實踐來進行教學策略的論述:
一、指導幼兒建立規則意識
小學的教育與幼兒園的教育有著一個很大的區別,那就是小學教育更加重視學生的規則意識,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遵守課堂的規則,有秩序的參加課堂活動與知識的學習,這對于幼兒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識上與行為上的一個轉變[1]。因此,在幼小銜接的教育指導中,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有意識的去引導幼兒能夠逐漸的建立起規則意識,讓幼兒能夠自覺地去遵守相關的規則,并且能夠聽懂、理解規則,知道怎樣做才是規則允許的,而怎樣做是規則不允許的,才能夠幫助幼兒在意識上與行動上逐漸的培養出規則意識與習慣,讓幼兒在課堂上能夠遵守紀律,從而更好的過渡到小學階段的課堂學習當中,為幼兒的小學學習做好重要的鋪墊。
例如在幼小銜接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就應該對于幼兒平時的一些行為與意識進行一定的規范與要求,讓幼兒從一些簡單的行為與意識的遵守方面去逐漸的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這對于小學階段而言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堂秩序的表現。那么在平時的課后時間,教師就需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要利用課余的休息時間去上廁所、喝水等等行為,做完了這些基本的事情之后再去參加課余時間的游戲活動,那么在課堂上就可以避免盡量不去上廁所,在小學的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也就不會因為個別學生的報告而影響教師教學的進程,而是能夠在教學的活動中更好的保持學習的專注力。不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讓幼兒能夠聽懂規則,也就是了解相關的規則之下能夠做什么、不能夠做什么,要用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遵守課堂的幾率。那么通過教學中的一些習慣的引導,就能夠更好的讓幼兒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課堂秩序遵守的習慣。
二、指導幼兒掌握必備知識
在幼兒園與小學教學的區別上,不僅僅體現在規則意識方面,更是體現在知識內容的差異層面,小學階段的知識在理解與學習層面都是難于幼兒園的階段[2]。因此,為了能夠讓幼兒更好的去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在有效銜接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掌握一些相關的必備知識與能力,通過對教學計劃的精心設計,并根據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情況,來制定更好的教學計劃,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能夠相對的掌握小學階段比較基礎的知識,從而在知識的學習以及認知的層面上來幫助幼兒進行有效的過渡,也能夠更好的降低幼兒在今后的小學知識學習中的難度,使得幼兒更能夠去適應與接受小學階段的知識學習[3]。
例如在幼小銜接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大班的幼兒在邏輯思維層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提升,那么教師就能夠根據這一點,在有效銜接的教育中適當的、有計劃的引入一些小學數學中非常基礎的知識,來實施相關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活動。如為幼兒提供一些1~10數字的卡片、小木棒等等教學材料,讓幼兒能夠借助這些材料以及身邊的一些事物,來先認識最為基礎的數學識字。又或者是借助教室內所擁有的一些事物,如書本、講臺、黑板、課桌,讓學生去認識什么是長方形、正方形與三角形以及圓形等等,以及這些事物擁有什么特點。又或者在語文的教學實踐中,經常會聽到幼兒提出一個問題“這個字念什么呀”那么這時候教師就能夠有意識的去引導幼兒去認識這個字的讀音、字形以及字意,來培養幼兒對漢字的一個認知的能力,幫助幼兒能夠提前學習小學階段的一些基礎知識,也能夠更好的輔助幼兒在小學階段去接受知識的學習,減輕學習的難度。因此,有效銜接的教育也應該有計劃地安排一些與小學基礎知識相互銜接的一些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提前的了解與掌握,也能夠更好的讓幼兒去適應小學的學習。
三、注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注重的是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于學習習慣的培養,那么在幼小銜接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組織與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去引導幼兒的一日活動的適中,讓幼兒能夠在主題活動中對于一些具體的事物、環境等有一個更好的感知與體驗,并能夠通過這種體驗來讓幼兒感受小學與幼兒園學習生活的不同,從而能夠更好的激發幼兒對小學學習的向往與學習的積極性[4]。
例如在幼小銜接的教學實踐中,幼兒園的領導人員應該積極地與當地的小學領導人員進行溝通交流,來計劃與組織幼兒園大班年級與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之間的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合適的實踐來組織幼兒到小學中進行實際的參觀,讓幼兒實際的去體驗與感受小學階段學生的上課情況,讓幼兒去感受小學階段的作息時間以及相關的課堂紀律表現,以此來加深幼兒對小學學習的向往之情,提前讓幼兒進行小學環境與生活的體驗感知。
總而言之,有效銜接的課程教學與引導式引導學生渡過人身中第一個重要時期的教學指引,作為幼兒教師,就應該本著“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在實施幼小銜接的教學過程中以幼兒為主體來設計教學的活動以及教學的指導,幫助幼兒順利的渡過這個關鍵的過渡時期,也能夠讓幼兒以更加飽滿的狀態以及強烈的渴望去迎接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張婷.探究現代化幼兒園教育中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好家長(下旬刊),2019(12):78-79.
[2]林宇婧.探究當前幼兒園教學實踐中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9(7Z):56-59.
[3]李錦,王一雯.幼兒園教師合作:幼小銜接的一個重要路徑[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9(8):145-147.
[4]王小英,劉潔紅.幼小銜接中大班幼兒心理壓力分析——基于兒童視角的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2018(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