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蕓
摘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學生真實生活,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廣度與深度;適時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學有效性,保持學生學習熱情,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有效性;實踐探究
伴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要能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內容和特點,積極探索適合學習特點,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確保內容科學性,注重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學科拓展活動模式。充分挖掘教學素材,以學生的生活為教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真正聚力高效課堂,提升課堂質量。
一、立足學生真實生活創設情境
教師基于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必須立足學生真實生活創設情境,關注學生的真實問題和學習體驗,合理加工情境的難度,引導學生在與情境的持續互動中理解學科知識,掌握學科技能,學會綜合運用所學內容分析、解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能跟時代步伐,選取社會熱點視頻資料,直觀形象地展現了中國在當今世界的發展和影響。并能適時地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巧妙地運用視頻、圖片、材料,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認識國家與世界的深度互動。
比如,在教學《網上交友新時空》中,教師可以以學生關于“網上交友困惑”的調查結果為起點,聚焦“該不該同意‘附近的人加好友的請求?”“雙十二好友總叫我‘線上砍價該怎么辦?”“網上交友值不值得信任?”等問題,立足學生的真實生活,引領學生感受網絡為交友帶來便利的同時,直面網上交友的新挑戰和新問題,從而培養理性對待網上交友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網上交友觀。而在教學《情緒的管理》中,教師可以以學生“情緒的困擾”調查結果為起點,引領學生通過“認識情緒具有感染性→學會恰當地表達情緒→掌握情緒管理的具體方法”的過程,指導學生理性地看待情緒表達對于人際交往和自我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樹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態度,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能注重前后銜接,思路清晰,由淺入深,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循循善誘。師生互動親切,課堂氛圍輕松活躍,高效完成了教學目標。并能選用了最具時代特色的熱點視頻,增大了課堂容量、豐富了課堂內容、感受時代脈搏,突出體現思政課與時俱進的特點。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活動
為幫助學生樹立關注社會熱點的意識,提升學生解讀時政新聞的敏銳度,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與辯證思維能力,貫徹落實“雙減”政策,教師可以開展班級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
比如,教師可以指導七年級學生拿起手中的筆與攝影機,繪制小報、制作PPT、設計原創題和街頭訪問等,關注新聞熱點和探索課本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與熱情。指導八年級學生制作憲法手抄報、主題PPT制作以及實踐視頻展示,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期自行收集資料了解憲法知識制作手抄報。從而幫助學生明晰了憲法的地位、意義及內容,增強了法治意識,明白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肩上擔負著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重任。頭采訪視頻的制作讓學生走上街頭,走近社會,了解社會現狀并感知社會對青少年的期許,勇擔時代重任。鼓勵九年級學生進行原創題制作,畢業班的學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如何應對學科測試是重中之重,而原創題的設計幫助學生站在出題人角度考量知識的考查狀況。有助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科考試重難點,及時總結知識與做題技巧,更好地應對中考。
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內容豐富。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與能力水平,設計相應的活動內容。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興趣,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充分發揮“雙減”背景下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適時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是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嚴重挑戰之一,對學校、對教師、對學生、對家長都是一個新的課題。不論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還是多形式教育,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教師要能要創造一個能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的環境,提供一個讓學生潛能得到最優質、最大開發的廣闊學習空間。
比如,教師要能引導學生關注疫情態勢、國家和社會各界的做法,結合八年級下冊法律專冊《憲法》的課程學習內容,嘗試推出將疫情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學科拓展活動。以四個主題和相關材料為索引,向學生講述疫情背后的故事,或關于權利與義務,或涉及疫情相關的法律法規,或探尋指導疫情工作的國家機關、部門職權,或彰顯國家制度優勢,引導學生拂去疫情帶給人們的恐懼與居家隔離期間的焦慮。嘗試結合憲法相關知識,深入探索國家、公民應對突發事件所體現的中國特色、中國效率、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擔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國家意識。為了不限制學生的創造性,四個主題各下設三個任務,并不限呈現形式,以學生最擅長、最喜歡、最適合的方式呈現。面對疫情積極應對,教師還要能把教、學、研活動進行緊密的結合?!敖獭敝型怀雠囵B學生自信擔當的道德品質與素養教育;“學”中講求“學以致用、學以實用”;“研”中注重學生公民素養、國家意識的提升和教學團隊的整體發展。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學生真實生活創設情境,開展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活動,適時地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曹志榮.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6.
[2]劉語法.新課改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策略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19(3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