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戀
摘要:目前,我國教育體系改革要求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老師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而是要培養學生語文技能,這就需要老師為小學生做好課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書香氣,這也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語文功底,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外閱讀
前言:小學語文教師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革,將課外閱讀融合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幫助其積累語文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而有效地推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教師需要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之間的關系,確保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拓展語文教學,同時應立足教學,擴大閱讀,促進學生多讀書。在學習相關課文時,教師可以選擇與課文相關的其他文章供學生閱讀,從而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廣泛。
良好的課外閱讀條件是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它與外界的閱讀氛圍有很大的關系,那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學校圖書館或者家長在家里的書房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因為圖書館不僅有豐富的圖書資源,而且還具有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這樣就給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學生也可以更加輕松的去閱讀。老師還可以組織一些課外閱讀的活動,例如,老師組織學生們拿出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籍,然后在班里進行交換觀看,這樣學生之間可以交換到更多的書籍,這也增加了學生們之間的課外閱讀交流,從而在一定條件下為班里課外閱讀創建了良好的氛圍,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與閱讀量。
二、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方法
1.強化指導明確目標
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初級閱讀時期,閱讀方法和技巧有限,這就需要小學六年級語文老師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對文章的重點內容進行勾畫,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學生在閱讀完課外讀物后,還要用自己的話對該書籍進行總結與概括,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
小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都沒有一定的閱讀目標,這會導致閱讀時非常盲目,無法形成長期閱讀的習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老師必須要明確學生課外閱讀的目標,先為學生設計一個短期的閱讀目標,然后再逐漸培養成閱讀習慣,再進行長期閱讀。有了良好的閱讀目標,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也會充滿動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收獲一些知識,而且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會認識不少生字,應該說閱讀是一項需要堅持的學習任務,很需要毅力,這對培養學生長期閱讀的習慣有好處。
2.創設課外閱讀環境激發興趣
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讀書角,并不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會,在班級營造一種閱讀氛圍。這樣,即使是平時不愿意閱讀的學生,也會在這樣的環境下發生轉變。為保證環境的影響力,教師可以定期更換讀書主題,如,古詩詞、散文、小說等等,也可以按照作者劃分,在班級營造一種絕佳的氛圍。例如,可以開展魯迅作品交流會,學生相互交流、分享魯迅先生的作品與趣事,課堂定會熱鬧非凡。教師在此期間,可以“添油加醋”,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直觀、趣味場景,為課堂增添生機。學生長期沉浸于課堂被動式的學習,使得其難以主動開展課外閱讀。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做好引導作用,通過課堂導入的方式來激發其對于課外讀物的興趣,有了興趣做支撐,學生便會化被動為主動,課外閱讀便很快就能得到落實。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文中只是選擇了一部分進行描述,并沒有交代魯濱遜之后在島上的生活如何,一筆帶過就是二十八年以后了。教師可以口頭講述,讓學生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然后,為其推薦相應的書籍。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其興趣,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會去閱讀。長期如此,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會積累豐富的素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開展課外閱讀促進讀寫結合
小學高年級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于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極強的探索欲,所以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只有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學習。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升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首先應該調整自身的教學理念,從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寫作相關知識和技巧的興趣入手。小學語文教師為實現培養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以身作則,起到示范作用。教師是學生最常模仿和學習的對象,因此,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日后的成長。基于此,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教學機會,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去閱讀一些優秀文學作品,同時在進行課外書籍閱讀時要時刻注重積累作文寫作素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另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疑惑和問題時,教師要及時為其解答或給予指導,并且對于學生主動進行提問的行為予以贊揚和鼓勵,進而使得學生體驗到參與作文寫作學習的快樂。這樣一來,學生會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教師組織開展的課文閱讀實踐教學活動。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要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將北京春節的特點和習俗描繪出來的技巧。為了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安排學生閱讀描繪不同節日特點的課外文學作品,如《家鄉的習俗》、豐子愷的《過年》等,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吸引學生走進春節的世界,感知傳統節日的美妙之處,讓學生在不同的寫作手法和文學風格中了解和感受春節的不同,進而在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的同時,還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籍增長見識,有效提升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學習興趣,使得作文教學更加高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閱讀更多的書籍,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相對來說比較輕松,充足的閱讀知識也可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開展課外閱讀,找到科學的閱讀方法,選擇科學的閱讀材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外閱讀。在開展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做筆記,將自己覺得比較好的短語、句子摘抄下來,這樣學生會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教師需要不斷地鉆研開展課外閱讀教學的策略,以便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賴清福.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0(12):26-27。
[2]劉小梅.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及指導策略[J].神州,2019(32):230。